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服务对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患儿的护理效果观察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服务对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12月本院进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的8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患儿对手术的焦虑评分、孤单感评分、恐惧评分、疼痛评分、手术室环境刺激评分及寒冷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情绪功能、生理机能和精神健康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情绪功能、生理机能和精神健康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服务对于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患儿有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整体护理服务;生活质量;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
  【中图分类号】R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4-0119-02
  小儿腹股沟斜疝主要是因为胎儿发育障碍造成鞘膜腔打开而引起,该疾病大多发于机体右侧,双侧并发比较少见。疝气不但会引起剧烈痛、按压痛以及阵痛等多种痛症,而且会引起肠梗阻以及肠管嵌顿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由于肠管嵌顿而导致肠穿孔[1]。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主要病因为患儿出现排尿困难、慢性咳嗽以及经常性啼哭引起腹内压增高,形成小儿腹股沟斜疝。除此之外,先天解剖异常也是导致小儿腹股沟斜疝发生的主要病因[2]。临床上常采取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治疗,良好的護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效果。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整体护理服务对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患儿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9月~12月本院进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0.2~11(4.52±1.39)岁;其中,左斜疝患儿16例,右斜疝患儿20例,双斜疝患儿4例。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0.2~11(4.87±1.24)岁;其中,左斜疝患儿17例,右斜疝患儿19例,双斜疝患儿4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本次研究中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诊断标准;(2)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以及预后情况都有一定的了解,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心肺功能异常患儿;(2)患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3)近期内使用过抗生药物的患儿。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准备。告知患儿的家属术前禁止喂水和喂食,稳定好斜疝患儿的情绪,及时进行排尿和排便,对手术部位认真地进行清洁,术中认真配合医生的操作,术后预防并发症以及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服务。(1)制定整体护理计划。在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诊断结果以及各项常规检查的数据评估患儿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评估结果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为患儿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提高手术治疗及预后效果。同时护理人员在实施整体护理计划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进展,根据患儿术后不同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提高整体护理计划的系统性与有效性。(2)术前心理护理。保持温和的语气与斜疝患儿交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斜疝患儿解释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的大致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亲和度,消除患儿对护理人员的陌生感,鼓励患儿勇敢的面对,指导家长安抚斜疝患儿的情绪,当其发生哭闹时,通过小玩具转移患儿的注意。(3)术后体位护理。在腹腔镜下行腹股沟疝手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儿采用正确的体位,由于伤口比较脆弱,可以保持平躺体位,屈膝以减弱手术伤口的张力,保障患儿的呼吸道保持通畅。指导家属帮助斜疝患儿排尿和排便,尽量早期在床上活动机体的四肢,以防止斜疝患儿发生血栓。(4)术后疼痛护理。如果患儿的疼痛较轻,可以利用玩具和观看动画片来转移斜疝患儿注意力,如果患儿的疼痛程度为中重度,需要遵医嘱采取镇痛药物。(5)术后饮食护理。如果斜疝患儿手术后的情况较为稳定,可以办理出院手续,在出院后可以恢复哺乳期斜疝患儿的奶水供给。其他年龄的斜疝患儿可以在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后6 h,恢复生命体征后,即可正常饮食,指导斜疝患儿的家属多喂食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而且多喂饮白开水。(6)伤口的护理。不要剧烈的运动,注意伤口部位的卫生,预防伤口感染。(7)出院指导。3个月避免内剧烈运动及负压增大情况,比如:便秘,咳嗽等。指导患儿家长确保其营养均衡。如果出现不适时马上就诊。
  1.3.观察指标
  采取本院自行设计的手术舒适度评价表,主要包括患儿对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的焦虑、孤单感、恐惧、疼痛、手术室环境刺激及寒冷等。
  采取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患儿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情绪功能、生理机能和精神健康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对手术的舒适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斜疝患儿对手术的焦虑评分、孤单感评分、恐惧评分、疼痛评分、手术室环境刺激评分及寒冷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斜疝患儿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情绪功能、生理机能和精神健康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斜疝患儿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情绪功能、生理机能和精神健康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腹股沟斜疝在未满3岁的幼儿中比较常见,其中早产儿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容易引起睾丸梗死、肠系膜水肿以及肠穿孔等并发症,加剧炎症反应和疼痛程度[3-4]。腹腔镜手术具有出血少、微创、视野开阔以及手术时间短等特点,对于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成功率比较高[5]。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疾病方面具有多种的临床优势。一方面,其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对患儿造成的创伤程度比较轻;另一方面,在腹腔镜下能比较清楚地观察腹股沟疝患儿的病情,发现患儿机体中可能存在的隐形疝,进而能有效避免进行二次手术,有效减轻腹股沟疝患儿的痛苦[6-7]。整体护理作为一种对整个治疗过程中各个方向均进行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其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细致性等特征,有助于促進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8]。整体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更注重细节护理以及心理护理,通过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儿的不良情绪,增强其依从性,术后体位干预可以加快切口愈合,术后饮食护理能增强斜疝患儿的免疫功能,加快生命体征的恢复。本研究发现,整体护理服务不但能明显降低斜疝患儿对手术的焦虑程度、孤单感、恐惧程度、疼痛程度、手术室环境刺激程度及寒冷程度,还能改善斜疝患儿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情绪功能、生理机能和精神健康。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服务对于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患儿有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翔,戴家瑗,刘振勇.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1):46-47.
