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tll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当代学生生命意识淡薄谈到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再从语文课本中寻找生命教育的契机,在具体举例中说明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可行性。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渗透 生命教育
  
   开学第一天,六班的一位女同学哭哭啼啼地来办公室向班主任杨老师请假,说她继父的儿子也就是她的哥哥今天上午在家里喝药自杀了。这一消息让办公室所有的老师震惊,因为他这位哥哥就是杨老师上一级教的学生,初中毕业后直升到本校高中部上高中,上期期末才听说辍学了。无独有偶,去年咱们成都某校一位女生因感情问题跳楼自杀了。这又让我想到近几年,见诸报端的校园自杀和伤人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学生生命的最主要的杀手。为什么年轻的生命如此脆弱?为什么学生视生命如同草芥?从生命意识的角度看,这是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极易轻易处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他们或把它作为逃避挫折的应对方式,或把它作为报复别人的手段、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所以,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生命价值则是生命教育的一大重要版块。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充分地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语文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个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记录着生命的跃动,也极富弹性和张力。语文教育总是强烈地跳动着生命的脉搏,体现着对生命的感受、情怀和创造力,显示着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这就使得语文教育具备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1 教师应对教材具有敏感性,让学生通过感悟来体味生命价值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和深厚的历史、地理和人文渊源。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不仅可以活化语文教育,使语文更具有生命意义,而且可以通过感悟让学生来体味人自身的生命价值。所以,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随时捕捉时机,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心灵。
  1.1 感悟亲情——认识生命的不易。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受着几代长辈的宠爱,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是何等的幸福。可是过多的呵护使他们习惯了来自亲人的爱,觉得亲人为自己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很少想到为亲人付出自己的爱,更不会想到用自己的爱回报亲人,于是逐渐丧失一颗敏锐感受生活,感悟亲情的心。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描写亲情的,这些课文都可以用来引导孩子感悟亲情。
  如,莫怀戚的散文《散步》以小见大,表现了一家人的尊老爱幼之情,短短八百字,却是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纸船》都讴歌了永恒的母爱这一主题;台湾作家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以作者的童年生活为原型,这篇文章重点描述了父亲的形象,字里行间无不充满了对父亲的爱,伴随着这种爱,英子在爱与离别中成长;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胡适的《母亲》写自己的童年,写自己的母亲,饱含深情,而行文又极其自然、质朴,很好地表现了母亲那无比真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这样的课文都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生命的诞生、成长是多么的不易,从而,让学生学会感谢周围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他们的亲人,爱惜自己的生命、呵护所有的生命,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1.2 感悟友情——体会生命的快乐。一个人的一生必然会有一些朋友。真正的朋友不仅可以同甘共苦,而且可以帮助自己解决许多人生当中的困难和麻烦。而一个人的成功或多或少地与这样的朋友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可是现在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在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的确很多孩子都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同学之间常常为一点点小事弄得面红耳赤,甚至出手伤人。所以,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体会友情带来的快乐也很有必要。
  如,张之路《羚羊木雕》就赞美了小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童话中,影子对盲孩子的友情和帮助让盲孩子获得了光明,也让自己获得了新生。这些文章很优美很感人,通过朗读与感悟学生都体会到了人生在世要学会关爱他人。
  1.3 感悟自然——体会生命的伟大。不仅人是有感情的,自然界中的生命都是有感情的,生命是伟大的,是不容忽视的。如,《斑羚飞渡》讲了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羚羊在拿着猎枪的人们面前无疑是弱者,但是他们在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让人自叹不如,看到这样的一幕谁还下得了手去伤害他们呢?学习后,学生无不为老羚羊的壮举感动,他们深深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尊严。小思的《蝉》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不管生命是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席慕蓉的《贝壳》则告诉学生应该加倍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创造生命奇迹,让我们的生命像贝壳一样精彩。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材要有敏感性,要引导学生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在语文课上,我们应有意识地去唤醒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友善相处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生命的潜能,提升学生生命的品质,让学生捍卫生命的尊严,实现生命的价值。同时,语文教育自身也要珍惜、尊重学生的生命,对学生的生命要有一种敬畏之心,并遵循其生命成长的规律。
  2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在语文课上,除了阅读文本,我也经常通过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
  在引导学生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自读课文时,我提前布置了一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家当一回盲人、聋哑人、残疾人,再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都站在残疾人的角度谈感受。我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我继而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对残疾人能积极面对生活的精神表示敬佩,同时也为自己是个正常人而高兴,那就应更该珍爱生命,好好的过好每一天,对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课外读物和有关生命知识的科普作品,或影视作品,并让学生背诵生命的名言,使学生懂得人的重要,生命的可贵。在课外,我让学生读贝多芬,读张海迪,读海伦·凯勒,读他们身体残疾仍续写生命的勇气,读他们身处逆境生命之花仍绚烂绽放的奇迹,读他们身上喷发的浓浓的对生命无比珍惜无比眷恋的情愫,让学生在这些人身上充分感受到对生命的珍爱。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亲人的追悼会,伤心至极的亲人,悲痛的场面往往能使学生贵生恶死。生日那天让学生听母亲讲述十月怀胎的艰辛,感受到自己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生命。
