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要真实有效(外一篇)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10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几个人一起完成一个工作内容。
  近年来,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的方式受到了很大的重视,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学生讨论”多了、“组长汇报”多了。此时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教师刚说完“请各个小组讨论一下”几秒几十秒的时间,立刻又跟上一句“各小组汇报”。批评的声音说:这么短的时间,小组成员分别发表意见的时间都不够,还怎么合作?所谓“组长汇报”,也大多变成了“组长汇报自己想法”“组长意见变成了小组意见”!有的专家因此还对“小组合作”的“交流”方式提出了一些操作建议,认为至少应该包括“小组每个成员发表意见”“大家的意见分别是什么”“我的意见是什么”“我们形成的共识是什么”等等内容。专家的建议自然很有见地,但似乎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有如此操作的成功案例。笔者有时候猜想:每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要是“小组合作”都必须这样耗时费力地操作,如何保证本来就很丰富的教学内容的完成呢?或许,这可以解释为“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很少令人满意的部分原因吧!
  也许是偶然,有一次,去上海市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观摩郑颖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探究型课程课堂教学指导课《手套的学问》,教学中的学生小组交流环节让笔者眼睛一亮,这堪称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的一个成功案例啊!
  兹将《手套的学问》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研究后的汇报交流环节的片段概要记录如下——
  不同的小组分别对手套的外形、颜色和材料等方面进行研究。交流开始后,研究手套外形小组的六个成员首先走上前来,面向大家站成一排,组长开口汇报:
  “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手套的外形,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一下。
  两用手套(戴着两用手套的学生A前进一步演示)有帽子,戴上帽子可以保暖,露出手指可以方便做事;
  家用卫生手套(戴着家用卫生手套的学生B前进一步演示)腕部很长,摸一摸,上面有小突起,这小突起可以防滑;
  拳击手套(戴着拳击手套的学生C前进一步演示)腕部有搭扣,搭上搭扣可以牢牢地固定在手上,攻击的时候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对手;
  羽绒手套(举着羽绒手套的学生D前进一步演示)有挂钩,不容易丢失;
  米老鼠手套(手持米老鼠手套的学生E前进一步演示)有连线,还有可爱的米老鼠图案可以发出声音;
  我们现在得出结论,手套的外形与作用有密切关系。
  我们小组得到两个问题的答案,请芸芸和嘉惠来报告。”
  芸芸上前一步:为什么婴儿手套不分手指?是因为刚出生的婴儿皮肤很嫩,所以手套不分手指,戴上手套,既不会抓破自己,也不会抓破别人。
  嘉惠上前一步:为什么家用卫生手套有小豆豆?小豆豆使妈妈拿东西时不容易打滑。
  ——随后,研究手套颜色小组、研究手套材料小组的全体成员也分别走上前来,面向大家站成一排,在组长的汇报声中,由小组成员出示各种手套实物向大家演示。
  课后的讨论环节,不少老师对这一交流形式表示出了兴趣。因为通过这一交流形式,很多老师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小组合作的意义。笔者也表达了一些粗略的分析。
  1. 教师准备足够的研究材料。合作小组的所有成员对不同的手套围绕一个主题(外形、颜色、材料)进行研究,每个人都有事做,既避免了合作的形式主义,又使研究内容更丰富。
  2. 所有成员参与交流汇报。汇报也以合作方式呈现,组长的言语陈述和组员的实物演示,既能让学生比较好地了解研究成果,又使合作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成为了汇报交流的参与者。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起许多课堂教学中遭人诟病的形式主义的“小组合作”。可能的原因:一是教师的准备工作不充分,缺少或者没有可以让小组成员值得合作研究的对象,还怎么能合作得起来呢?二是平时并没有持之以恒的合作及其汇报交流方式的培养,事到临头,“合作”只能走个形式了事。说到底,还是缺少“怎么合作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目标”的认识和思考啊!
  从推进课程教材改革的角度来说,提倡“小组合作”自然是有道理的。那么,怎么操作才能使“小组合作”真实有效呢?恐怕也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郑颖老师《手套的学问》的教学已经提供了一个“小组合作”的新鲜案例,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实践带来一些启发,笔者希望有机会看到更多的“小组合作”的成功案例。
  
  小组合作中的便签条
  便签条的妙用。
  ——便签条的作用是什么?网上搜到的“最佳答案”:当然是方便记一下随笔或者琐碎的事啦!
