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4~27日,美国共和党史无前例地举行了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推举特朗普为2020年大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2020年大选是在新冠疫情在美持续蔓延、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后果初现,以及美国种族矛盾加剧致使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召开的,上述因素皆为此次选举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美国舆论看好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能否“躺赢”仍为未知。然而,从共和党全代会上展现的种种“怪相”来看,特朗普似乎正在享受他的“末日狂欢”。
一场“充满谎言”的大会
8月27日,就在共和党全代会结束的当天,美国《纽约时报》刊文,以“无耻之极”对大会作出评价。作者弗兰克·布鲁尼称,美国两党的党代会都会撒谎,但这次共和党大会在吹捧特朗普方面“近乎癫狂”。会议期间,年輕的共和党人查理·柯克给出令保守派欢呼不已、却让自由派瞠目结舌的说法。柯克称,特朗普的当选“捍卫了美国的生活方式”,而且他还是“西方文明的守护者”。鉴于特朗普曾拒绝像其他美国总统那样公布自己的纳税记录、让手下支付给色情明星封口费,甚至还因涉嫌“通俄”而接受国会的弹劾审判,柯克的话显然很难让人信服。
即便是特朗普家族中“相对另类”的“第一夫人”梅拉尼娅,也不吝对自己丈夫的赞美。她说,“直到他尽其所能照顾到每一个受这场可怕疫情影响的人,唐纳德不会休息。”然而,正如有媒体所指出的,特朗普政府对新冠疫情的处理彻头彻尾就是“一场灾难”。《纽约客》称,特朗普在大会上宣扬,“美国是世界上主要国家中新冠病例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目前美国已知的感染者中最终死亡人数的比例略高于3%,在所有受疫情困扰的国家中约排在前1/3。就在大会举行期间,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美国新冠肺炎感染者已接近600万,死亡人数超过18万。但在参会的共和党人眼里,似乎美国的疫情已经结束,人们根本不需要执行严格的“社交距离”,或者佩戴口罩。
一般而言,大选年的经济状况是决定选民投票的关键因素之一。今年因为疫情冲击,世界大部分国家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然而,在共和党口中,特朗普治下的美国经济却依旧靓丽无比。8月25日,为渲染特朗普的经济成绩,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在演讲中称,特朗普上台时继承的是“处于衰退边缘的美国经济”。但《华盛顿邮报》随即指出,这一说法完全错误,实际上特朗普从奥巴马手里继承了相当不错的经济。针对特朗普多次夸耀“我们造就了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成就”,有美国媒体反驳说,四年中特朗普的经济成就并不靓丽,尤其今年受疫情冲击,美国一季度GDP按年率计算下滑5%,二季度萎缩31.7%,大量企业和个人破产,失业率飙升,而大规模救助措施又使政府财政负担陡增,美国经济在年内走出泥潭的希望十分渺茫。
一场充斥“违规”的大会
事实上,在美国媒体眼中,今年的共和党全代会除去“谎话连篇”以外,共和党人有预谋地“违规”也令人咋舌。
首先,国务卿蓬佩奥涉嫌违反限制联邦雇员参加政治活动的1939年《哈奇法案》。8月25日晚,正在耶路撒冷访问的蓬佩奥以视频讲话的形式出现在全代会上,历数特朗普的外交成就,如促成美国大使馆2018年迁往耶路撒冷、推动以色列与阿联酋的关系正常化,并称特朗普将让中国为疫情“承担责任”,大力支持特朗普连任等。蓬佩奥显然违背了国务院长期禁止的其政治任命官员参加党派活动的规定和传统,但蓬佩奥手下却辩称蓬以个人身份出席大会,没有动用国务院的人员或资源。尽管如此,8月28日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仍旧宣布对蓬佩奥启动“藐视法律”诉讼,指其“政治上明显滥用”国务院资源。
其次,特朗普选择在白宫接受共和党全代会的提名,这同样涉嫌违背《哈奇法案》。因为该法在禁止除正副总统以外的联邦雇员参加政治活动的同时,也禁止在联邦政府建筑物内进行相关活动。然而,特朗普竞选团队却打起了“擦边球”,他们宣称特朗普在白宫南草坪接受提名,活动是在联邦建筑物外部而非内部举行,因此并不违法。
最后,特朗普还将共和党全代会这一政治场合用作展现总统权力的平台。大会上,特朗普再次逾越了执政和竞选之间的界限。8月25日,为宣扬特朗普“非常人性化”与“富有同情心”、打破外界长期质疑他歧视女性和支持种族主义的印象,在大会播放的视频中特朗普出人意料地发表了对乔恩·庞德的赦免声明。庞德2004年因抢劫银行被捕,在狱中改过自新,并创立“囚犯的希望”基金会帮助其他囚犯。尽管庞德的故事令人感动,但外界普遍认为特朗普此举不当。《华盛顿邮报》称,特朗普的做法绕开了传统的赦免程序,通常罪犯应当先向司法部提出请求,而后才能获得赦免。在大会播放的另一个录像片段中,特朗普参加了为五位分别来自玻利维亚、黎巴嫩、印度、苏丹和加纳的移民举行的入籍仪式。这一行动同样引起媒体质疑,有媒体称,即便特朗普参加他们的入籍仪式,也不能弥补其排斥外来移民的形象。
此外,民主党与自由派媒体普遍诟病,此次共和党大会多次使用白宫作为活动背景、“第一夫人”梅拉尼娅在白宫玫瑰园发表演讲,以及特朗普接受提名之后大会主办方在国家公园内燃放礼花,都是广义的“违规”行为。特朗普2017年以反建制的形象入主白宫,正如他的女儿伊万卡所言,四年来华盛顿不仅没有改变特朗普,反而是特朗普改变了华盛顿。特朗普改变的不仅仅是美国总统在世人眼中的形象,更是在试图改变美国的宪政体制和政治传统!
