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磁州窑白地黑绘花卉纹盆装饰艺术浅析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w8975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民间窑场,以其质朴、实用的造型,粗犷、豪放的装饰著称于世。磁州窑装饰品种丰富多样,白地黑绘花装饰艺术是其中最突出的装饰特征。
  元代磁州窑白地黑绘花器物概述
  据北京大学、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邯郸地区文物保管所联合出版的《观台磁州窑址》考古资料显示:白地黑绘花装饰器物观台二期(宋代中期到金代初)仅发现几十片残片,到观台三期(金代中后期)白地黑绘花技法在各种器物上普遍使用,观台四期(元代)的长方枕和大瓶、大罐、大盆上多有白地黑绘花的精品。又据1999年邯郸市文物研究所和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磁州窑盐店窑遗址发掘简报》中所述:“第一期(上限可能在金代灭亡后的蒙古族统治时期,下限至元末明初)出土遗物数量、品种最多,质量也最好,总体风格粗犷豪放,并有较多制作精美的大型作品,应代表了彭城窑陶瓷生产鼎盛时期的特点。装饰技法较简单,以白地黑绘或铁锈花为主。”这充分说明磁州窑白地黑绘花裝饰技法经过宋金时期的开创发展,到元代更加如火纯青。
  元代磁州窑白地黑绘花器物产品种类多样,包括碗、瓶、盘、枕、盆、壶、钵、行炉等,其中,盆类是大宗。笔者以元代磁州窑花卉纹盆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元代磁州窑白地黑绘花卉纹盆装饰艺术。
  元磁州窑白地黑绘花卉纹盆基本资料
  (一)出土资料
  图1、元代磁州窑白釉点花盆,峰峰磁州窑历史博物馆藏,彭城出土。完整,有脱釉。口径31.5、底径18、高14厘米。圆唇,敞口,深腹,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盆外壁施褐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内壁饰弦纹和点花纹,盆底饰点花纹。
  图2、元代磁州窑白釉褐彩花卉纹瓷盆,峰峰磁州窑历史博物馆藏,彭城出土。残,仅存盆底和少许盆壁。底径23厘米。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内壁绘有莲叶纹,盆底绘折枝牡丹,花朵绽放,枝叶茂密,叶片边缘用粗线条绘出,叶心部用细线条绘出叶经脉。
  图3、元代磁州窑外黑内白釉褐彩花卉纹瓷盆,峰峰磁州窑历史博物馆藏,彭城二里沟出土。盆壁有残缺。口径 26.5、底径13厘米。圆唇,斜腹,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内壁饰弦纹和点花纹。盆底饰点花纹,画面洒脱流畅。
  图4、元代磁州窑白釉褐彩花卉纹瓷盆,峰峰磁州窑历史博物馆藏,彭城二里沟出土。口沿、盆壁有残缺。口径28、底径14 厘米。圆唇,敞口,深腹,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内壁饰弦纹和点花纹。盆底饰点花纹。
  图5、元代磁州窑白釉褐彩花卉纹瓷盆,峰峰磁州窑历史博物馆藏,2010年彭城半壁街出土。残,盆壁,盆底有残缺,有粘接。口径 26.5、底径15.5、盆高11厘米。圆唇,斜腹,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盆外壁施褐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内壁饰弦纹和点花纹,盆底饰点花纹,画面洒脱流畅。
  图6、元代磁州窑白釉褐彩牡丹纹瓷盆,峰峰磁州窑历史博物馆藏,彭城出土。残,仅存少许盆壁和盆沿。口径39、底径25厘米。折沿,斜腹,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盆外壁施褐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沿饰草叶纹,盆内壁饰莲花纹。盆底绘牡丹纹,花朵盛开,枝叶繁茂。叶子用粗线条绘出。
  (二)考古调查
  图7、元代磁州窑外黑内白釉褐彩花卉纹瓷盆,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藏,2002年临水三工区采集。残,盆壁和盆底有残缺,口径26.5、底径11.5 厘米。圆唇,斜腹,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盆外壁施褐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内壁饰弦纹和点花纹,盆底饰点花纹,画面洒脱流畅。
  图8、元代磁州窑白釉黑绘牡丹纹瓷盆底,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藏,2010年半壁街采集。残,仅存盆底。底径27厘米。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盆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底绘牡丹纹,花朵盛开,枝叶繁茂。
  图9、元代磁州窑白釉黑绘花卉纹瓷盆,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藏,彭城采集。残,盆沿和盆壁残缺。口径41、底径25、盆高10.5厘米。折沿,斜腹,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沿饰荷叶纹,盆内壁饰莲花纹,盆底绘牡丹纹,花朵盛开,枝叶繁茂,叶子用粗线条绘出。
  (三)民间收藏
