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

来源 :新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ayer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興趣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所抱的积极态度,它是学习的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中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拍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只有学生对老师的“传道授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 建立融治的师生感情
  人常说:“亲师才能信其道”,老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并能较快地把教育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并为满足需要而去努力。所以,爱是情感诱导的甚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用真诚炽热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思想学习中的热点和兴奋点,真正到师生心理相知,心心相印,形成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在学校里学习,虽然见到的是老师,得到的是教育,但如同在母亲的关怀下生活一样,老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要遵循“以爱动其心”的教育原则,对学生的学习要多指导,多帮助,多鼓励,不要采取训斥、责备、讽刺、挖苦的方法,这样的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爱护,学习也就更加努力了。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师生爱是师生间沟通的渠道。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良好情绪,融治的师生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课的积极性,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反之,教师冷若冰霜的面孔,会引起学生烦躁、紧张,妨碍学生轻松自如地进行学习,课堂上教师不仅用语言,同时通过一举一动来达到师生的情感沟通。教师带着微笑走进教室,随着课堂教学的展开,自然地运用身体语言来配合教学。如通过脸部表情,视觉交流去吸引、了解学生,用点头、微笑或幽默动作,满腔热情的态度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学生往往由爱你而爱上语文学科,在这种感情氛围中常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2 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兴趣得以持久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获得真知的先导。但学习毕竟不是娱乐,如果没有目的,兴趣容易转移甚至中断。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语文的目的性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语文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未来社会的需要以及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从而形成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针对小学生情绪不稳定、易波动,精力与求知欲旺盛,富于幻想的特点,使学生逐步认识学习是艰苦的,必须靠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克服学习的种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利用名人故事,如周恩来、爱迪生、高斯等,教育学生学习他们的勤奋刻苦、好学好问的学习精神。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适时地进行目的性、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持久和稳定。
  3 精心设计导言、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如果一堂课的开始就能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力集中,劲头十足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好的导入要设计巧妙,语言精炼。使学生产生听之有味,欲罢不能的感觉,快速进入最佳听课状态。如讲第二册《谜语》一文的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猜谜语?(学生答:想)老师说一则谜语让大家猜:“叮铃铃,叮铃铃,一头说话,一头听”。猜是什么?(学生很快就回答曰:电话),大家还想不想猜谜语,(学生答:想)现在我们来学习第10课《谜语》。再如讲第二册《浪花》一文的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大海吗?(学生答:见过),你们喜欢到海边和浪花玩吗?(学生答:喜欢。学生显得情绪高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浪花》大家就会有机会跟“浪花”玩耍了。还有讲第二册的《庄稼的好朋友》一文的导入:同学们,你们有好朋友吗?(生:大声答:有)请大家说说各自的好朋友是谁?(学生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好朋友)庄稼有好朋友吗?它们的好朋友有哪些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庄稼的好朋友》就知道了。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新课导入能创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情绪愉快地进入学习。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在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中,由于进一步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深知自己的知识的不足,从而引起了新的需要,增加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如组织学生进行读书、读报、手抄报、到野外寻找一年四季的景色的特点等活动,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获得了某些新知识,培养了求知欲,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中的兴趣激发是多种多样的,兴趣的激发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家都认同的一个道理,就让这句话作为我们教学中的一面镜子吧。
  
  收稿日期:2010-05-07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以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关键词】学会倾听;勤动手脑;富于想象  How to cultivate good habits of lectures  Chen Wanfu  【Abstract】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to stimulate students to par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是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把逻辑规律引入教学,注意示范、点拨,显然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逻辑规律;引入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e logical rule introduces  L
期刊
【中图分类号】O157.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宗旨在于使“四色问题”的证明更公理化、系统化、严密化和科学化。并把证明上升到辩论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哲学的高度,因为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我们在证明时用到了,对立统一即矛盾规律,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同时为了说明问题也深入到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因果关系,必然与偶然的关系以及时空观等一系列的基本范畴。  
期刊
【摘要】面对新课程,教学方式要转变,这是参与课程改革实验和即将参与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的困惑与呼声,也是大家最为迫切的需求。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方式;转变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以迎接2l世纪的挑战,基础教育体系伴随着风行全球的教育改革浪潮,戮力以赴。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也奏响了序曲,几年内,新课程走向了数以千计的试验区,走向了数以万计的试验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教室,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在
期刊
【摘要】体态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应引起每位教师的高度重视。本文从中外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差异,探讨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体态语伴随有声语言与学生进行交际,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态语;课堂教学;运用艺术;作用  “Body Language” and English Tea
期刊
【摘要】教师只有立足课堂教学这个最根本最有效的环节,给学生留足必要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和自我发现的學习氛围,学生的讨论与合作才会“源远流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探究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remain the necessary blank  ShenShixiu  【Abstract】Teachers based on classro
期刊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应体现在改革教学内容和传授学习方法两个方面。   【关键词】提高;教学效率;主导作用; 主体作用; 阐释能力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目前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历史部分考试比分很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与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备课到位是其前提。只有在备课
期刊
【摘要】《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旨在“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一定的语感、语调基础,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游戏教学法是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手段。在我多年实践教学中发现,英语游戏法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极为良好的语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的潜力得到了充分挖掘,他们平时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充分运用,英语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不断加强
期刊
【摘要】教学前的学生预习在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治教学中开展“三自”的预习方式,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使政治课教学质量发生了较大的改观。  【关键词】“三自”; 预习方式  “Three-Self” Preparation method of teaching in the political  Li Qian  【Abstract】Teaching students to
期刊
【摘要】运用情知教学理论,即“知、情、意”三方面的统一的教育,构建高效课堂,从语言美,即讲课时语言准确,发音正确、文明、生动、形象;教态美,即教学中举手投足、亲切和蔼、容貌端庄、打扮得体、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视觉;环境美,即清楚一切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干扰因素;板书美,即板书条理分明、内容集中精炼、书写规范、字迹秀丽。  【关键词】情知教学;语言美;教态美;环境美;板书美  The use of “l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