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流深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篇文章寄托了作者的写作情感,在心情浮躁时读起《边城》,能够让人在喧嚣的环境中感受一丝别样的静谧。关于沈从文,一位用自己的血肉文字为读者构建出一个美好的世界,尤其是在《边城》这部小说中,将湘西世界生动形象的还原,进一步突出湘西边城这一亮点。在《边城》这部小说中,对于景色的描写是十分温柔的,所描绘的边城天空始终带有一抹含羞的淡紫色烟雾,小河潺潺细水,在无形中将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洗涤干净,以温柔和静谧来反馈给人。在爱恨情仇和是是非非后,静水流深也在无形中诉说了一个没有结局的边城。由此,本文主要为《边城》这部小说的阅读感悟,期望能够在笔下更为深刻的还原作者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静水流深;《边城》;爱恨情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沈从文对于死亡的描写并不是十分执着,无论是《边城》中老船夫的死亡,还是天保的死亡,均是带有一种自然而然,安安静静的逝去的感受,如过往云烟一样轻轻带过,但是在读者的内心中去暗藏涌流。《边城》作为一部中篇小说,其中所讲述的不仅是故事,还是牧歌,更是一部连绵不断、细水潺潺的诗,所以不能将其简单的将其归结为中篇小说。作者用长长短短的句子,在描述一个美妙的世界同时,如同溪水潺潺流淌,潜移默化中舒缓着人们内心的焦躁、疲惫,时而汇聚,时而又各自流淌,静观这世界动态的变化,默默地将边城人们的生活细节收入心中,暗自抒怀。
  一、情思流转,文字如水
  《边城》是一部抒发风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借助船家少女的感情悲剧来描绘人们内心世界的美好,具有十分突出的艺术魅力,对于沈从文本人自然而然带有一种钦慕之情。沈从文曾经在自己的自传中描述过自己的感情世界,他认为自己的感情是缓缓流动而不会凝固的,在幼儿时期就生活在美丽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可见水,无形中也就感染上了水的气息,认识美,感受美,同样能够欣赏美,所以说水对于沈从文的成长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乃至在他的作品中带有一种水的意蕴。
  而在《边城》中,所描绘的人物无论老少均有一种正直气息,聪明、勇敢,敢于承擔自身职责,可能也正是受到了水的影响,所以沈从文笔下的人物具有更加高尚、正直的品格。这些人物对于生活期待,对于自己的命运从不逃避,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并不需要他人的同情,也不会可怜自己的悲惨。所以,从小说中,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在平凡的生活里总是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喜悲,更多的是一种寂寞之感,尤其是对于正在承受升学压力的学生而言,应该懂得享受当下,尝试着感受生活中他人的生活,学会生活,享受生活。文中在轻描淡写中,描述出了一种生命不可抗拒的因素,也就是生老病死,但是这些内容均是暗藏在笔墨中,过于明显很容易心猿意马。所以,只有直面自我,感受真实的本体,灵魂才能更加澄澈、清明。
  二、忧伤暗藏,节制滥情
  沈从文的笔下对于感情内容的描写是十分轻柔的,善于将自己的忧伤情绪隐藏在笔墨中,节制自己的滥情。所以,在小说中关于湘西世界的描述时而含蓄、时而曲折,但是在一些特定情节中,这种暗藏的悲伤反而会蒸发为云,又变成大雨倾盆而下,淹没人们的情感世界。大雨滂沱之后就是雨过天晴,笔下所描绘的内容仍然是一种淡然、宁静的微笑,有如带领读者进入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一般,欣然中掺杂丝丝忧伤,忧伤中又暗含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在色彩斑斓的尘世间眺望远方,展望未来。
  在沈从文的笔下,无论是对情感的描写还是美好世界的憧憬,抑或是他本人,也许可以表达的更多更多,但是想要提笔称赞却又感到无从着手,内心始终浮现出沈从文那种淡淡的微笑,令浮躁的内心安静下来不想,也不能一次性的说完,更希望能够在这样喧嚣的氛围中为自己留下一抹休息的空间,放松身心,逐梦未来,在沈从文描绘的世界中尽情徜徉,于朦胧中感受世界的美好,人性的美好。
  《边城》对于情感悲剧的描写,在无形中烘托出世间的大喜大悲,是否应该救赎喧嚣世间人的灵魂,但是这个问题沈从文并没有给出准确的答案,知识在笔下用一种更为抽象的笔墨作为最后的总结。生命总是在发展中,个中滋味他人是无法体会,大喜是常有的,大悲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变化还是矛盾均是常态的。生命本身并非是永恒不变的,就像是溪水缓缓地流淌,如果溪水停止流淌,就意味着生命的凝固,走向真正的死亡。沈从文将内心的感悟转化为轻柔的笔墨,转变为生命的另一种形式,让生命延续,无论是在哪个世界,多长时间,让人能够在另外的空间中继续延续生命的价值。无论是沈从文也好,还是其他人也好,我想在沈从文描绘的湘西世界中均能找到共鸣,而沈从文的生命相信也已经融入他笔下的湘西世界中,享受静水流深,让生命成为永恒。
  三、结论
  综上所述,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作为一篇著名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借助人物的爱情悲剧来凸显人性的美好,实现内心世界的澄澈、清明。小说在讲故事的同时,不仅具备独特的艺术魅力,还在无形中陈述了更加深刻的人生道理,同时还能感受到沈从文的人生态度,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张琳.亲情、友情、爱情——读《边城》有感[J].青年文学家,2015(5).