  2020年1月,峰峰磁州窑历史博物馆举办了关于“鱼纹化吉”展览,此次展览的展品均为个人收藏家所珍藏,共展出元代盆类标本一百六十余件,经专家鉴定,全部为元代彭城窑产品,现将白地黑绘花卉纹盆标本介绍如下:
  图10、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安际衡藏。残,仅存底部,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底径24.5厘米,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盆外壁施黑色釉,底部有黑釉留痕,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底绘一朵雏菊,花呈盛开状,花周围用枝叶围绕,叶子用粗线绘出,画面精致。
  图11、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安际衡藏。残,仅存底部和少许残壁,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底径20、残高5厘米。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底绘折枝牡丹,花呈盛开状,花朵大且水灵。花周围用枝叶围绕,叶子用粗线条三笔绘出呈三瓣状,画面逼真。
  图12、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安际衡藏。残,仅存底部,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底径25厘米。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底绘莲花,莲叶层层托起,莲花盛开,茎、叶、花细部绘画形象逼真。   圖13、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安际衡藏。残,仅存底部和少许残壁,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底径24、残高8厘米。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内壁绘花草纹,盆底绘莲花,莲叶夸大变形,莲叶上下绘盛开莲花。
  图14、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安际衡藏。残,仅存底部和少许残壁,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底径24、残高7厘米。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内壁绘花草纹,盆底主纹样绘莲花,画面用三个同心圆从盆中心依次开始进行分区:第一圆内书写“盖”;第二圆内绘莲花和莲叶,两两相对;第三圆内绘莲瓣。背景绘水波纹,画面布局合理。
  图15、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安际衡藏。残,仅存底部和少许残壁,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底径24、残高5.5厘米。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内壁绘花草纹,盆底绘折枝牡丹纹,花朵盛开,枝叶茂盛,叶子边缘用粗线条加粗,更加醒目美观。
  图16、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安际衡藏。残,仅存底部,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底径23厘米。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底绘牡丹纹,三枝牡丹用叶子联在一起,叶子用粗线条绘出,画面逼真。
  图17、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安际衡藏。基本完整,有粘接。口径 46、底径22、高14厘米。宽圆沿,斜腹,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内壁绘荷花,盆底主纹样绘莲花,配以莲叶和水藻纹。画面布局合理,形象生动。
  图18、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申雪芳藏。残,仅存盆底,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底径23厘米。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底绘莲花纹。莲叶夸大变形,上下对称绘莲叶纹。画面形象逼真。
  图19、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申雪芳藏。残,仅存盆底和部分盆壁。底径19、高10厘米。宽圆沿,斜腹,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内壁绘竖条纹,盆底绘折枝牡丹纹,枝叶繁茂,叶子呈三瓣状。画面逼真。
  图20、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索和平藏。残,仅存半盆底,底径25.5厘米。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底饰牡丹纹,牡丹花呈多层,最下层花瓣小且多,上面多层花瓣大且饱满,用螺旋纹层层绘出。叶子边缘、叶茎、花心用粗线条绘出,牡丹怒放,画面精彩。
