听磨读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bin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听磨读写,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善听,可以在理性的兼容中培育专业成长;研磨,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行动中自我修炼;悦读,可以在深度的吸纳中完善教育教学素养;乐写,可以在文字的物化中淬炼思想。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听 磨 读 写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力量,只有高水平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发展的现代公民。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自身思想理念的更新、生命状态的调整、专业功底的夯实无疑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以为,听磨读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善听者,兼容于理
  作为教师,听课、听讲座是职业生活中的常见活动。但有不少教师听课、听讲座不少,收效却不大。有的年轻教师一学期听课高达数十节,却只是简单地搬运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做不到理性地兼容,就无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要想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首先得善于听,善于兼容并蓄。
  做名师的倾听者。首先要取法其上,可以借助网络或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去倾听名师的公开课、专家的讲座,在倾听中感悟名师的教育情怀,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他们处理教材的智慧、启发学生的技巧,包括倾听他们的成长故事,学习他们如何厚积薄发、如何把握机会、如何自我磨砺。美国著名作家亚莉珊卓 · 史达德尔曾说:“你知道大人物是什么吗?就是一直不断努力的小人物。”当名师们成功的故事或失败的教训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更能从这些奋斗的曲折过程中找到普通教师努力的方向。
  做同事的倾听者。仅仅听名师的公开课和讲座,容易让我们眼高手低。而听一听身边同事的常态课和集体备课中的常态交流,则能让我们更接地气。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依靠凝望远方灯塔的姿势,而是依靠根植于真实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个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做同事的倾听者,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与考试、素质与应试中找到平衡点;听老教师的课,可以学习他们对知识点的处理,对教学常规的落实,应对课堂问题的教学机智;听同伴的课,则有利于我们查找差距,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做学生的倾听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情的起点在哪里?学生的困惑点在哪里?学生的心理诉求有哪些?了解了这些,教师才能做到不在学生已知的层面低效重复,才能针对学生的困惑点最大化地激发其求知欲,才能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心理预期的教学情境。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仅在课堂上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并智慧地因势利导,还需要课余走进学生,倾听他们的心里话,进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师和益友。
  二、研磨者,内修于行
  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在不断的研磨中慢慢精进。磨的过程就是自我修炼的过程,就是夯实内功的过程。首先,需要反复磨课。年轻教师尤其需要上公开课,请老教师把关,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提修改意见。接下来还需要反复地试讲。上课不同于讲座,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鲜活的有着不同禀赋与个性的人,传授备课时预设的知识与观点不是目的,课堂中的有效生成才更可贵,学生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掌握程度才是教師需要关注的重点。教师须在反复的试讲与调整中思考:是否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是否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是否关注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其次,需要自我磨课。比如,将自己的试讲录制下来,反复回放,反思重难点是否突出,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环节流程是否符合逻辑,语言表达是否简明流畅,互动设问指向是否明确,备选的预设情境是否充分……对于年轻教师来说,磨课的价值大于“裸课”,在反复的备课、试讲、推倒、重来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收获了课堂驾驭能力的提升,更能收获观念的更新、教法的转变。
  再次,需要磨性子。教育是慢的艺术,正如柳宗元笔下的种树能手郭橐驼所言:“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教师需要不断地打磨自己的性子,当试图改变网瘾少年时,试图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时,试图祛除学生的拖延症时……永远不要指望一招致胜,不要指望言到病除。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在真实的教育行为中慢慢磨去急功近利之心,逐渐涵养从容平和之性。
  三、悦读者,品悟于情
  朱永新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要想启迪学生的心智,教师的心灵必须丰盈。可以说,一名爱阅读的教师更容易成为一个悦纳他人、善解人意、富有情怀的人。作为教师,有三类书必须读。
  第一类是教育经验类书籍。檀传宝教授认为此类书籍最适合教师的初阶阅读,其突出的优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智慧与教育生活的日常水乳交融,二是表达方式上常常一针见血、酣畅淋漓,不故作高深、忸怩作态。”笔者深以为然。比如,读帕克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能让我们时时警醒自己不要将教学降格为技术,提醒自己在心灵深处找寻对自身的认同和自身的完善;读特级教师吴非的《不跪着教书》,会提醒我们永远不要丧失独立思考的精神;读“万言信”作者杨林柯的《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能让我们感受到一位普通一线教师的良知与担当……这类书籍常常能引导我们以教育人的眼光观照生活,更能在生活中发现教育的诗和远方。
  第二类是学科专业类书籍。教学既是一项需要情怀的事业,也是一门需要技术含量的职业。课堂是教师的自留地,没有扎实的学科知识,空有情怀是难以站稳讲台的。课程类、教法类书籍为我们绘制了相对全面的学科知识图谱。比如,语文教师读一读温儒敏的《语文教育专题》、王荣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等;数学教师读史宁中的《数学基本思想18讲》等。更具体的学科专业书还包括课改方向类,课标解读类,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类等,这些书籍能为一线教师指引方向,同时还能解决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困惑,多一些此类阅读能帮助教师收获专业上的发展与自信。
