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一例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s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66岁,因乏力、厌食2个月于2013年6月26日来我院就诊.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厌食,伴有恶心,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WBC 8.4× 109/L、HGB 91 g/L、PLT 91×109/L.血白蛋白30.2g/L,球蛋白32.1 g/L,免疫球蛋白IgG 16.26 g/L,血清蛋白电泳示白蛋白低下,γ球蛋白明显升高.全身骨ECT检查示双侧肘关节部位、双侧股骨下段核素分布略增强.彩超检查示脾大,副脾,腹腔积液.上腹CT检查示胰腺钩突部改变,脾大,腹水.当地医院考虑为多发性骨髓瘤可能性大.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入院查体:体温37.3℃,脉率70次/rmin,呼吸18次/rmin,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轻度贫血貌,颈部双侧、腋下、腹股沟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4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基因突变及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APTT、FⅫ促凝活性(FⅫ∶C)和FⅫ抗原(FⅫ∶ Ag)等凝血指标;PCR扩增FⅫ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测序;在野生型pIRES2-EGFP FⅫ表达质粒上构建突变体FⅫ表达质粒,瞬时转染COS7细胞,测定细胞裂解液和培养上清中FⅫ∶Ag水平和FⅫ∶C.结果 4例先证者
摘要:学生自主创新实验作业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创新设计并实施实验,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一种作业形式。它能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提高实践能力,是对“双减”政策的一种应答。“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对学生自主创新实验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具体举措有:系列组合,有序推进;系统整合,完善结构;多元素融合,叠加增值;评价“化合”,更新观念。  关键词:“双减”;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物理作业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遗传学变化的特点.方法 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确诊的90例初发ALL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变化.结果 ①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分裂象者66例,其中异常者35例(53.0%);无分裂象者24例.②FISH检测:对31例染色体核型正常和24例无分裂象的患者进行F
一、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疗效进一步改善  在过去的十年中,  URD-HSCT的疗效得到显著提高,使URD-HSCT与HLA匹配同胞供者HSCT(MSD-HSCT)之间疗效的差异越来越小.据统计,1998至2008年 ,URD-HSCT与MSD-HSCT患者1年生存率的差异从1988年相差21%减少到2008年相差仅9%。
期刊
第54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有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报道主要对此前的新发现进行了进一步印证.  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完善和在临床的推广应用,通过较大系列的患者的基因突变谱系有了较全的了解。
期刊
目的 分析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HLA-A、B、DRBl位点在高分辨基因分型水平上的基因多态性、单倍型分布特征以及常见与罕见等位基因的分布。方法大量应用基因序列分型技术和少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技术对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资料库江苏分库3238名无关供者的HLA-A、B、DRBl位点等位基因作高分辨分型。结果HLA-A基因46个,HLA-B基因85个,HL
期刊
摘要:主题性研究型教学设计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学设计建议”中倡导的美术教学的重要抓手,是高中生美术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着力点,可以避免单元教学出现的空洞化、表面化和一课一主题呈现出的碎片化、机械化样态。因此,在主题的内在表现上,需要美术知识结构系统化;在主题的素养导向上,追求美术学习目标精准化;在主题的学习层级上,强调美术要素提炼序列化;在主题的过程引
期刊
目的 观察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的疗效,并探讨相关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12年1月行auto—HSCT的86例成人ALL患者进行随访,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回归模型评估独立预后因素。结果可评价疗效的81例auto—HSCT患者中标危47例,高危
期刊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表达和调控等功能研究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利用同源重组原理的基因敲除(knockout)技术使基因功能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其本身存在胚胎致死性的限制,而且不适用于人类的基因功能研究[1].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原理的基因拆卸(knockdown)技术能够克服基因敲除技术的局限性,已经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更有效方法,并且RN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