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制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d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课堂行为;积分制;心理课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心理辅导课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提上日程,心理辅导课蓬勃开展起来。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着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的鲜明特点,也有着新兴学科的“难言之隐”。
  一、心理辅导课的特殊性
  首先,心理辅导课是解决关于自我的问题,重在自我体验和感悟。既然是个体自身的问题,就需要以个体的经验为载体;既然是体验和感悟,就不是靠灌输和说教,而是要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通过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积极的人际互动中达成助人自助的辅导目的。然而,正是由于是自我的体验和感悟,如果没有安全、民主、自由的气氛作保障,学生就很可能产生心理阻抗而拒绝自我的探索和分享,从而让辅导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心理辅导课没有固定的课堂模式,不拘于固定的形式。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作保障,再出彩的课程设计和精心策划都会流于形式而无法深入内心的自我探索。
  再次,心理辅导课无需书面考核。它教给学生的不是文化知识,而是自我探索,而自我探索的成效是无法用文化课的测验来检验的。在学生的观念里,不用考试的课程就是不重要的,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尤其是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对于不重要的课程就更加肆无忌惮,更不把心理课堂放在眼里。
  其实,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而心理辅导课不拘形式、重在体验、鼓励分享以及无需考核的特点,无疑给心理课堂的良好运作增加了难度。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从而真正从心理课堂上获益,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胜法宝,那就是——积分制。
  二、积分制的由来与操作
  强化理论认为:人们在行为结果得到奖励后会继续保持这种行为,奖励会增加类似情况下再次进行这种行为的可能性;人们的行为结果受到惩罚后会回避这种行为,惩罚会减少以后再次发生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在人们符合要求的每一次行为出现后立即给予强化,会使人们的行为得到巩固。
  所谓“积分制”,其实是强化理论在心理课堂上的充分运用,即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赋分,通过累积的方法得出学生本学期的心理课堂评定分:凡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积极举手发言分享体验和感悟的,主动参与活动积极自我书写的,就给予加分;一旦发现违反课堂纪律,如开小差、瞌睡、说话或做其他作业的,就给予严厉的扣分。当然,在实施这一制度之前,辅导者必须先选出一名负责任的心理委员来协助教师做好每节课的积分记录。
  三、积分制实施后的效果
  积分制的实施,让常规的心理辅导课获益良多。
  第一,它给参与课堂的每个学生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虽然心理课不用考试,但是期末成绩的评定不是教师能给的,而是靠自己在课堂上一点一滴的表现争取得来的。
  第二,它有效地控制了学生课堂上的随意行为,保证了基本的课堂纪律。因为外在惩罚的存在,学生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肆无忌惮”而代之以“认真听讲”。
  第三,它利用了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很好地激活了心理课堂上头脑风暴类的活动。外在奖励的存在,使得学生更加乐于表现自我。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只要站起来回答问题,就能够获得奖励,而奖励的获得,也使得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第四,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课堂意识和行为习惯。在认真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养成了积极开动脑筋的思维习惯,因为如果不积极开动脑筋,就无法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也就无法获得加分奖励;养成了积极书写的笔记习惯,因为如果不积极书写,不仅无法应对接下来的小组分享,而且还会受到相应的扣分惩罚;更养成了敢于自我探索的习惯,因为积极的参与和分享,让他们感受到了探索自我世界的快乐,从而忘却了外在奖励和惩罚,而代之以重视心理课堂的真正乐趣。每次在讲清这个积分制的要求后,班上的学生对教师的问题都跃跃欲试,就连最不喜欢上课的学生也会把腰杆挺直,还正儿八经地举手等待回答问题,对于这些学生,我会特别肯定他们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行为,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与快乐。
  第五,积分制的实施还解决了心理教师的难处。每节课加分减分的累积,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一目了然,心理课堂成绩的评定也就水到渠成,不仅科学规范,而且公平公正,很好地解决了心理课成绩评定的问题。
  四、积分制的弊端与修正
