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届国际信息科学峰会及其分支会议上的致词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unfeng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15年6月3日至6月7日,由国际信息科学联合会(1SIS)和多国机构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国际信息科学峰会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成功召开。本次会议包括三个重要的分支会议,有三百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是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之一,该中心主任邬焜教授是峰会主席团成员,并担任三个重要分支会议之一“第二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的主席。在峰会开幕式上邬焜教授代表中国代表团致词,并在峰会大会作了题为《信息科学与信息哲学的互动与融合》的特邀学术报告,同时,他还在他所主持的“第二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上致了开幕词和闭幕词。我们这里将邬焜教授在第一届国际信息科学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词,以及其在“第二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上所致的开幕词和闭幕词刊出,以飨读者。
  在第一届国际信息科学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词
  (2015年6月3日 维也纳)
  各位与会代表,好!
  首先让我感谢沃尔夫冈先生和国际信息科学研究会,以及其他学者和机构组织了这次有关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的国际学术研讨峰会。
  我欣喜地看到,在各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国际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已经出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态势。出席此次会议的中国代表有30多位,这标志着中国的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研究正在走向世界,而世界的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研究也正在走向中国。
  人类信息社会的发展正在打通世界各国的壁垒,同时,也把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更为广泛地联合了起来。信息世界的发现、信息思维的崛起是把我们联合起来的基础。
  当今世界的哲学、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共同的信息范式的转换过程,在当今时代,信息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而且同时就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组织模式。
  正是信息范式在哲学、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不同层面所呈现出的这种统一性,决定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和发展方式。同时也决定了人类的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正在面临一种在信息范式基础上的重新融合和统一。
  从我们这次召开的峰会的主题,以及三个并列的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来看,也充分反映了当代哲学、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这样一种统一的信息范式转换的发展趋势。
  多年来,各国学者,也包括中国学者在这一统一发展方向上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天,我们再次聚首,在这一方向上继续总结、开拓,这不能不是一件很有意义和价值的工作。
  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再会老朋友,结识新朋友,交流新成果,探索新方向。
  我相信这次会议一定会收获丰硕,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在第二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上的开幕词
  (2015年6月5日 维也纳)
  尊敬的参会代表们:
  大家好!
  早在两年前,在首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落幕之时,我们就规划了今天的会议。在各国相关机构、大学和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个会议如期召开了,我们不能不为之欢欣鼓舞。
  奥地利是一个伟大的、拥有古老文明、具有高度现代化气质的发达国家。它的首都维也纳是一座世界名城,它不仅拥有各种风格的古老而富有独特艺术气质的宏伟建筑,而且还是久负盛名的音乐之城,被誉为“多瑙河的女神”。维也纳是我和我的众多中国朋友早已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能一睹她的芳容,真令人欣慰、振奋!
