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磁光阱产生铯原子束的数值模拟

来源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x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分析铯原子在σ+-σ-组态的圆偏振光照射下塞曼子能级的分布情况,构造铯原子在二维磁光阱(2D-MOT)中的受力模型,利用龙格-库塔方法求解铯原子的运动方程,实现原子束产生过程的三维模拟.得出原子束流量随小孔半径、铯原子蒸汽压、激光光强、激光失谐量、磁场梯度等的变化规律.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表明受力模型的正确性,该方法能直观模拟原子束的产生,准确揭示原子束流量随各项参数的变化规律,为实验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文中主要通过对悠久灿烂陶瓷文化的回顾,素质教育与陶瓷文化之间的联系;陶瓷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的一些阐述。
处在现代社会中的大学生,所要接触的事物和思想都更加的复杂,针对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根据时代的变化,相较于以往的教育工作会变得更加的复杂.当我们面对着这一系列的
约翰·洛克被誉为“培养绅士和淑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与思考,尤其是对中国家庭教育中德智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自《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我们发现在实施“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的过程中,人们对其教育理念理解存在偏差,本文就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为
美国教育技术专家巴巴拉·西尔斯提出AECT2004教育技术新定义之后,引起国内很多学者关注和研究。本文对AECT2004教育技术新定义与AECT’94定义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对
德育在中小学生接受教育中有着非常特殊与重要的地位,是现代教育的一部分。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思路是:将德育教育贯穿美术教学的始终,因势利导地开展德育教育;在美术课外活动
讲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受教育和参观质量,甚至影响到一个城市和国家的形象。讲解员只有具备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本着“奉献”的精神,做到文明礼貌、主
为获得高药效甘草次酸衍生物,以甘草次酸为原料,经过克莱门森还原得到11-脱氧甘草次酸,所得产物经溴乙烷乙酯化制得11-脱氧甘草次酸-30-乙酯,之后在THF溶液(四氢呋喃)中与Fmoc-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双色场中使用相干叠加态来提高高次谐波发射效率的方法.我们首先通过在800 nm基本激光脉冲上添加一束控制激光脉冲在理论上得到双色合成激光场;其次,通过求解
通过分子动力学研究了季戊四醇晶体在温度高达500K范围内的结构和振动性质.考察了季戊四醇晶体的晶格参数和分子构型等随温度变化情况,相对晶格常数a来说,晶格常数c容易被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