  图21、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闫保山藏。残,仅存盆底和部分盆壁,底径19、高11厘米,宽圆沿,斜腹,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内壁绘竖条纹,盆底绘折枝牡丹纹,枝叶繁茂,牡丹花和叶的边缘用粗线条绘出。
  图22、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金山博物馆藏。盆壁和盆沿残,口径46 、底径21.5、高11.5厘米,宽圆沿,斜腹,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内壁绘竖条纹,盆底绘牡丹纹,牡丹花和叶的边缘用粗线条绘出,画面写意性强。
  图23、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张三堂藏。残,仅存盆底,底径24厘米。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底饰雏菊,菊花呈盛开状,枝叶繁茂,叶子用粗线条绘出,画笔流畅,有风吹动的感觉,画面生动。
  图24、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张三堂藏。残,仅存盆底和部分盆壁,底径 24.5、残高13.5厘米,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内壁绘牡丹纹,盆底绘折枝牡丹纹,牡丹花盛开,花朵饱满,叶子用粗线条绘出,绘画娴熟流畅。
  图25、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张三堂藏。残,仅存盆底和部分盆壁,底径25、残高11.5厘米,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内壁绘莲叶纹,盆底主纹样绘花草,花用粗线条三笔绘出呈三瓣状,配以莲叶纹,画面生动。
  图26、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张三堂藏。残,仅存盆底和少许盆壁,底径 25、残高5.5厘米,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内壁绘竖条纹,盆底主纹样绘牡丹纹,牡丹花盛开,花朵饱满,花心和叶子用粗线条绘出,画面逼真。
  图27、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韩海龙藏。残,仅存少许盆底,底径22.8厘米,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内壁绘竖条纹,盆底绘莲花和莲蓬,花朵饱满,画面逼真。
  图28、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韩海龙藏。残,仅存盆底和少许盆壁,底径23、残高8.5厘米,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内壁绘竖条纹,盆底主纹样绘折枝牡丹纹,牡丹花盛开,花心和叶子用粗线条绘出,画面形象。
  图29、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韩海龙藏。残,仅存大部分盆底,底径 22厘米,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盆外壁施黑色釉,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底绘折枝牡丹纹,牡丹花盛开,枝叶繁茂。   圖30、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韩海龙藏。残,仅存盆底,底径28.5厘米,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盆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底绘点花纹,画面简易流畅。
  图31、元代花卉纹盆底标本,申雪芳藏。残,仅存盆底,底径19厘米,平底,底部中心有凹槽。胎体厚重坚硬,胎色灰,盆内施乳白釉,白地黑绘花装饰技法,用毛笔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图案,盆底绘点花纹,简易抽象。
  花卉纹构图分析
  从上述资料中得知,磁州窑白地黑绘花卉纹在看似自由随意的构图表现基础之上,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模式。匠师们只要严格地按照绘画中总结的花卉纹的规律和模式进行制作,就能够快速顺利地完成作品,从而达到完美的装饰效果。如花卉纹中花瓣间均以花心为中心,整体紧凑,画面中寥寥数笔便构成花的造型,形象通俗地表现了人们心中各种花的模样,虚实相间,行笔酣畅洒脱,感觉豪放。元代磁州窑白地黑绘花卉纹盆装饰在花卉纹样的组织上通常采用图案所特有的骨架形式,如单独纹样、适合纹样等。图案的狭义定义为“器物上的装饰图形”,图案设计来源于自然,设计者通常根据灵感创意和对物象的感受来达到艺术形式美的效果,不是自然的临摹,而是用形似抽象的符号化图案来表达。花卉纹大多采取变形、夸张、象征等抽象的艺术符号,一种花变化成多种符号纹样表达,从而达到装饰盆的目的,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使盆既实用又美观。白地黑绘花的装饰特征是用单色绘画,为体现黑白对比鲜明的艺术效果,通常用生动的笔法和黑色影像轮廓的形式表现自然物象。花卉纹中花头多采用灵活多变的线条勾勒,叶片多采用似与非似的影像轮廓几笔绘出。齐白石曾评价中国写意画“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磁州窑白地黑绘花卉纹盆是具有传统写意水墨画风格的装饰图案与瓷器的完美结合。上述资料中的花卉纹种类有牡丹纹、荷花纹、点花纹、菊花纹和其他花草纹,现逐一进行分析。