一次以争议收场的大选?
尽管本次大选尚未开始正式投票,但其争议性结局已经在多处埋下伏笔。由于抗击疫情不力,特朗普政府四处“甩锅”,甚至民主党对他隐瞒和淡化疫情所提出的严重批评,也被其视为自由派企图借疫情“窃取白宫”的阴谋。而且,特朗普自知无论是持续蔓延的疫情、陷入衰退的经济,还是愈演愈烈的反警察暴力执法和种族不平等运动,对他而言都很难说是加分项。眼看自己的支持率持续落后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特朗普开始搞一些“小动作”,试图影响选举结果。 其一是共和党政府以改革美国邮政总局为名,试图限制民众通过邮寄方式进行投票。今年6月,美国邮政总局局长路易斯·德乔伊上任以来,以削减邮政开支为由,推动美国邮政改革。其具体措施包括削减邮政资源、拆除部分邮件分拣机和信箱,以及限制邮递员的工作时长。上述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美国邮件的投递速度。此举在大选年极具争议主要是因为受疫情影响,今年大概有超过8000万选民会选择邮寄选票的方式来参加选举,而上述措施则直接限制了民众邮寄投票的能力。

德乔伊的改革措施招致民主党的激烈反对,其原因在于民主党选民更倾向于通过邮寄投票参加选举。从两党总统候选人的选民基础来看,皮尤研究中心8月的民调显示,拜登虽然在总体支持率上高于特朗普6%~8%,然而其铁杆支持者的数量却少于特朗普约2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拜登并非是能够激起民众强烈投票意愿的候选人,如果受工作、天气、交通等因素影响,他的支持者可能在大选日放弃投票。与之相反,特朗普的支持者却是其铁了心的拥趸,即便刮风下雨、天气恶劣也不会影响他们的投票热情。在此情况下,民主党将信箱作为必争必保的对象,实际上是为提升民主党选民的投票率。
在民主党的猛烈抨击和舆论的谴责下,8月18日,德乔伊被迫宣布将在11月大选前暂停所有邮政改革措施。然而,民主党仍质疑,此前已经拆除的邮箱是否复原,以及“视情况而定”的限制员工加班措施将如何实施。如果在11月大选中邮寄选票导致选举结果出现争议,那么邮政改革又将成为两党激辩的焦点。
其二是特朗普不断放话炒作“选举欺诈”与“外国干预选举”。据《纽约时报》报道,今年3月以来,特朗普一直在不同场合宣称“邮寄选票的行为会带来广泛的虚假投票与选举欺诈”,他甚至想象出“成千上万人坐在某人家中的客厅里,签名制造选票”的情景。他还在推特上稱,“邮寄的选票都会是外国人打印的,这会让美国选举成为全世界的丑闻。”然而,美国情报部门的官员并没有支持特朗普的上述说法。8月26日,多名要求匿名的美国情报官员表示,没有情报显示外国政府企图破坏今年美国总统选举,也没有迹象显示有人打算经由邮寄投票进行大规模舞弊。
而此前的8月25日,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向拜登发出警告,如果他败选,千万不要在大选之日当晚就承认。她说:“在任何情况下,拜登都不应该让步,因为我认为这可以拖延下去。如果我们不让步,如果我们像对方一样专注和坚持不懈,最终我相信他会赢。”希拉里之所以作出上述警告,主要是她认为今年大选两党候选人势均力敌,而特朗普和共和党很可能通过否定邮寄选票的有效性来篡改大选结果,以确保他们在选举团票中赢得微弱优势。
其三特朗普暗示不会轻易接受败选的结果。8月19日,白宫发言人麦克纳尼被问到,如果特朗普输掉大选是否接受结果。她不加掩饰地表示,“总统说了看情况。”而特朗普此前确实曾说过,他败选的唯一可能就是“选举被拜登操控”,要不要接受结果得看情况而定。由此看来,如果在选票统计上产生争议,两党诉至法庭的可能性升高,美国或再现2000年总统选举结束后结果“难产”的尴尬局面。
总而言之,无论是从共和党在全代会上的华丽辞藻,还是选战时台前幕后的炒作与威胁来看,特朗普似乎正在享受着自己第一任期最后的“美好时光”。11月的总统选举结果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美国政治制度自身所具有的韧性,即它是否能够在特朗普混乱的四年执政之后进行自我纠错、重回正轨?但是目前美国所面临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矛盾可谓积重难返,美国民众是要选择剑走偏锋的特朗普、还是“老成足以谋国”的拜登,或许仍系于一念之间。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