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指人们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旅游地理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地理素材、乡土旅游地理知识、旅游热点问题、古诗文中的旅游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旅游地理;激发兴趣;地理教学;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6-0094-01
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习成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这几年我们进行了旅游模块的地理教学活动。抽象的旅游地理知识使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无谓。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查找大量的资料,立足课堂,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利用直观旅游地理资料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针对大部分学生没有旅游经历,我们在课上就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例如,在讲中国和世界的旅游资源时,我们就从网上查找图片,然后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借助于课件,是学生在不出校门的情况下就能领略到中国和世界的著名的旅游风光。这比起简单的语言介绍,多了几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兴趣大不一样,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好转,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此外,我们平时就做有心人,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旅游方面的资料,从报刊杂志上、媒体上收集大量有关旅游的图片,如石猴观海、仙人晒靴、少女司春等,然后再把这些资料和图片分类,人文类、自然类;景观欣赏的图片如有俯视的、有平视的、有低临的、有特定位置观赏的、有置身其中的等等,讲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信手拈来,把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来。
二、结合乡土旅游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感到旅游地理知识无处不在,使学生意识到学好地理知识的必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旅游活动设计时,课前我布置了这么一道题目,设计“扬州一日游”活动方案,要求课上交流。第二天上课时,我发现同学们都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从他们激烈地讨论氛围中,我看出同学们已经找回了学习地理的那份自信,那份兴趣。作为教者,我也深深地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非此事须躬行。”又如讲旅游规划时,我问学生:“如何规划我们宝应的旅游资源?”我一说完,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应围绕宝应是全国生态县去开发宝应的旅游资源”,有的说:“应着力打造好宝应是全国荷藕之乡这个品牌”,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发展农业旅游、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等”。经过以上的讨论,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这一节的学习任务。
三、适当补充旅游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地理教材中,精美的地理景观图片不少,但与时事结合得也不够紧密。课上可展示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的精美地理景观图片、时事新闻图片、资料,既增加了课堂容量,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时,我首先从网上下载了今年“五·一”期间我国一些热点景区人满为患的热点图片,然后投影这些图片,再叫学生根据它们分组讨论:这样会给景区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课上学生讨论很激烈,在讨论中,学生很容易得出课本上的四点问题,而且会记忆犹新。
四、挖掘古诗文中的旅游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表示的内容,利用生动有趣、富于启发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巧借古诗教学。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的目的。
如讲旅游景观欣赏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体现了远眺的观景方法;“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体现了把握观赏时机的观景方法;“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体现了景观的美感特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由月色明亮而引发思乡之情,达到了观景的最高境界;要体验长江三峡滩险、流急、景色奇美,可吟诵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四句,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短小精悍的词句也会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例如旅游者在景区要做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借助于这句话,学生很容易记住:做个文明旅游者既要爱护旅游资源,又要维护旅游环境。再如旅游时,旅游者要做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旅游安全。引用这些话准确、生动、形象,既具有科学性,又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总之,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关注时事,关注生活,多积累教学中需要的素材,从地理学科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趣味性,完善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种方法,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得心应手,让自己教学充满欢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关键词】旅游地理;激发兴趣;地理教学;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6-0094-01
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习成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这几年我们进行了旅游模块的地理教学活动。抽象的旅游地理知识使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无谓。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查找大量的资料,立足课堂,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利用直观旅游地理资料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针对大部分学生没有旅游经历,我们在课上就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例如,在讲中国和世界的旅游资源时,我们就从网上查找图片,然后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借助于课件,是学生在不出校门的情况下就能领略到中国和世界的著名的旅游风光。这比起简单的语言介绍,多了几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兴趣大不一样,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好转,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此外,我们平时就做有心人,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旅游方面的资料,从报刊杂志上、媒体上收集大量有关旅游的图片,如石猴观海、仙人晒靴、少女司春等,然后再把这些资料和图片分类,人文类、自然类;景观欣赏的图片如有俯视的、有平视的、有低临的、有特定位置观赏的、有置身其中的等等,讲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信手拈来,把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来。
二、结合乡土旅游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感到旅游地理知识无处不在,使学生意识到学好地理知识的必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旅游活动设计时,课前我布置了这么一道题目,设计“扬州一日游”活动方案,要求课上交流。第二天上课时,我发现同学们都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从他们激烈地讨论氛围中,我看出同学们已经找回了学习地理的那份自信,那份兴趣。作为教者,我也深深地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非此事须躬行。”又如讲旅游规划时,我问学生:“如何规划我们宝应的旅游资源?”我一说完,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应围绕宝应是全国生态县去开发宝应的旅游资源”,有的说:“应着力打造好宝应是全国荷藕之乡这个品牌”,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发展农业旅游、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等”。经过以上的讨论,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这一节的学习任务。
三、适当补充旅游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地理教材中,精美的地理景观图片不少,但与时事结合得也不够紧密。课上可展示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的精美地理景观图片、时事新闻图片、资料,既增加了课堂容量,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时,我首先从网上下载了今年“五·一”期间我国一些热点景区人满为患的热点图片,然后投影这些图片,再叫学生根据它们分组讨论:这样会给景区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课上学生讨论很激烈,在讨论中,学生很容易得出课本上的四点问题,而且会记忆犹新。
四、挖掘古诗文中的旅游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表示的内容,利用生动有趣、富于启发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巧借古诗教学。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的目的。
如讲旅游景观欣赏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体现了远眺的观景方法;“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体现了把握观赏时机的观景方法;“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体现了景观的美感特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由月色明亮而引发思乡之情,达到了观景的最高境界;要体验长江三峡滩险、流急、景色奇美,可吟诵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四句,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短小精悍的词句也会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例如旅游者在景区要做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借助于这句话,学生很容易记住:做个文明旅游者既要爱护旅游资源,又要维护旅游环境。再如旅游时,旅游者要做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旅游安全。引用这些话准确、生动、形象,既具有科学性,又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总之,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关注时事,关注生活,多积累教学中需要的素材,从地理学科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趣味性,完善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种方法,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得心应手,让自己教学充满欢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