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自学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o7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响应新课程的标准,我国在高中语文阅读水平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被动听讲的时代。科学有效地促进学生自学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对于引导学生向主体发展以及打造“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今,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自学可以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思考问题方式,尤其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判断的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具有较大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自学;研究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积极探索一条适应学生自学能力形成的切实可行的计划。”经研究实践表明,只有学生养成了自学的能力,才能在语文的阅读过程中与作者的思维碰撞出火花,才能更加情真意切地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进一步地将整个文章的线索探索得淋漓尽致。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让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时间、空间去发表自我的见解,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发问、勤于思考的能力,以便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下几点对于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具有抛砖引玉的功效。
  一、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通往成功的云梯,是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的关键点所在。一方面只有学生乐意去学,才能达到最大程度的聚精会神,才能使学生对自学阅读达到近乎痴迷近乎狂恋的程度;从另一方面来说兴趣能够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产生兴趣的学生能够主动地去阅读,其阅读的效果倍增且印象深刻,学生只有能够对阅读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识状态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学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有所创造、有所发现,让其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开拓出一片新的知识新天地。例如:在进行教学《拿来主义》一文时,首先在让学生阅读前实行“以疑激趣”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想要自学的意识和欲望,指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要进行自我思考,如思考为什么本篇文章叫做《拿来主义》,其具有什么样的含义,指导学生自学本篇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内容要进行及时的标注,具体来说是“拿来”具体指的什么,调动学生的胃口,从而激发学生自学的学习兴趣。再如:在教学《雷雨》一文时,教师给予学生几点自学的线索,如为什么文章中老是出现天气现象的描述,“阴沉、郁热”等词代表了什么样的情感背景,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而然让学生带着兴趣完成下面的阅读兴趣。
  二、 教学予以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往往停留在“填鸭式”教学方法上,教师通过以自我为中心的讲解颓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为了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应把学生的学习方式转移到能够自学、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适时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类别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一类文言文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针对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让学生透彻地了解到文言文。而阅读方法均是有类似之处的,如根据文章的要求先找出重点或者典型的字眼,并予以画出,再根据课文下的注释进行大致的翻译,并在进行阅读的时候画出不能理解的重难点,最后进行适当的分析。通过这种精讲一段的方法启发学生对此类文章的自学方法,而后进行该类文章的阅读时自然能够通过一定的自学和适当的点拨而水到渠成。对于课文的自学方法,教师应该拿出一篇经典的文章进行详解,授予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金钥匙”,教学学生通过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去整体把握文章,教学学生如何进行文章分段、概括段意以及归纳主要的思想与内容等。通过这种予以阅读方法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去自学文章并开展一些课上互动活动,久而久之,使学生逐渐养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三、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贯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教师在教學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自我发问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常警醒学生自学的意义所在以及良好的自学能力的养成对学生终身阅读的重要性。进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基本要求是要求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即是要求学生能够勤查翻阅参考书籍,注重阅读过程的圈圈点点、写写画画等,并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针对有价值的句子或词语进行摘抄做笔记,长期下来,自然促就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例如教学《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文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抓住这一句话,教师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怎样算真的猛士?什么是文章指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能否举例说明该句对文章思想感情的表达具有怎样的意义。通过这种试图让学生通过看图、议论文章重点词句等阅读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文章的逻辑思维,从而将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章中,经过反复实践,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过程以及方法具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将良好的阅读习惯延续下去,让自学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进行服务。
  四、 结论
  总之,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巧.略论构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 李翀.高中中国现当代散文阅读篇目及阅读实践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3.
  [3] 巩立君.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D].延边大学,2011.
  [4] 冷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3.
  作者简介:王荣甫,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农村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不少问题,要让初中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促使其展开自主学习。在阅读文本时联想身边的人物,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讨论,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尝试进行对比替换,并给学生及时点拨,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初中语文;农村语文教学  农村初中学生由于生活环境、自我学习态度等问题,造成不少学生存在厌学心
摘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要使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被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运用得得心应手,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化语文”、“语文生活化”。  关键词:语文;生活化教学;理论;实践  所谓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将教学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于学生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其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我们很多教师还是保持着以往的教学态度,没能充分地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对此,我们要顺应时代变化的潮流,对其进行改革,为培养更多能够自主学习的学生而奋斗。本文就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相应的方法做出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素质培养  新课程的改革对于小学的语文教育也是
人工智能的始祖图灵在上世纪50年代就曾做出预测:未来的电脑可能会思考。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一天正在到来,而且脚步匆匆。当有一天机器有了思想,它们能像人类一样思考,世界将会怎么样?  图灵测试  上个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之父”图灵第一次提出“机器思维”的概念。他提出了一个测试标准,来判断电脑能否被认为是“能思考”:如果一台电脑表现、反应和互相作用都和有意识的个体一样,那么它就应该被认为是有意识的。
摘要:对于学习来说,学习兴趣一直都是至关重要的存在,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以看出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虽然低年级的学生会因为初次接触小学语文而对其有“三分钟热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到中年级时大多已经消磨殆尽,这就需要老师对小学生进行培养和引导,让小学生们再次喜欢上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从而为小学生提供
摘要:中职院校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的学校,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在中职院校教育中受重视程度不大,并且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显露,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日益下降,因此,语文学科在中职院校中的教学成效并不好,针对这一教学现状,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中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势在必行,愉快教学法的实施能够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氛围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小学作文对学生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许多学生不知以怎样的方式切入作文的主题。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对语文作文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采取层递式教学来为学生进行引导和訓练。这种层递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对提供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根据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对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和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层递式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