  2013年我们在中国西安召开的首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很成功,无论在中国学术界,还是在西方同仁中都获得了很好的反响。近两年来,中国和世界的信息哲学研究都有了新的发展。
  信息作为一个桥梁,它把东西方的信息哲学研究联合起来了,把东西方的信息哲学和信息科学的研究联合起来了,把东西方的学者们联合起来了,把世界联合起来了!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就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并不认为无论任何一种哲学都是它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但是,我却坚信,任何一个时代,都会产生出体现它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的哲学”,而“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的哲学是信息哲学。”(邬焜:《信息哲学——一种新的时代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序)
  随着当代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的发展,信息的普遍性品格日益清晰地展现出来。从一般科学的层次来看,材料、能源和信息已经被看作是构成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从一般哲学的层次来看,我们面对的世界是一个物质(质-能)和信息双重存在的世界。这一全新的科学和哲学世界图景的出现充分揭示了信息所具有的全新科学和哲学范式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当代科学和当代哲学都面临着一个全新发展的趋势:信息范式的转向。
  由于信息具有普遍性品格,这就意味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将会导致人类科学和哲学相互融合的一次全新综合。在这一全新综合发展的历程中,将会充分展示信息科学的哲学韵味,以及信息哲学的科学品格。从这一角度来看,不仅信息哲学是广义信息科学的一部分,而且信息科学也只有在信息的一般哲学规定的基础上才可能达到它的真正统一。这就意味着,统一信息科学是一般信息哲学建立的科学基础,而信息哲学又是统一信息科学能够达到真正统一的一般理论前提。
  由于跨越了从哲学到科学,再到工程技术学的所有人类知识的层次,所以,统一信息科学乃是一门顶天立地的学科体系,其中的学科既具有跨层次、广交叉的性质,而且还具有相互贯通、内在融合的统一性关系。
  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我们确立了本次会议的主题:“信息科学与信息哲学的互动与融合——统一信息科学-哲学前景展望”。
  建立统一信息科学的明确设想是一批欧洲学者首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倡导的。长期以来,在这一方向上,从不同的学科层次和角度,很多国家的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做出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相关领域的研究所揭示的信息世界的独立性、普遍性品格,不仅为确立一种新的科学和哲学的时代范式、为确立一种新的世界观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统一信息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前提条件。我们认为,统一信息科学的最终建立与一般信息哲学的成熟发展应当是相互融合的同一个过程,是当代人类知识全新综合发展的新形态的一体两面。   令人感到鼓舞的是,今天,越来越多的各国同仁已经看到了当代人类知识发展的这一全新趋势,并有志于在这一方向上努力探索,积极推动其健康发展。今天,各国代表再次聚首,在这一领域里共同探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预祝我们的会议成功!希望各国代表在维也纳的相聚中愉快!幸福!!吉祥!!!
  谢谢大家!
  在第二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上的闭幕词
  (2015年6月6日 维也纳)
  尊敬的参会代表们:
  大家好!
  第二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整整开了两天,加上前面峰会的两天大会,大家已经开了四天会了。现在我们的学术探讨就要告一段落。大家都很辛苦,但也一定很充实,很愉快!我们相会了老朋友,结识了新朋友,交流了研究成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争鸣,开启了研究思路。
  本次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会议共收录论文33篇,其中两篇在峰会大会上作报告,31篇在信息哲学研讨会上作了报告。从论文的议题来看,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涉及七个大的方面:
  一是关于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互动融合性质的讨论;
  二是关于信息本质和信息的存在论地位的探索;
  三是关于东西方信息哲学基本理论的比较研究;
  四是关于信息价值、信息风险、信息文明和信息民主问题的研究;
  五是关于虚拟现实问题、量子信息哲学、纳米信息伦理的研究;
  六是关于时空和信息问题的研究;
  七是关于信息和符号、信息和传播、信息和音乐、信息和人的精神疾患等问题的研究。
  与首届信息哲学研讨会相比,此次会议论文的议题更为集中,理论层次更高,相关研究也更为深入。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就强调了信息哲学的元哲学的性质,并在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进化论、信息价值论、信息思维论,以及信息生产和信息社会论等领域进行了长期而持续的探索。因为信息哲学是一种元哲学,所以,它便可以在哲学的所有层次和问题领域都建立自己独特视角的理论。这样,信息哲学便可以和世界上的所有哲学流派形成分庭抗礼的态势,并比肩而立。
  与哲学领域的相应变革相一致,在科学技术领域也同样出现了被信息范式全方位改造的情景。我把这一发展的过程称为“科学的信息科学化”。从一般科学范式变革的层面来看,不能说哪一个科学和技术的领域是信息范式根本不可能介入的。就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我们只可以说只有尚未被信息范式改造的学科,而不可以说存在不能被信息范式改造的学科。
  由于当代人类的哲学和科学都面临着一个统一的被信息范式改造和重建的发展趋势,所以,当代人类知识的发展便正面临着一种全方位的信息转向。这一信息转向必将会打破近代以来人类精心制造的分门别类的学科壁垒,导致哲学和科学、科学和科学、科学和技术的再次融合和统一。这就意味着,我们正面临一个新的人类知识发展的全新综合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无论是我们的哲学家,还是我们的科学家都将是大有作为的。当然,同时也对我们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他们有必要结成更为紧密的联盟,哲学家要科学家化,科学家也要哲学家化,也就是说,哲学家只有插上科学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而科学家只有拥有明智哲学的头脑才能有更深、更广的开拓。