  大概因为笔者孤陋寡闻,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便签条,居然被一些老师“顺手”使用在了课堂教学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学具”,并且在笔者看来,这般用法,非常巧妙!
  且容笔者记下一个教学过程中两次使用便签条的教学片段——
  课题:《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包》三年级《珍惜我们的眼睛·用眼习惯小调查》。
  执教:普陀区武宁路小学黄珍青老师。
  片段一。教师:“接下来,要请你们小组合作,根据这条用眼习惯设计一道问卷题,就设计在老师发给你们的便签条上。开始!”各个小组成员分别设计问卷题,写成后,都贴在一张大一些的纸上,经过汇总,可以看到小组每个成员的工作情况。
  片段二。教师:“接下来,黄老师要请每个小朋友再设计一道问题,每个人设计完了把它贴在这张调查问卷上,小组合作,完成一张用眼习惯调查问卷的设计……”自然,小组的每个成员仍然把设计的问题写在便签条上。
  ——写到这里,相信有些教学经验的老师已经看出了端倪:黄老师利用便签条,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课后研讨的时候,很多老师都对如此使用便签条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一张一张的便签条,化整为零,方便了每个学生的表达,可以承载小组每个成员的想法;汇总在一起,化零为整,又可以反映小组全体成员的想法,表达出对小组每个成员劳动成果的尊重,真正实现了以小组合作方式来完成任务!
  笔者事无巨细地记录下黄老师教学过程中对便签条的使用,实在是因为近年来,见识了太多的形式主义的小组合作,也曾聆听了不少专家对小组合作的种种难以在短短的课堂教学进程中实现之遗憾的高见!让笔者有些意外的是,实现课堂教学进程中的小组合作,原来还可以有如此简单、易行的一招!由此想开去,教学手段的改善,其实还是有着很大的操作空间的。
  半年以后,与永和小学的曾慧芳老师一起准备四年级《策划世博知识竞赛》的公开教学,其中有学生设计竞赛题的环节,不约而同地,我们都想到了使用便签条。
  有老师向笔者交流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使用便签条的设想:需要学生小组“排序”的内容,可以先写在便签条上;需要学生小组“分类”的内容,也可以先写在便签条上……
  或许,已经有不少老师早已如此使用便签条。笔者作如上记录,是希望让更多的老师也知道这一招,同时也有“引玉”的意思,毕竟,改善课堂教学,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嘛!
  (上海市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 200070)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轧辊深冷处理的控温精确、功能完善、性能可靠、应用广泛的大型轧辊深冷处理系统。
课程是培养孩子的主阵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知识体系的构建,学习方法的取得,想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解决问题策略的提升……都离不开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而我们教
在油气田生产过程中使用较广泛的排尘除砂设备是旋流除砂器,其分离过程是含砂气体进入除砂器经过旋流除砂,净化气体通过排气管排出,而砂粒杂质等通过排尘口排出。研究不同工
本文主要研究以压电双晶片作为驱动元件,由三角放大机理构造的柔性铰链机构作为位移输出的微位移放大机构。通过理论计算、建模等对微位移放大机构进行设计;制作了微位移放大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2012年美国约有47000个新发病例[1],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手术是子宫内膜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根据2013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
Agadem区块位于尼日尔共和国的东部,构造上属于Termit 盆地,是西非裂谷带的一部分.2008年6月中石油CNODC获得该区块的勘探权.经过6年的勘探,在早第三纪Sokor Sandy Altanance
就煤矸石的产生途径和煤矸石的分类及结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综合应用和发展前景提出了意见。
对配煤的几个主要煤质指标水分、灰分、硫分、挥发份的可加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其具有线性可加性,又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进一步证明这几
本文通过对H3Ⅰ-Ⅳ油组取芯井样品分析研究,弄清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微观剩余油分布及水洗特征,为调整挖潜提供急需的微观技术资料。研究结果发现H3Ⅱ、H3III
测定了经拉拔并淬、回火成形的模具标准件的化学成份、金相组织、扫描电镜照片、碳化物相的成分及组成、残余奥氏体含量及常温力学性能,对比国外同类产品,结果表明:经拉拔和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