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妙品说香盒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是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标志。香文化反映的不仅仅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更传达了人们一种内心安定的精神境界。过去的文人雅士在读书写字、弹琴抚筝、品茗弈棋的时候,喜欢焚一炉香,用于增添风雅的意趣。为了不使香的精油挥发、香气走散,于是就有了专门用于盛香的小型容器,称之为香盒。焚香在宋代尤为盛行,市面上有专营诸般奇香及香炉、炭饼等物的“香药局”,宋人赵长卿词云:“金兽喷香瑞霭氛,夜凉如水酒醺醺。”在古代众多的文房器物当中,香盒所获得的关注丝毫不逊色于其他文房用品。
  香盒是指盛香之容器,古时焚香均使用香面或香屑,所以必须要用盒来贮放以备使用,又作香筥、香合、香函、香箱,常见的形状为扁平圆形。香盒的组成非常简单,就是盒身和盖子两部分,大小通常为手掌可握,有竹、木、象牙、漆器、金属、玉、瓷等多种材质。
  瓷器器型的演变,往往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表现。宋元时期德化窑白瓷的演变,与当时瓷器装烧工艺改进、社会背景及其风尚都有密切的关联。
  在中国历史上,宋人对生活是较为讲究的。在宋代,人們盛行用盒子装各种香料、果品、药物、镜子等,再加上宋代海上贸易发达,南海诸国的香料大量进口,种类可观。为了将香料加以区别,就需要用各种式样的盒子来装,因为宋人是十分爱好熏香的,香盒常常随身携带。因此宋元时期的德化窑大量生产盒子,大小不一、纹饰丰富、品种多样,正是这一社会风尚的表现。
  如图1所示的青白釉香盒,盈盈可握,釉汁丰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积釉处呈水绿色。盖面印有精美的莲瓣纹,莲瓣饱满圆润,荷叶舒张自如,笔法流畅、形象生动。虽仅寥寥数笔,却尽得写意之妙,使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整件香盒造型精巧规整、莹润如玉,釉色亮洁均匀、如冰似玉,胎釉结合紧密,透光处可映见手指,实为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
  香盒虽小,却精美别致、充满雅趣,是既有实用价值,又可执于手中把玩的艺术品,是置于书斋案头用于显示情趣品位的最佳器物(图2、3)。
其他文献
摘要:文物保护工作不可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化、系统化的工程,要落实在文物管理的方方面面之中。特别是博物馆的文物陈列管理工作,更需要基于文化保护理念,注重文物的科学陈列和高效保护。本文对博物馆文物陈列方案和加强文物保护意识的要求加以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有效地提升文物保护水平,继而促进博物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陈列;文物保护;意识;分析;研究  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
期刊
摘要:当代坦培拉山水创作可以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和中国的宋代等当中汲取营养。素材准备阶段以国内名山大川为主,各个景点山峰或方或圆,形态各异,疏密各有不同。这些形态都可以与单色素描形体塑造相结合,与宋代古画和文艺复兴绘画中的山石相结合。植物的选择方面,一般以松树、梅兰竹菊等为主,较为细碎的树容易过于体现中国画意境,而不容易承載更多元的感受。以宋代绘画的棕色素描为主,可以适度搭配蓝紫色远山绿水黄天等元素
期刊
1996年10月,在青州博物馆南侧建筑工地上,发现一处佛造像的大型窖藏,出土了大批佛教造像。发掘地表面积约六十平方米,深度可达三米半左右。最早造像纪年为北魏永安二年(529)。其中的北齐“薄衣贴体”式造像,风格独特,被学术界称为“青州样式”。这次考古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备受学术界关注,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极大的研究兴趣。本文基于前人的考古发掘资料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新疆和布克赛尔县档案馆藏的6件锁子甲,遵循文物保护修复的“最小干预”原则,借鉴相关铁器及锁子甲的保护修复经验,对锁子甲的锈蚀病害,通过机械和化学方法进行清理后,用微晶石蜡和松节油的混合物进行封护。  关键词:铁器;锁子甲;保护修复  锁子甲是一种古代战甲,又有“锁甲”“连环甲”“环锁铠”等名,《正字通·金部》言其基本结构为“五环相互”,由金属小环密密套扣互联,并依人体形状连缀如衣形的
期刊
摘要:现代艺术设计进入多元化时期,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让设计师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设计作品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件设计作品的好与不好,在于其功能性和外在的表现形式。优秀的设计,不仅仅是能够为人们提供有用的物品,也被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如今,设计领域开始探索民族化和个性化的语言。因此,本文将从苗族图案的角度分析民族文化的形式语言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以此探
期刊
摘要:沙特尔大教堂作为法国哥特式教堂的代表,现存数量巨大、制作精美的各种彩色玻璃花窗。本文以沙特尔大教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堂中耶西树形象、圣母形象和赞助人形象的彩色玻璃花窗深入讨论,分析沙特尔大教堂彩色玻璃窗题材背后的含义。  关键词: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彩绘玻璃  沙特尔大教堂及玻璃工艺  1.1 沙特尔大教堂  沙特尔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重要教堂之一,是第一座完全成熟的法国哥特式主教座堂。沙特
期刊
2007年12月27日,作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南宋时期远洋贸易商船“南海一号”正式出水。随着相关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这艘始发港很可能就是福建泉州的远洋贸易商船逐渐露出了真容,其所装载的瓷器主要汇集了来自当时四个著名窑口的产品——福建德化窑的青白瓷、磁灶窑的瓷器,以及江西景德镇的影青瓷和浙江龙泉的青瓷。  如果按照个体数量计算,目前出水的“南海一号”瓷器中,
期刊
摘要:“擦擦”,即脱模泥塑小佛像、小佛塔,它是佛陀思想视觉化表现形式的中心内容,是藏民们实现精神寄托的物质载体。作为雪域高原地域文化独特的艺术珍品,为藏传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人文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词:藏传佛教;擦擦;泥塑  “擦擦”,指的是一种小型的泥塔或泥佛像,源于印度,在吐蕃王朝时期之前传入西藏地区。据学者统计已出土的擦擦,其大者不过盈
期刊
“自古以来,中国白便一直赢得世人的赞同,它值得被我们所重视。从宋代起,它便闻名遐迩,其生产创造从未中断过,并且延续至今……它的一些器物被施予一层若隐若现的白釉,与胎体完美结合……正是它这一独有的气质,我们将其命名为中国白……这一透明的胎釉特点与神像瓷塑作品是如此相得益彰,让我们为之着迷。”  上述这段话出自19世纪下半叶法国著名的中国陶瓷收藏家格兰迪·迪耶1894年编撰的《中国陶瓷》一书,他笔下的
期刊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民间窑场,以其质朴、实用的造型,粗犷、豪放的装饰著称于世。磁州窑装饰品种丰富多样,白地黑绘花装饰艺术是其中最突出的装饰特征。  元代磁州窑白地黑绘花器物概述  据北京大学、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邯郸地区文物保管所联合出版的《观台磁州窑址》考古资料显示:白地黑绘花装饰器物观台二期(宋代中期到金代初)仅发现几十片残片,到观台三期(金代中后期)白地黑绘花技法在各种器物上普遍使用,观台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