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密码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r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信息安全就一直伴随社会发展而存在。随之发展而来的密码学,在这当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一环。使用密码技术不仅可以保证信息的机密性,而且还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防止信息被篡改和偽造。
  生活中,用到密码学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例如身份认证、指纹解锁、电子邮件等。它集数学、计算机科学、电子与通信等诸多学科于一身,也早已渗透进如物理学、语言学、量子力学等学科。
  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将带你走进神秘的密码世界,带你认识最早的加密算法—恺撒密码,领略战场上无形的智慧较量,还要教你如何编写密码才会更安全。一起来看看吧!
其他文献
五羟色胺是一种让人的大脑产生愉悦感的化合物,浙江大学农学院舒庆尧及其合作者最新研究发现:害虫也喜欢五羟色胺。害虫啃食水稻时,植株体内的五羟色胺含量会增加,对害虫来说,这使水稻的“口感”和“营养”都提升了。  据了解,这是科学界第一次揭示五羥色胺与水稻抗虫性之间的关系,而这将对下一步培养更优抗性的水稻和发展防虫治虫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害虫为什么喜欢五羟色胺?研究发现,摄入更多的五羟色胺之后,虫子的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徐文涛团队与美韩两国科学家合作,研发出了世界上首条柔性人造触觉神经,让更智能的人造皮肤离现实又近了一步。这一研究成果在国际刊物《科学》上全文发表。  据介绍,这种人造神经能够很好地模拟人类皮肤触觉功能,能够與生物体神经信号兼容,开创性地制造出了柔性人造感知神经,并实现了人造神经与动物神经形成的杂化反射弧。研究人员也已成功利用其与蟑螂腿实现的连接以及运动控制,初步证实了
读者朋友,我是小e。很高兴又与大家相聚在甘老师的专栏。在这期,甘老师要讲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热门话题。呵呵,热门话题也不少,今天挑出哪个了?一看题图就知道:自动驾驶错不了。甘老师说,再具体一点,既然叫《硅谷新视野》,那就聊聊与硅谷公司的自驾车项目有关的热门话题。  人工智能,全球红遍。  各行各业,高潮迭现。  众多项目,自驾领先。  20l8,热闻不断。  竞争激烈,巨额烧钱。  车祸频传,喜忧参半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触摸立体地球仪时凹凸不平的感觉吗?凹进去的是盆地,突出来的就是山脉。在我们的地球上坐落着不少著名的山脉,亚洲有大、小喜马拉雅山脉,欧洲有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也分外出名。它们气势恢宏、绵延无尽;它们波澜壮阔,群峰耸翠。在这炎炎夏日,谁不想扑进山的海洋,去体验清凉的怀抱?誰不想走进大山,与飞鸟嬉戏,呼吸奇花异木的芬芳。让我们走进大山,恋上奇峰峻岭……
中国幅员辽阔,地貌特征复杂,尤其以山地居多。如果将山脉、较高的丘陵以及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地”的话,那么它几乎占据了中国2/3的国土面积。由于地势不平,因此在山地开垦农田、开展农业生产较为困难,但山地却拥有着丰富的森林和植被资源,并且,这些丰富的植被还能构成多样的山地植被,让山地展现出各种迷人的特征。尤其在海拔高差较大的地区,随着山势的变化,环境以及植被类型变化明显、交替显著,极具特色。这里,就让
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五千多年前,生活在黄河中上游平原地带的瑶族加入“九黎”集团和“三苗”集团,与五帝多次决战,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被黄帝部落打败。战败后的瑶族,失去了平原沃土,为了生活,只好向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迁居,从此与大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江西等地,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另外,在美国、泰国、越南也有瑶族。    依山而居的民族  瑶
皮膚“长”出触摸屏
2018年5月16日下午,一架由欧洲空客公司生产的川航3U8633航班在9800米高空时,驾驶舱一侧前挡风玻璃出现裂纹。飞机在接近万米高空时,由于舱内外压差,对于面积约1平方米的一块挡风玻璃而言,相当于承受了约5吨的压力。玻璃很快破碎并掉落,强大的气流压力撞开驾驶舱与客舱之间的舱门,机外巨大的吸力把副机长大半个身体都吸到飞机外侧。幸而机长以高超的驾驶技术同乘务员齐心协力、安全迫降,创造了人类航空史
好奇的“菠萝”来了!这个“菠萝”可不是我们喜欢吃的那又酸又甜的菠萝哦,它是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菠萝科学奖。  既严谨又不乏幽默,“菠萝科学奖”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就连搞笑诺贝尔奖的创始人马克·亚伯拉罕斯也专门发来邮件表示鼓励。  爱科学爱搞笑的你们,对“菠萝科学奖”了解多少呢?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获奖项目,你们又知道多少?  “菠萝科学奖”小档案  国际上有搞笑诺贝尔奖,中国也有令人捧腹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曾自诩是“万物灵长”,靠着自己的智慧去理解世间的万事万物。“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人则居于天地之间。因而,在大多数古人的理解中,这个世界其实是由“三界”构成的,人世间不过是一个临时居所,而上天或地府才是灵魂永恒的居所。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类对世界的理解由感性转向理性,实验代替了玄思,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科学时代的先驱者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