  第三类是文史哲类书籍。文学让我们看到现象背后的复杂人性,哲学能引导人走出迷途的困境,史学让我们以联系发展的思维分析问题。要想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也需要一定的文学、史学、哲学类书籍为生命打底,这些书籍可能对学科教学没有直接的作用,但它们影响着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与深度,无用之中可能有大用。教育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需要育人,需要心灵的引导,文史哲类的书籍则能帮助我们找到心灵引导的路径,能涤荡功利,能清澈眼眸,能明心静性。   四、乐写者,物化于思
  瞬间的灵感、零碎的感悟都不是成熟的思想,真正成熟的思想通常是需要述诸笔端的,需要物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字,可以说,将灵感与感悟整理成文章或著作的过程正是沉淀思想的过程。
  大多数教师写作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问题意识,导致出现无米之炊、无屠龙之技的困局。要知道发现问题是一切写作的源头,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溅出的思维火花就是最好的泉眼,教师沿着这些泉眼深入思考,就会收获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比如,以教材为泉眼,每一篇经典的诗文、每一个典型的题例,都可以挖掘出独特的感悟;又如,以三尺讲台为矿藏,课堂上的无数成功或失败的瞬间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再如,以与学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为活水,孩子们青葱生命中的无数快乐与悲伤都可以成为教育叙事……初期写作时可以“套模板”,如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可以有哪些解决的途径等,还可以借鉴一些范文的结构、表达方式等进行仿写。
  可以尝试做课题、写报告。如果一篇篇的小文章就像一粒粒的珍珠,那么做课题、写报告则是将珍珠串联成为美丽的项链。此阶段需要更多地思考论题的系列性,包括论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子课题之间的逻辑联系、评价系统等。当然,课题研究的关键是做,是对大量学情教情的调查,是对大量文献案例的研究,是对大量课堂实录的分析,是过程探究、实践摸索。但如果没有文字的提炼则很难有操作与推广的价值,而报告的撰写则是将课题提纯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系统而深度的思考,才能提炼出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报告和成果。
  还可以尝试写专著。作为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容易被裹挟在日复一日的备课、上课、命题、改卷、讲评等琐碎的日常中,被淹没在单调的循环与无谓的重复中“泯然众人矣”。通过撰写专著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或教育思想,既是寻找教育生命个性痕迹的过程,也是寻找人生意义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全面、深入、系统地省察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提炼,最终将其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灵魂,而这种教学主张或教育思想又将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无意识走向有意识,从感性认知走向理性自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做善听者,在理性的兼容中培育专业成长的沃土;做研磨者,在具体的教学行动中自我修炼;做悦读者,在深度的吸纳中完善教育教学等专业素养;做乐写者,在文字的物化中淬炼思想。这正是我们从事教学研究、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徑。
  本文系广东省东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名师课题“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MSKT2019020)、“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MSKT201906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1. 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2. 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其他文献
在2020年12月30日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迎来80周年纪念日的时间段里,多家广电媒体的手机客户端及微信公众号以此为主题制作了形态各异的新媒体产品.本文对中央级广播电视媒体、地
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开展相关活动、建构革命传统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应结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世界各国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此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手段收集、分析、处理数据隐私,一方面保障了公共安全和公民的知情
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政治觉悟、革命斗争精神、高尚品格和优良作风,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是传承历史、指向时代、面向未来的教育举措.2021年,教育部出台
期刊
教师教育学科作为新兴学科,既具有一般学科的共性,还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殊属性,即教师教育学科的国家事业属性、学术领域属性和实践属性.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建设高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中小学课程教材系统、全面落实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在革命传统教
期刊
革命传统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永恒的教育价值,是广大年轻人前进路上战胜各种挫折与困难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之一.从这个角
期刊
2021年年初,教育部印发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题内容、载体形式、学段和学科要求等做了统筹设计和科学安排。可以说,《指南》的印发为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指导,也使革命传统教育真正从“宏观倡导”层面开始进入“微观落地”层面。然而,有不少人对革命传统教育的理解,依然停留在政治教育的层面,认识不
我国康复教育起步较晚,总体上缺乏办学经验和办学模式,在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没有成型的标准.康复治疗学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学生毕业后是否具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扬好.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教育部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强调了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杭州市惠兴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