  3 以作文为载体让学生书写对生命的感悟
  新语文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由,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是个性的张扬,更是生命的律动。面对习作,教师要多一些宽容,不要横挑鼻子竖挑眼;要多一些尊重,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要多一些自由,不要用条条款款去约束。学生有了心理的安全和心灵的自由,才能尽情地叙述自我经历,描绘自我内心,抒发自我情感,畅想自我未来。
  在教学中,注重在作文指导的同时开展和谐共振、润物无声式的生命教育,通过引入生命问题题材,促使学生接触生命问题,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在所练“文”中展现不断提升的富有可贵生命精神的“人”,让“人”融入“文”,“文”又高扬着“人”,从而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总之,语文学科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渗透,让学生更多的感受生命是美好的,思想是美丽的,语言文字是美妙的,很多感情是有价值的,让语文课更多地和学生的内心情感、人生发展相关联,让真善美与课堂同在,让每一个生命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2 人教版语文课本
其他文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很重要。作为化学教师,应具有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化学的教学思想,积极提倡绿色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减少“三废”的排放,保护环境,使学生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建立绿色化学思想,自觉形成环保意识和环保思维方式。  1 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  绿色化学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它对于保护
期刊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中学英语写作训练相对薄弱,学生写作水平不高,很多中学生惧怕写作,存在着“学生听到写作心烦,教师见到学生的作文头痛”的现象。并且,在日常教学和高考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情况并不乐观,该项得分情况也很不理想。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枯燥,要改变这种状况,迫切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来进行英语写作教学。笔者认为,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正确运用,有利于创设有效的英语交际
期刊
高考政治要取得理想成绩,不但必须扎实掌握知识基础,还需要良好的临场发挥,而临场发挥离不开科学的审题、缜密的思考。审题清楚准确,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把该得的分数拿到,取得满意的成绩。如果审题不慎,没有准确理解题意,或者是“牛吃南瓜无处下口”,或者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其结果是不可能得高分。考试大纲规定了文科综合(含政治学科)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审题过程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这是“调动和运
期刊
英语写作中,要涉及语法、词汇、文体、谋篇布局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写作水平的提高,实质上就是英语水平的总体提高。本文试从学生和老师两个角度出发,就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谈一下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1 学生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1.1 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常表现为:名词的单复数形式、主谓一致、语态及时态错误、非完整句的错误、句子的语序错误、非连接成分的使用、平行结构的错误、选词错误、搭配错误等比比
期刊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课堂教学艺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交流去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可见,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
期刊
【摘 要】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应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本文列举了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活案例,以加强同学们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 生活案例 实际应用 教学     在素质教育时代,地理知识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之一。新课标教学中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基本
期刊
【摘 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每一位孩子抬起头来走路!”这特别意味着教育者要对“学困生”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信心。由于语言障碍、学生自身、学科、教师、学校、家庭、社会等原因,往往总有部分学生暂时难以完成必要的初中数学学习任务,所以,他们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习惯较差、厌倦作业,害怕考试。为了尽可能地使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
期刊
后进生一般是指中、小学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而对那些不仅学习差,而且品德也差的学生又称双差生。其实,除非是智力有障碍,一般成绩差的学生,品德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双差生。他们基本上生活条件优越,家庭溺爱,容易形成骄横、自私、虚荣的心理。他们缺乏远大的理想,组织纪律性差,学习成绩低下。本文就个案来谈谈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 个人情况介绍  钟同学,男,1997年出生,2009级初一学生,
期刊
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平衡发展。这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多的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学校面向全体学生,缩小两极分化,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达到“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这一目标。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调研,我们发现造成两级分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学生个人学习态度、基础
期刊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随着中国进入WTO,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英语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必需,对外语教学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高。而目前,普通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随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增多和加深,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锐减,能主动开口讲英语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这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为了能使口语测试评价试验得以顺利开展,我首先进行了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