  虽然积分制的外在惩罚能够控制学生的课堂随意行为,外在奖励有助于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但是积分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为过度的外在奖励会削弱学生的内在动机,变成为奖励而学习,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为了避免学生内在动机的削弱,辅导者在给予外在奖励的同时,更要注重给予学生内在的肯定和奖励,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内在动机。如,在进行人际交往的辅导活动时,对于站起来主动分享的学生,辅导者可以这样对他说:“你愿意站起来分享自己的故事,这就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主动开放自己的人能赢得更多的朋友!”肯定他的行为,让他感到自己不是出于奖励而回答问题,而是因回答问题而提升了自我的能力。这样,就能避免过度的外在奖励对内在动机的削弱,从而使学生真正爱上心理课!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华侨中学,中山,528415)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关键词〕心理咨询技术;心理课;分享  分享,是心理课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分享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心理课的深度:分享得透彻,心灵之间的触碰会更加强烈,课堂的生成会很精彩,课堂上的受益者会更多;分享得肤浅,问题只会停留于表面形式,或许就是一个“伪问题”,学生不会明白问题设计的意义,对课堂的印象也不深刻。在实践中,一些心理课分享环节进展得不是那么顺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心理教师缺乏相应技巧,课堂将会陷
〔关键词〕网络成瘾;高中生;辅导个案  一、个案介绍  杨某,男,15岁,独生子女,高一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状态不佳,几次考试成绩均不理想,成绩下滑严重。刚开始,家长以为是孩子入学适应不良,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仍然没有改观。直到有一天母亲在孩子出门后跟踪才发现孩子是去了网吧打游戏,因为没有控制住情绪,在网吧将儿子大骂一场拉回了家。原来,儿子开学后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跟父母说有其他事而偷偷去上网,
〔关键词〕积极语言;班级管理;建设者  积极语言能为自己、也能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积极语言关注的核心是普通人到底说什么样的话、如何说话,才能够有利于引导自己或他人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发现和激励他人的优势和潜能,促进积极人际关系,让生活更幸福,从而享受健康快乐人生。教师,尤其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老师,更是需要巧妙地运用语言的艺术来影响学生。下面就结合实例来介绍一下班主任如何运用积极语
摘要: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班主任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水平。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应从多方面促进班主任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主渠道是课堂,主力军是班主任。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班主任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根据学校实际,以丰厚的情感支撑起班主任的“诗性”,以高超的教育智
编者按:中国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的心理教师杨博雅在2017年全球教师奖Global Teacher Prize中成功入围,成为跻身“2017全球教师奖”前十的惟一的中国教师。全球教师奖评选活动由瓦尔基环球教育集团基金会(Varkey GEMS Foundation)主办,旨在呼吁公众关注教育工作者以及他们的卓越贡献,鼓励成就非凡的教育工作者。杨博雅致力于探索家长纳入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关注青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日渐深入,城市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北京务工,同时也把他们的子女带到北京读书,以便给孩子更多的关心、更好的教育。我们高丽营地区也不例外。但由于这些孩子没有当地的户口,只能就近“借读”,近几年来,这样的“借读生”在各学校的人数在逐年增长,以高丽营一中为例,初二全年级借读生占学生总人数的近33%。初一年级借读生占学生总人数的50%。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学习习惯较差,学业较
[关键词]故事;心理辅导;词汇分享   团体活动室里时而寂静无声,时而笑语连连,时而群情高昂,时而掌声雷动。一场团体辅导活动正在火热进行。走进活动室,投影屏幕显示着团体辅导的主题活动内容:“连词编故事”。   1.从下列20个词中任意选择5个词,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小故事。   梦想、执着、鼓励、潮水、游戏、称赞、亲情、失眠、危险、郁闷、快乐、压抑、天堂、兴奋、惬意、厌烦
每逢春节,工会主席老刘都很忙——准备和分发员工大礼包。虽不过是些南北货、炒货,但员工盼着呢。而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周邈,关心的不是礼包是红包,红包的大小决定他接下来是欧洲游还是东南亚游。“90后”陆恬更干脆,自去年年底,她就宣布业务暂停,“云游”去了,因为没有单位管着她。  作为社会重要细胞的“单位”,对于很多人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中国式单位萌芽于上世纪40年代末,成型于50年代,强化、巩固并扩大于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复习课;心理效应  小学语文的复习课教学,有别于新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和运用知识。以往的复习课,往往都是教师唱主角,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听起来却枯燥乏味,复习的积极性不高,效果自然不好。如何在“生本”课堂中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使语文复习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在教学策略上加以改进,我还尝试着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利用和发挥心理效应的作用,调动学生复习的积
苏北老兄:得《温暖的汪曾祺》一册,漫读一过,颇有所感。曾祺弃世十年矣。还有人记得他,为他编纪念文集,这使我感到温暖。也许我的感觉不对,今天记得曾祺的人正多,只是未见诸文字、行动。年来闭户索居,耳目闭塞,为我所未见、未知。总之,曾祺身后并不寂寞,他的作品留下的影响,依然绵绵无尽,这是肯定无疑的。  先说他的作品。除了流誉众口的《受戒》等两个短篇,我的感觉,足以称为杰作的是《异秉》(改本),能撼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