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的夏天》:乡村景观下的底层人物建构

来源 :电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期而遇的夏天》是由易寒编剧并导演,陈创、郭可轩主演的现实主义剧情片,又名《我的朋友黄四毛》.影片以留守儿童水生的视角,讲述了他在小镇的夏天遇到了捡废品的中年男人黄四毛,并和他成为朋友的故事.影片在城市与乡村两个文明形态的夹缝中,书写了乡村景观与乡村文化的畸变和在“向城而生”的价值观念下,无所适从的底层人物.随着社会空间的失序与社会等级的关系确立,底层人物最终以暴力反抗完成了自我内心秩序的重构.
其他文献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电影市场格局也在不断翻转,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复映电影以前所未有的曝光率出现在人们的电影选择菜单内.本文以中国内地市场为视角,首先将复映电影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对各阶段特点进行梳理.其次,从电影类型与受众画像、复映周期与受众迭代、“影院性”与多屏时代三个方面入手,归纳出影响中国内地电影复映的因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中国内地复映电影市场环境需要从影片的选择、档期的确定和受众的调研等三个方面展开.
人工智能的赛博格形象包括类人及非类人形象、外骨骼接入及具备人类思维的人工智能秘书,其银幕形象丰富并拓展了科幻类电影的画面表现形式,通过对科幻类电影和人工智能艺术形象的研究,能够聚焦人工智能技术痛点及人类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展现的核心价值,从而深入研究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可能性,并对新时代技术发展下,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之间产生的互动关系做出理论预判,为之后人工智能形塑下的影视创作及科技伦理提供参考价值.
滨口龙介是近两年来最受国际关注的亚洲导演,曾在2017和2021年分别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和德国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滨口龙介的电影主题常常与当代人都市生活中迷乱的精神困境相关联.电影以大量的隐喻与表征,展现了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两重平行世界中,人们所面对的困惑和挣扎.本文也基于滨口龙介电影中出现的种种现代性特征,对电影文本加以分析,尝试从《夜以继日》《偶然与想象》《驾驶我的车》三部电影中分析滨口龙介影片的形式与内核的突破.
中国的独立纪录片多围绕底层社会展开,具有明显的底层叙事色彩,呈现出主流秩序之外被忽视的底层社会真实,导演徐童的独立纪录片作品也多以底层人物为主要角色,并在铺展叙事中呈现其真实生活的戏剧性色彩.徐童从底层群众更进一步深入边缘人物,以底层叙事捕捉其真实身份的戏剧性;记录边缘人物的真实生活,挖掘其生活中的戏剧性元素;呈现边缘人物精神世界的理想国,与真实生活进行对比叙事,在落差之中渲染出戏剧化效果.
女性导演是当代华语电影导演中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开放与多元的发展其电影作品的市场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当代华语女性导演从女性视角出发,调动并融合多种女性情感、经验等内容呈现出女性导演特有的艺术话语逻辑.将女性作为重要对象,关注女性群体生活表象下的现实内核;结合现实生活,塑造丰满与立体的女性形象;以此为基础将指涉女性的性别叙事深入社会结构内里,由浅至深地展现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完成当代华语女性导演的艺术与话语逻辑表达.
动画“中国学派”既是历史性的概念,也是随时代而发展的概念.本文通过重读动画“中国学派”,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动画电影“中国学派”的传承与发展,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新时代动画电影“中国学派”对优秀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的传承,研究其在艺术、技术与产业上的新发展,并反思新时代动画电影“中国学派”发展中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国产动画电影的复兴之路,为我国由动画电影大国迈向动画电影强国贡献力量.
《我和我的家乡》作为一部优秀的主旋律电影作品,在中国主旋律宣传的系列电影作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数量本就不多的同类型电影中,这部作品因其书写的对象而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这主要是源自于这部电影中人物的独特书写策略,在这里人物不再是镶嵌在大时代事件当中的英雄个体,而是非常真实的、有些缺陷的小人物,而借由这些小人物所展现出的社会主旋律需要就变得更加有现实意义.
在《秋之白华》中,霍建起秉承诗意美学原则,以散文式结构组织叙事,运用象征手法,展现生态审美等,使影片呈现出了“诗电影”的艺术特质.而诗意背后,是霍建起建立起的一条观众对电影的心理认同路径.第一,电影充分展现主人公的个体情感,提升观众对人物的共情和信任;第二,电影并不避讳人物的瑕疵、挣扎,使人物更具血肉,更富情义;第三,电影透过对瞿、杨二人十年爱情的娓娓道来,完成了对真实年代和历史事件的重现,也让原本缺席的观众完成了某种“在场”.
纪录电影《矮婆》是“网盘导演”蒋能杰执导的首部院线电影,也是银幕上鲜有的关注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社会公益题材电影.在此之前,他已经利用十年的时间执导了“留守儿童三部曲”——《路》《村小的孩子》《加一》.此次,这部“半自传”性质的纪录电影《矮婆》作为前三部纪录片的延续,在聚焦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隔代教育、乡村教育等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议题的同时,也以纪实化的美学风格唤醒了城市寄居者最真实、最深沉的乡土记忆.
《守岛人》是由陈力执导的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红色现实题材影片.该片改编自“人民楷模”王继才的真实事迹,记录了他守护开山岛38年来的喜怒哀乐.影片在塑造王继才夫妇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从人物外在形象、人物现实困境、人物自身心理状况的转变、人物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及其情感诉求等角度加以呈现,真实而立体.同时,影片在单线叙事下,以时间的延伸突破空间的限制,在细节之处实现影视化改编与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