  全新的信息哲学范式和全新的信息科学范式是镶嵌在一起的,它们互为基础、相互支持,具有内在融合的统一性关系。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信息不仅把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联合起来了,而且也把哲学家、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联合起来了。我这里讲的不仅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而且同样是经济科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
  我们为参加本次峰会和我们的第二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的代表们能够同心协力,努力为人类知识的这样一个全新综合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而感到欣慰。
  我坚信,随着信息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随着信息哲学研究的影响进一步扩展,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学者参与到这一领域的研究。而我们在座的代表们也一定会为信息哲学和信息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多、更好地贡献。
  根据后续的规划,第三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将会在瑞典的哥德堡大学召开。希望我们两年后在哥德堡再聚会!
  我宣布:第二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正式闭幕!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邬焜(1953-),男,河北涞源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信息哲学、自然哲学、复杂性理论等领域的研究。
  (责任编辑:杨立民)
  基金项目: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信息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13AZD096);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现代科学革命、信息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新形态研究”(12BZX020)。
其他文献
创新型国家制度建设从根本上适应了以知识经济为先导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这种变革提出了面向知识创新的社会化信息服务组织要求。与此同时,制度变迁与信息服务体制变革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创新型国家制度下的信息服务转型发展机制,形成了基于发展转型的信息服务体制变革引动与价值取向关系。在面向协同创新服务中,应着重于信息服务社会化组织体制的确立和服务推进。
现代教育对教学的目标有了新的要求,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其体现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体育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只单一的对学生进行身体上的锻炼,至于体
幼儿园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这一时期要把学生教育为品格健全、具有思想的新型学生,并为学生在之后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开端,可以让学生自由快
为探讨较优的适应企业岗位培训的教学方法,在平煤集团公司技能培训基地,对目标教学法进行了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见解和应用体会.
本文以国内进行的图书馆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讨论为背景,介绍了英国图书馆与情报学教育质量的监管体系。本文首先梳理了来自高等教育体系和行业自治体系的两种教育质量监管力量的发展历程,进而对当前英国高等质量保证署(QAA)评估体系中涉及图书馆与情报学教育质量的相关标准和评估思路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完善的数字教参资源是保障MOOC教学正常开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教参建设经验、海量的教参资源及成熟的资源加工技术,应该成为MOOC教参资源建设的主导力量。MOOC教参资源建设的关键是与现有教参系统及学科服务平台的整合。重视对开放获取资源的利用,引入新的采购理念并合理解决社会学习者的访问问题,同时调动教学团队、学习者、MOOC平台商、出版社等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建设,是改变MOOC教参资源匮乏的现状的可行方法。
从墨子关于“物”的定义 ,探讨了其有关宇宙的物质观 ,“有”与“无”的存在论 ,以及其关于物质不断分割后所得到的微粒“端”的思想。中国古代科学如果沿着墨子的微粒思想走
Nanowire(NW) structures is an alternative candidate for constructing the next generation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system, due to the outstanding opt
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思维则始于问题。中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偏向实际应用,尤其是作为机械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会找问题、陷入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能更好的加
在“萧山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连锁体系基层馆员自我感受调查”的样本中共有114名男性基层馆员,他们在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了明显异于女性的特征,在进一步研究中总结了他们的人口学特征,剖析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受、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程度,并将之与女性基层馆员进行了详细对比,最终获得了对男性基层馆员心理特征的认知,希望借此为推动男性基层馆员人力资源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