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w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学科长久以来并不受学生喜欢,相较于生物、地理学科来说,历史学科比较枯燥和乏味,由于掌握不到好的方法,所以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來记忆历史知识,因此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初中历史学科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而是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展开讨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优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学科已经不再局限于历史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求教师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着力点,使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涵盖较多,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时空观念,追求准确的史料实证,要求学生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解释历史,不迎合错误的舆论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理念,让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课后都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对历史进行分析,而不是被动地学习。通俗地说,就是教师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让学生有效地提高对历史的认知水平。在课堂中应时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贞观之治”一课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通过自主探索能够正确地评价李世民,掌握贞观之治的相关内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本节课的目标以及问题去进行小组讨论或者翻阅课本。这种方式使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坚持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确保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问题意识,历史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去探究历史问题,与学生建立平等、自主、和谐的教学关系。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之一,教师应当发挥课堂的积极作用,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创设好的课堂氛围及环境,增加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只有不断地对历史课堂进行优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在进行“‘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对本节课的历史知识进行引导性的讲解,如“百家争鸣”的含义和主要的学派、学派的代表及影响等。之后教师以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儒学思想为根本,创新提问,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性学习,如:“针对孔子、孟子、荀子对人性的不同看法,你有哪些观点?为什么?”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小结,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课堂小结。通过小组的形式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分析、探索历史知识的能力,对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行了培养。
   三、积极开展历史实践活动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吸收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使得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大不相同。在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差异性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创新,积极思考,必要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开展一些活动。
   例如,在学习“土地改革”一课后,进行一场辩论会,让学生以土地改革对社会的影响为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还可以结合图片,利用知识竞赛的方式进行比赛,可以限时、计时,也可以利用抢答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不仅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还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在教学“辛亥革命”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分析和探究制订教学过程。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找寻小组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再进行适当的总结和点评。通过合作性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不断地改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同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开展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用理性的思维分析历史,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牛彦龙.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优化[J].才智,2020(12):89.
   [2]杨慧.浅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4):191.
   [3]沈洪国.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优化思路[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4):135.
  编辑 曾彦慧
其他文献
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综合素质能力,这是教育行业对学生的总体要求,也是教师今后教学的指导方向.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离不开各学科的教学实践.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结合一线教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的热点话题和重点内容.在教学工作中,以养成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方式逐渐被采纳和运用,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和提高审美能力,还需要借助多元化的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切实帮助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实践和艺术欣赏中逐步
人文素养的传承与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是语文学科中所蕴含的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美好感情与情操、美好品德与语言文化的集合,是学生成长的有益指导和宝贵财富.结合中学生
摘 要:如今核心素养一词在教育界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可以说在学生发展中核心素养是促进其人格形成的关键。尤其是初中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更要为学生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语文学科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能够促使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创造以及语言能力等得到切实的进步。因此,探讨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对此,从三方面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材;活
立足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掌握写作方法、学会自我评价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有效提升初中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初步分析与探索.
【摘要】兴趣是指人们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旅游地理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地理素材、乡土旅游地理知识、旅游热点问题、古诗文中的旅游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能提高教学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