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在山而草木润 渊生珠而崖不枯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yu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切实落实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以发散学生思维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能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小学教育;课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49-02
  这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的第一部分中的“看看说说”,内容和要求如下图所示。
  你能从图中找到反义词吗?
  我用投影仪把这幅图展示在大屏幕上以后,提出了问题:“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片,你能从这里面找到多少组反义词?”意料之中,同学们很快就给出了大小、长短、黑白、多少、高矮、粗细、胖瘦等答案。对于他们的回答,我很满意,也打算结束这一环节的教学,因为在我的备课中对于这一问题我也只找了这些答案。没想到,学生们居然又找到了以下词语——左右、上下、前后、宽窄、明暗、美丑、单双。当我已经为孩子们的这些答案感到惊讶时,又出现了让我想不到的答案——乌黑洁白、黑暗光明、高大矮小、邪恶正义。回答到这儿,孩子们又安静下来。显然,如果给足够的时间,他们还能再找出一些。
  下课了,我回到办公室,赶快凭记忆把刚才那堂课中学生的回答记下来。学生们的答案,尤其是最后几名同学的答案,给我带来了震撼,引发了我的思考。学生最初的几个答案就是从图中直观发现的,这几乎不用怎么去思考。作为老师,我在备课时,也没有进行深入的思索,只是略略一看,找到了几组反义词就算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是自己不专心备课吗?不是,即使我再仔细端详思索,自忖像“美丑”、“上下”、“单双”、“正义邪恶”这几组也找不出来。因为我一向没有对问题进行发散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而这几组答案正是学生发散思维的结果。学生从直观表象回答出了“大、小”、“多、少”、“黑、白”等答案,然后发散思考,回答出了抽象的方位“左、右”、“上、下”、“前、后”,并且能够想到把书本横过来观察;当我和同学们已经习惯性的找单字反义词的时候,又有同学已经发散思考出了两个字的词如“黑暗光明”、“乌黑洁白”、“高大矮小”等。学生的发散思维由于没受惯性思维的束缚,所以他们还想到了两种圆柱的象征意义——“邪恶与正义”,并且关注到圆柱给人的感觉,回答出了“美、丑”、“明、暗”。孩子们从直观表象深入到抽象的方位,又关注到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象征意义,从单字词语想到两字词语,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孩子们活跃的发散思维。为什么我没想到那么多答案?是思维定式造成了这种结果。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我们的教育和考试长期以来都是要求学生寻求“唯一正确答案”。受此影响,学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维越单一进而形成定式。思维定式能使学生在处理熟悉的问题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并使问题圆满解决,所以用来应付现在的考试相当有效。但在需要开拓创新时,思维定式就会变成“思维枷锁”,学生的想象力也越受限制,从而阻碍新思维、新方法的形成与构建,也阻碍新知识的吸收。就像那只从小就被铁链拴住的小象,因为无法挣脱,所以长大后也不再挣扎,哪怕此时轻而易举。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发人深省——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我们的孩子就如同那只小象,老师给他们的思维套上了枷锁,当孩子们习惯了这种模式后,他们就已经不会挣扎了。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发展形成活跃的发散思维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要有发散思维,并能在教学中有意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考问题。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让学生说一个比喻句,他们最喜欢回答的就是“弟弟的脸蛋像一个红苹果”、“弯弯的月亮像小船”等。我们也往往予以赞同。为什么不反过来说“红红的苹果像弟弟的脸蛋儿”、“小船像弯弯的月亮”呢?还是受思维定式影响。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只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切实落实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以发散学生思维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能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增进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
  以上就是我在这节课后所产生的一点思考,信言不美,未曾雕饰。记得荀子说: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意思是说:山中如果藏有美玉,那么它上面的花草树木就会显得特别的滋润有光泽,深潭里如果能孕育出明珠,那么山崖也不会变的苍凉贫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是我们教学中的“玉”和“珠”,它会滋润我们的心灵和智慧,引领我们和我们的孩子走向成功。
其他文献
摘要: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一所IT应用型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系结合学校定位,于2009年将专业的培养方向定为商务日语方向,同时构建并实施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体化商务日语课程,项目实践教学体系。本文对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系实践学期的实训系列教材《商务日语场景实训》《商务日语流程实训》《商务日语综合实训》的教材总体目标、教材内容结构、教学实施方法与组织形式及考核方式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大连东软信
期刊
摘要:平面设计专业的Photoshop软件教学的主要课程任务:学生能熟练运用软件完成设计工作任务,并根据不同的设计创意灵活应用不同的技巧。本文结合近10年平面设计师的工作经验,按照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结合实际教学,以做好平面设计师为目标,就如何提高学生Photoshop平面设计与制作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Photoshop;平面设计;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
摘要:课程作为教育传承创新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以壮文化为内容的校本课程,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种回应,对培养壮民族学生热爱家乡、加强民族意识,促进壮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壮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31-03 
期刊
摘要:通过对衡阳师范学院185名女教职工的SCL-90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统计分析得知该校的女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优于全国常模。但该校青年女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仍不太乐观,较之40岁以上的女教职工,其心理健康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个人、学校及社会进一步重视女教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师范院校;女教职工;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7?摇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会计学专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教学理论要贴近实际、教学内容要贴近时代、教学重点要贴近企业;在形式上,课堂教学与观摩学习相结合、理论积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技能技术培训与职业道德培养相结合,使《基础会计》真正体现其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轻松入专业之门。  关键词:新课程;引导;观摩实践;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2.0
期刊
摘要:以异步电动机启动为例,将实例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机电传动控制”理论教学中。教学以生产实践中的实例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由理论上升为实践到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学习,极大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机电传动控制;探究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127-0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课程理念的理论指导下、教学实践的探索中,河北平山实验中学数学课题组教师,在2011年6月开始进行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正在呈现出新的勃勃生机: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自主探究,重视学生个性张扬与发展,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与课本、老师的信息相互碰撞,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思想进行构建与生
期刊
摘要:培训包是澳大利亚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制度的重要官方文件,是TAFE学院办学的纲领性文件。文章以堪培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在园林专业培训包指导下,园林专业的生源、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和方法、实训条件、考核评价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情况,其中体现出来的职业技术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和现代社会“终身学习”的思想,尤其值得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澳大利亚;园林专业培训包;教学实践;教育理念  中
期刊
摘要:教学评价语是教师从学习目标出发,对学习过程状态和学习行为作出的价值判断。它可以鉴定学习的有效与否,改进教师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尝试运用课程教学评价的相关理论,对教学案例中的评价语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有效运用教学评价语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评价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76-02  一、案例  Y是个内向的六年级
期刊
摘要:数学章节复习课的目的是通过对知识的梳理,让学生学会如何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并学会从系统的角度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方法的渗透和体验,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关键词:数学复习课;知识体系;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096-03  数学担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以及形成基本的自然科学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