  [2] 孙叶飞,陈晓晨.腹腔镜下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术全程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0,343(1):90-93.
  [3] 张永刚,杨瑞明,刘永奋.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2):1811-1813.
  [4] 莫崖冰,谢俐,肖新辉,等.单孔腹腔镜双钩疝针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7,16(5):491-495.
  [5] 徐渭贤,赵晓波,陈永满,等.微型腹腔镜经脐部双通道联合自制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2):1869-1871.
  [6] 林秋连,施文翔,张淑琴.临床路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2):37-39.
  [7] 宋艳君,周娜.全面护理干预在腹股沟斜疝患者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3):159-160.
  [8] 程磊,黄焱琼.对接受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儿进行整体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4):245-24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予以中医正骨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其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并依据单双数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7),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方式联合中医正骨治疗,应用AOFAS 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踝关节评分(Kofoed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微信平台对患者行护理干预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日间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有25例,均接受日间病房大隐静脉高位结渣+剥脱术以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通过微信平台建立的护理干预群,根据患者出院后遇到的不良反应及疑问,及时给患者提供帮助以及指导,亲自参与并指导相关患者的康复训练计划,比较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出院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急诊科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经过120院前急救的3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由患者家属护送入院未经过院前急救的3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介入时间、出院时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急救介入时间明显更早,观察组患者出院时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中应用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接收慢性鼻窦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分组,可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生理、社会、躯体、
【摘要】目的:分析氨氯地平、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高血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后的临床指标情况,为此类合并症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2019至2020年收治的高血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简称合并症患者),总计94例。结合用药治疗方案进行对照组、观察组分组,两组各47例。对照组、对照组合并症患者分别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经不同方案治疗后合并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融合翻转课堂模式在呼吸内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文章首先回顾了PBL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背景和实施特点,随后比较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理论教学中的授课效果。结果:接受PBL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授课的学生呼吸内科基础知识考试成绩较接受传统教学模式者显著增长。结论:呼吸内科理论教学中采用PBL
【摘要】目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社区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接收的1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此次评估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90例。研究组给予社区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不良情绪状况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为研究时间。研究患者选择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不同时间段予以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分组,每组70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的传统护理,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联合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进行干预。在护理过程中测量并采集各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血压水平、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
【摘要】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调取患者的治疗病例,对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行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抑制消化液分泌等多种内科治疗手段对患者病情进行干预,并在此过程中对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 %。治疗后血淀粉酶为(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和特殊染色对显示幽门螺杆菌的检验情况。方法:2018年1至2021年1月收集本院6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取病理活检,对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特殊染色,分析两种方法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相比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高(P<0.05),灵敏度和特异性高(P<0.05)。结论:相比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幽门螺杆菌的检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