  (一)牡丹纹
  上述元磁州窑白地黑绘花卉纹盆资料中,牡丹纹有16件,占花卉纹大部分比例。作为重点进行分析。牡丹纹的图案形式通常采用单独纹样和适合纹样在盆上进行表达。单独纹样是磁州窑较为常用的一种没有严格骨架的纹饰,它依据牡丹的特征和生长规律,使牡丹纹样自由地绘画在盆的装饰部位上,通过纹样的疏密变化和盆底部空间面积的大小,合理地将牡丹纹布置在适合于盆底圆形轮廓内,使其纹样均衡匀称,如图6、图16折枝牡丹纹在盆底部圆形平面内进行适合性的装饰,构图严谨,安排合理。为了增强牡丹纹装饰艺术的表现效果,陶瓷匠师们通常提炼牡丹纹的一些特征来进行突出和强调,从而达到形态精美别致、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如图9、图20工匠们大胆采用下层花瓣小且密、上层花瓣大且饱满的楼子台阁的形式来表现花头的造型,运用简练的笔触由花心内到外一挥而就,将多层次的圆形牡丹花用螺旋纹绘出,造型夸张到极致。构图方法虽不新颖,但配以自由、豪放的牡丹纹写意纹样,从而达到别样的艺术效果。渐变的线条、黑白的色彩是白地黑绘牡丹纹样变化的主要手段,如图8、图21白地黑绘牡丹纹装饰用毛笔尖勾勒,用毛笔的侧锋、卧锋、提按、顿挫等的变化,绘出粗细长短的笔画,有序地按牡丹花和枝叶的形状走向,以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起来,构成渐窄、渐宽、渐长、渐短的规律变化,增强黑白对比的效果,来形象生动地绘画出大自然中牡丹的纹样、生动的笔法、黑色的影像轮廓丰富了白地黑绘牡丹纹样的表现形式。再如图2、图11、图15、图19、图22、图24、图26,因为磁州窑采用湿坯工艺,匠师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牡丹纹绘画,所以工匠必须对所表现的牡丹纹胸有成竹,以娴熟的技巧和较快的速度,一挥而就。流畅的笔画勾出牡丹花瓣,用粗线条几笔画出叶,在不断变幻的线条笔画中,牡丹纹样变化多样。画面简洁,呈现影像的效果,别有韵味。
  (二)莲花纹
  莲花纹仅次于牡丹纹,兼具花卉纹的构图特点。通常采用单独纹样和适合纹样在盆上进行装饰,有时配以水波纹进行衬托。为了适合圆形盆底的形状,通常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达到适合纹样的合理布局,从而实现纹样的均衡舒适。如图13、图18莲叶夸大变形,在莲叶上下对称绘出莲花,画面简练形象。一束莲(如图12),用变幻多样的线条勾勒出莲蓬、莲叶、莲花等要素轮廓,莲蓬用粗线条绘出以突出表达黑白对比的效果。绘画出来的莲花豪放、潇洒,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和市场的欢迎。
  (三)点花纹
  点花纹形式兼具花卉纹的构图特点,通常采用单独纹样和适合纹样在盆上进行表达。“象征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事理的艺术手法。”简单的点花纹样用象征花的外在形态线条表现出大自然中各种花的千姿百态。磁州窑所绘点花图案所表现出来的以花心为中心并将花瓣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纹样组织构成手法,赋予了点花纹样所特有的内在规律,呈现出笔意洒脱而不凌乱,用笔随意但不失章节的装饰特色。如图1、图3、图4、图5、图7、图30、图31花瓣之间虽不连接,但笔笔向心,叶的形态多变,但笔笔归梗。
  (四)菊花纹
  菊花纹形式兼具花卉纹的构图特点,通常采用单独纹样和适合纹样在盆上进行表达。它依据菊花纹的形态特征,使菊花纹样合理地绘制在圆形盆底上,体现生动的笔法,黑色的影像的效果。如图10、图23用熟练生动简洁的连续笔法绘出菊花花瓣,再用粗线条几笔绘出叶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其形成黑色影像的效果。画笔流畅洒脱,有大自然中风吹动的动态感,形象生动。
  (五)其他花草纹
  其他花草纹图案采用适合纹样在盆上进行装饰,兼具花卉纹的构图特点。如图25所绘花卉纹配以莲叶纹,简单几笔绘出物象,笔法流畅,线条变化多样,粗线条几笔画出花的形态,黑白对比鲜明,影像效果突出。
  元磁州窑白地黑绘花卉盆在造型与构图形式上,注重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对花卉纹依托于自然观察加以提炼,运用抽象、变形、夸张等形式,用白地黑绘装饰技法来表现极富装饰特色的图案纹样。在题材内容上,具有吉祥寓意的花卉纹饰如牡丹、莲花等大量使用,符合老百姓的审美爱好和审美情趣。元磁州窑白底黑绘花卉纹盆将传统的中国书画在瓷器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具有写意水墨画自然、豪放的艺术特征,而且充满了一种自由、奔放的民俗气质,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冯先铭先生曾谓:“白地黑花技法的成熟和发展,直接导致了元明青花瓷的发展。”磁州窑白地黑绘装饰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推动了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在楷书开始走向造型奇谲、风格多变、意象雄强的时候,北朝时期的山东摩崖刻经成为了魏碑大军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圆浑融转的隶书为主,杂糅以楷、篆,成为了风格迥异的刻经体。它是政治下僧人们在精神上的支柱,是紧握在手中的宗教信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将宗教与艺术紧紧地绑在一起,形成了浑然天成、大气磅礴的书法艺术。在北朝高压的“废佛”政策下,僧人们为寻求传教护法之道所开辟出的新书风,不仅为中国书法添上了浓墨
