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阿斯假砂园虫Pseudocylammina liasica(Hottinger,1967)在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的首现及其地层的厘定

来源 :贵州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_t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物玛北部布孜村地区,新发现里阿斯假砂园虫Pseudocylammina liasica Hottinger,时代为早侏罗世(Lias期).据岩石组合特征及沉积时代,本次暂且归属该套地层为下侏罗统布孜村组.里阿斯假砂园虫的首现及其地层的厘定不仅丰富了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古生物学大有孔虫类的研究,而且为区域地层对比和格架建立增添了新资料及新认识;同时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探讨班公湖—怒江洋盆的演化提供了地质学证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2021年9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突出“四个面向”,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条主线,开展十个方面的目标设置和七个方面的任务部署,并提出实施“科技创新十大重点行动计划”,对未来五年广东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布局安排.
针对人体姿态估计中的视觉遮挡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有鲁棒卡尔曼滤波(RKF)的人体姿态估计方法.首先,采用随机森林方法(RFM)从深度图像中识别出人体各部件,并计算出人体各关节点在相机坐标系下的3D位置;其次,考虑到视觉自遮挡或遮挡引起的人体部件误识别,设计了一种鲁棒的卡尔曼滤波器,利用假设检验的方法对视觉遮挡造成人体姿态信息中包含的复杂噪声进行识别和分类,以提高人体姿态估计对视觉遮挡的鲁棒性.最后,通过仿真结果以及多个人体关节点的3D位置估计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提高人体姿态估计的精度和鲁棒性.
熊猫马先蒿(Pedicularis pandania)是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马先蒿属一新种.该新种属于互生叶类群,其基生叶成丛,花冠属于短管有喙型,且下唇将喙包裹住,花管在近萼端发生约180度的扭旋使得花冠下唇在侧上方,这一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国产马先蒿物种.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熊猫马先蒿是Clade 7成员,虽然与火焰系、假欧氏系、喙齿系、拟蕨系和长喙系等成员构成姐妹关系,但熊猫马先蒿的花冠形态特征明显区别于近缘物种.
为探讨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叶肉含晶细胞超微结构的季节变化,阐明香樟叶肉中草酸钙晶体在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以多年生香樟(C.camphora)叶片为材料,分别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露地取样,制作超薄切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叶肉含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春季时香樟叶肉中只有少数细胞有草酸钙晶体,数量较少,晶体结构多为柱状晶、方晶;夏季时香樟叶肉细胞中随机分布于液泡的草酸钙晶体明显比春季的数量多、体积大、形态丰富,晶体多为柱状晶、方晶、针晶、簇晶;秋季时香樟叶肉细
为了解钩藤钩的微观形态发育过程,该文利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钩藤营养器官分枝茎钩的微观形态特征进行解剖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钩与茎之间在解剖学上既有相关性,又各有其自身的特征;其相关性表现在茎的内部结构大体上决定着其钩的内部结构,充分体现钩是由着生在茎上的侧枝变态发育形成的;在钩发育中期逐渐形成与茎类似的内部结构;茎的内部结构组成在数量上比钩更丰富,钩只有初生结构;钩藤茎与钩的药用成分积累没有本质的区别,均主要分布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及皮层薄壁细胞.由此可知,钩藤钩器官是由茎变态发育形成,但只有初生结构.该研究
为探究秋季枫叶呈色的关键生理因素,该文以转色期叶色为绿色、黄色和红色的枫香单株为试材,研究了L?、a?、b?值变化与叶片色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变色期,3种色彩枫香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大量降解,花色素苷不同程度积累.(2)绿色叶单株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始终保持较高含量,花色素苷含量上升4.2倍,叶片内色素含量比值始终保持稳定;黄色叶单株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花色素苷含量上升4.4倍,b?值与叶绿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负
新疆野苹果是天山野果林的优势种,遗传多样性极其丰富,是世界苹果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疆野苹果种群分布面积急剧下降.然而,导致新疆野苹果种群衰退的原因尚不明确,尚无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该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进一步分析和探讨野苹果的分布现状及面对虫害、干扰和种群更新困难等问题.发现新疆野苹果在保护和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新疆野苹果的起源和演化,仍然存在分歧.第二,新疆野苹果种群的分布面积锐减,其中3个县的分布面积减少到60年前的三分之一.第三,虽然新疆
为分析紫花苜蓿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使用模式,该文以紫花苜蓿叶绿体基因组中筛选到的49条蛋白质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W、CUSP、CHIPS、SPSS等软件对其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和偏好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紫花苜蓿叶绿体基因的第3位密码子的平均GC含量为26.44%,有效密码子数(ENC)在40.6~51.41之间,多数密码子的偏好性较弱.(2)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分析发现,RSCU>1的密码子数目有30个,以A、U结尾的有29个,说明了紫花苜蓿叶绿体基因组A或U出现的频率
为了解香樟基因密码子偏好性,该文以NCBI网站中香樟转录组数据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评价转录组数据质量,选取高质量数据的转录组,去除低质量序列,组装转录组,预测基因结构,再利用自编perl脚本提取以AUG开头的基因序列37 Mb序列34931个基因,进一步利用CodonW分析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结果表明:GC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273~0.742,均值为0.452;ENC的范围为26.29~61.00,均值为52.76;CAI的范围为0.064~0.401,均值为0.199;RSCU值大于1的密码子数目
通过对贵州东南部雷公坪泥炭进行年代学和有机碳同位素测定,雷公坪泥炭剖面底部150 cm处年龄为13360±40 a B.P.,在中部70 cm处年龄为4570±30 a B.P.,顶部10 cm处年龄为420±30 a B.P.,建立了雷公坪泥炭沉积的年代学序列,计算出泥炭层堆积速率由上至下分别为23.81 cm?ka-1、14.46 cm?ka-1、9.10 cm?ka-1.获得泥炭层泥炭有机碳同位素δ13 C分别为-27.5‰、-28.8‰、-28.5‰,结合其他区域气候记录推断,说明研究区泥炭发育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