  [2] 梁茜.案例1:通过问题归类推测学习起点——《边城(节选)》教学设计心得[J].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12(4).
  [3] 罗益民.岸与圈:一个天文学的隐喻——沈从文的《边城》与安德森的《林中之死》[J].外国文学研究,2015(3).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旨探究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但是有的教师对文本本身缺乏深刻解读,导致这个环节形同虚设,简单粗略地用“口号式”“模式化”的语句给文本的主旨扣一个帽子,单一、片面、肤浅;或者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联想,对学生歪解文本现象也不制止反而大加鼓励,造成文本主旨解读泛化、模糊,曲解甚至误解了作者的本意。  【关键词】文学;主旨  【中圖分类号】G420 【文献
一轮红日将落,余晖映着朱门,闪着耀眼的光芒,这是我心中的人间仙境。  ——题记  小学的下课铃声总是很早,门房的爷爷打过铃就又回小桌子前坐下品茶了,老师们也陆陆续续走出了教室,留下一帮欢呼雀跃的同学。放学后,我总是不喜欢早回家,一个人在家里等爸爸妈妈回家做饭,而我又是个闲不住的人,便在中午去上学时跟妈妈说:“我下午吃饭时回来!”  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座寺庙,十分高大,棕色的大门早已破旧不堪,偶尔出
①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远离海洋、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喀什,是内陆干旱和极端干旱的典型区域,热浪里孤独的行者身影、茫茫戈壁中蜿蜒远去的碛道、瀚海沙漠中响起的驼铃等的确是前往喀什的常见景观;但事实上,绿意盎然的林木、波光粼粼的湖泊、水鸟栖息芦苇丛生的湿地、奔腾交错的河流同样也是喀什的风貌。  ②越是靠近人烟辐辏的市镇,绿的面积与浓度就越大越高。喀什噶尔河自帕米尔高原而来,从西南向东穿越喀什境内,平均河宽
人是奇怪的,有些对别人无所谓的事物,于己却珍贵无比且美好得不可思议。  寒暑易节,我总要翻箱倒柜,寻找合心意的衣服。拉开衣橱的门,那件粉红色的手织毛衣最先映入我的眼帘,虽然它已显得有些旧,看上去就像失去神采的美人,但在我心中,它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说起这件毛衣,最开始的时候我还排斥过它呢。上初一那年的冬天,天气格外寒冷,母亲递给我这件毛衣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是抗拒的。这真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有一段话颇有意味:“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品读再三,悟出一个道理:多练人谋天下雄。  “练人谋”者,依古人之言,需“抱五德之美,握二柄之要”。五德者,智、信、仁、勇、严;二柄者,赏与罚。五德之美,美在光照天下;二柄之要,要在法如山大。多练人谋,说到底,就是要多多坚持德为先、法为山。这对领导干部为政处世不无启发。  
暖红是温暖的红,是浓酽如酒的色彩,也是一种明媚温煦的感觉。  曹雪芹偏爱暖红,常以暖红映衬人物。《红楼梦》里刚进府的黛玉所见到的表哥“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一回再来时,已换了“银红撒花半旧大袄,厚底大红鞋”。暖红,把宝玉衬得光彩而温暖。黛玉赴稻香村议诗,外罩“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的鹤氅”,脚蹬“红香羊皮小靴”。那鲜艳的红妆在素雪的辉映下,飒飒如一树雪中红梅。读红楼,看红妆,纸页间一片暖红。
霜天晓角·梅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  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知心唯有月。  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萧泰来,字則阳,一说字阳山,号小山,临江(今四川忠县)人。绍定二年(1229)进士。宝祐元年(1253),自起居郎出守隆兴府。又曾为御史。著有《小山集》。存词二首。  这是一首写梅的佳作。是作者自况之作。梅花是一种极有个性的花,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优秀的人对话”。我们一定要多读书,这样一个人的知识才会增长,比如:好词好句多了;写作文好写了;考试不用愁了;跟别人斗嘴谁都会输了等等。  有一次,下课了,我正津津有味的看着《100分作文大全》。“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这节课是音乐课,我还在看《100分作文大全》,突然我听见同学们嘻嘻哈哈的朝这边看,我心想:咦?他们笑什么?我有声么不对劲吗?不管了!看书要紧!我听见同学们的
之所以想读这本书,是因为历史老师在讲毛泽东人物评说时推荐了它,说它是“伤痛文学”之中的代表作。  “悲剧是把最美的东西砸碎了给人们看”,正因为如此,让我对它本能地有些逃避。但在内心深处,我又对这样的痛有一丝渴望:每次因痛彻心扉而攥紧的拳头松开之后,当蒙眬了双眼的泪顺着脸淌下来之后,总会获得一种深沉的快感,那是一种在被一棒子打蒙之后逐渐清醒时,心灵平静而有力地律动,是一种脱胎换骨般的洗礼,苦中方为真
经炀帝行宮  刘沧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  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  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  这首诗借咏隋炀帝行宫,讽喻时政。全诗共八句,句句是即景,句句含深意;景真、情长、意远。  开篇以反诘句陡峭而起:“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此地”指炀帝行宫。隋炀帝在此玩美女、杀无辜,极尽荒淫残暴之能事。但曾几何时,一个广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