期刊
摘要:文物保护工作不可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化、系统化的工程,要落实在文物管理的方方面面之中。特别是博物馆的文物陈列管理工作,更需要基于文化保护理念,注重文物的科学陈列和高效保护。本文对博物馆文物陈列方案和加强文物保护意识的要求加以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有效地提升文物保护水平,继而促进博物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陈列;文物保护;意识;分析;研究  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
期刊
摘要:当代坦培拉山水创作可以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和中国的宋代等当中汲取营养。素材准备阶段以国内名山大川为主,各个景点山峰或方或圆,形态各异,疏密各有不同。这些形态都可以与单色素描形体塑造相结合,与宋代古画和文艺复兴绘画中的山石相结合。植物的选择方面,一般以松树、梅兰竹菊等为主,较为细碎的树容易过于体现中国画意境,而不容易承載更多元的感受。以宋代绘画的棕色素描为主,可以适度搭配蓝紫色远山绿水黄天等元素
期刊
1996年10月,在青州博物馆南侧建筑工地上,发现一处佛造像的大型窖藏,出土了大批佛教造像。发掘地表面积约六十平方米,深度可达三米半左右。最早造像纪年为北魏永安二年(529)。其中的北齐“薄衣贴体”式造像,风格独特,被学术界称为“青州样式”。这次考古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备受学术界关注,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极大的研究兴趣。本文基于前人的考古发掘资料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新疆和布克赛尔县档案馆藏的6件锁子甲,遵循文物保护修复的“最小干预”原则,借鉴相关铁器及锁子甲的保护修复经验,对锁子甲的锈蚀病害,通过机械和化学方法进行清理后,用微晶石蜡和松节油的混合物进行封护。  关键词:铁器;锁子甲;保护修复  锁子甲是一种古代战甲,又有“锁甲”“连环甲”“环锁铠”等名,《正字通·金部》言其基本结构为“五环相互”,由金属小环密密套扣互联,并依人体形状连缀如衣形的
期刊
摘要:现代艺术设计进入多元化时期,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让设计师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设计作品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件设计作品的好与不好,在于其功能性和外在的表现形式。优秀的设计,不仅仅是能够为人们提供有用的物品,也被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如今,设计领域开始探索民族化和个性化的语言。因此,本文将从苗族图案的角度分析民族文化的形式语言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以此探
期刊
摘要:沙特尔大教堂作为法国哥特式教堂的代表,现存数量巨大、制作精美的各种彩色玻璃花窗。本文以沙特尔大教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堂中耶西树形象、圣母形象和赞助人形象的彩色玻璃花窗深入讨论,分析沙特尔大教堂彩色玻璃窗题材背后的含义。  关键词: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彩绘玻璃  沙特尔大教堂及玻璃工艺  1.1 沙特尔大教堂  沙特尔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重要教堂之一,是第一座完全成熟的法国哥特式主教座堂。沙特
期刊
2007年12月27日,作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南宋时期远洋贸易商船“南海一号”正式出水。随着相关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这艘始发港很可能就是福建泉州的远洋贸易商船逐渐露出了真容,其所装载的瓷器主要汇集了来自当时四个著名窑口的产品——福建德化窑的青白瓷、磁灶窑的瓷器,以及江西景德镇的影青瓷和浙江龙泉的青瓷。  如果按照个体数量计算,目前出水的“南海一号”瓷器中,
期刊
摘要:“擦擦”,即脱模泥塑小佛像、小佛塔,它是佛陀思想视觉化表现形式的中心内容,是藏民们实现精神寄托的物质载体。作为雪域高原地域文化独特的艺术珍品,为藏传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人文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词:藏传佛教;擦擦;泥塑  “擦擦”,指的是一种小型的泥塔或泥佛像,源于印度,在吐蕃王朝时期之前传入西藏地区。据学者统计已出土的擦擦,其大者不过盈
期刊
“自古以来,中国白便一直赢得世人的赞同,它值得被我们所重视。从宋代起,它便闻名遐迩,其生产创造从未中断过,并且延续至今……它的一些器物被施予一层若隐若现的白釉,与胎体完美结合……正是它这一独有的气质,我们将其命名为中国白……这一透明的胎釉特点与神像瓷塑作品是如此相得益彰,让我们为之着迷。”  上述这段话出自19世纪下半叶法国著名的中国陶瓷收藏家格兰迪·迪耶1894年编撰的《中国陶瓷》一书,他笔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