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继续教育院校网络文化育人研究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44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指引。继续教育院校教育改革发展,应首先解决好当前阶段的基础教育问题,将网络文化融入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以网络文化为中心,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下的教育新思想,为继续教育院校网络文化育人培养高质量推进创造条件。本文分析了新时代继续教育院校育人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强化和谐、营造平等网络文化育人环境,优化继续教育院校多元化学生管理体系等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教育;网络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9-0-02
  现今,网络文化发展对教育工作的影响逐渐凸显。如何运用网络文化多元化优势做好深层次教育改革、创新,成为继续教育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继续教育院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观为引领,逐步做好对网络文化资源的运用,使继续教育院校能从大学生专业素质及个人素养两个层面完善教育体系。
  一、新时代继续教育院校育人培养现状及问题
  第一,继续教育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匮乏。相比普通高校,继续教育院校学生生源质量不足,学习成绩也处于较低水平。正是由于在早期阶段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之对专业课程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使其无法更好地融入继续教育院校学习环境。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兴趣势必有所下降。然而,面对这一问题,部分继续教育院校采取自暴自弃及强化课程密度两种模式开展教学工作。自暴自弃是指对部分学习能力极差的学生采用破罐破摔的教学逻辑,未能面向此类学生开展有针对性教学规划,难以更好地推进实际教学工作[1]。针对部分学习成绩相对优异学生,部分继续教育院校采用提升课程教学密度、增加课程数量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力求通过强有力的教学知识输出,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但实际上以上两种方法并未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继续教育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匮乏问题,也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
  第二,继续教育院校文化教育实践水平不足。基于文化熏陶开展教学工作,对提高教育院校综合教育质量具有实际帮助。文化熏陶是指通过文化教育环境营造,使文化思想能对学生学习意识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使其在环境影响下能积极参与学习实践。但部分继续教育院校针对学生教育培养,仍然沿用传统重技能、轻文化的教育逻辑,未能从文化教育熏陶的视角做好教育布局,使教育实践水平大打折扣,对大学生教育约束能力及管理能力也随之下降,无法为人才教育培养提供多元化教育支持[2]。除此之外,部分继续教育院校人才教育培养工作,长期停留于解决教师教育能力问题上,未能针对学生学习问题做好优化,使继续教育院校人才教育培养难以实现扁平化推进,最终对后续阶段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形成阻碍。
  二、网络文化应用于继续教育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
  第一,提升继续教育院校文化教育渗透能力。网络文化依托于信息化时代发展,相比主流文化思想优势在于具有更强的文化传播与文化渗透能力,文化内容涉及领域较为宽泛。将网络文化应用于继续教育院校文化教育工作,有利于更好地提升文化教育渗透能力,解决学生文化学习能力及学习意识不足问题。传统继续教育院校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将学生未知领域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将网络文化应用于教育实践,应基于学生已知的文化范畴推进教育工作。因此,相比传统模式继续教育院校教学培养模式,网络文化不仅具有更好的文化感染力,同时,亦可将其作为教育沟通的桥梁,开展多元化教育对接,使继续教育院校能从更多层次推进教育实践,弥补传统模式下继续教育院校教育的不足,实现继续教育院校文化教育工作的穩步推进[3]
  第二,实现继续教育院校文化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网络文化具有多层次、多样性等特点,文化内容并不仅停留于对单一层面文化探索,各个不同文化圈层之间也具有一定内在联系。正因如此,以网络文化为载体构建多元化教育发展模块,可以更好地实现多种教育信息有效交互,强化一体化教育联动能力。换言之,网络文化能运用其良好的文化黏性,对不同学科教育内容进行并联,使各学科形成有效教育互动。在教育互动的进一步帮助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能力势必得到显著提升,继续教育院校教育质量也将得到充分保障。在此过程中,继续教育院校可以将网络文化作为教育辅助工具,教师运用网络文化内容为学生打造平行教育空间,也可基于网络文化理论框架对现有教学结构进行优化,使继续教育院校教育水平得到充分提升。
  第三,强化继续教育院校兴趣导向教育培养水平。网络文化的形成,不是单一文化体系衍生而来,而是由相同兴趣个体组成不同文化圈层,使其能基于兴趣导向更好地在同一圈层内进行文化交流[4]。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网络文化核心产物是由多个兴趣小组组成,不同兴趣爱好其所属文化圈层也不相同。继续教育院校对网络文化的教育应用,必然要基于兴趣导向开展教育布局,通过网络文化思想输出模式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实际兴趣,解决学生兴趣匮乏对教育工作的影响。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继续教育院校应用网络文化育人的策略
  (一)强化和谐、平等网络文化育人环境营造
  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对于提高继续教育院校人才教育培养质量至关重要。继续教育院校应以网络文化为载体,建立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与教师能处于同等教育管理地位,并单独设置大学生学习信息反馈渠道,及时解决其面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有效改善当前继续教育院校的教育环境,能更好地弥补继续教育院校的教育不足。继续教育院校应用网络文化育人,也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三个倡导,做好基层结构教育铺垫,进一步以尊重大学生个体差异为原则,推进系统化教育工作,使教育本身能起到促进多文化融合的作用,为后续继续教育院校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稳步推进夯实基础。   (二)优化继续教育院校多元化学生管理体系
  目前,继续教育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主要是由教师负责。由于大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加之教师教学压力相对较大,针对学生教育管理难免产生细节上的疏漏。为此,高职院校应在教育管理方面,采用学生管理及教师管理双向推进的办法,通过网络文化的有效融合,将学生管理打造为个性化管理模式,基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管理协商,优化现有继续教育院校教学体系,使教学工作能保持民主、自由的基本原则,有效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基本内容,形成和谐稳定的教育发展环境,为后续阶段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5]。此外,网络文化融入继续教育院校的教学体系,不应单方面强化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运用,教师也可运用网络文化发展结构体系,对现阶段教学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使当前继续教育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能与时代发展充分对接。
  (三)提升继续教育院校网络文化宣传的教育引导与实践
  加强文化教育宣传、培养爱国思想,是新时代继续教育院校教育培养工作实际内容之一。继续教育院校必须以爱国思想教育为核心,强化三个代表思想在教育工作中的实践运用,切实解决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难题,提升继续教育院校大学生专业素质及个人素养。通过思政教育对网络文化思想内涵的运用,加强继续教育院校教育引导与教育实践能力,使其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形成教育发展新生态。其中,继续教育院校必须改变传统模式下的教育思想,从爱国、诚信等多个角度提升大学生思想品质,增进其对传统文化及网络文化的了解。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实现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一体化融合,以此丰富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弥补继续教育院校文化教育内容,为后续阶段继续教育院校开展深层次教育实践培养工作奠定良好根基。
  (四)创新继续教育院校课程教学、教育考核新模式
  基于教学模式及教育考核机制的改变,提升综合教育能力是解决当前阶段继续教育院校部分基础教育问题的有效路径。网络文化发展是由不同个体思想文化碰撞延伸而来的,注重文化特点的差异是网络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继续教育院校课程教学模式及教育考核机制的创新,应以注重不同学科教育特点及教育差异为核心载体。譬如,针对继续教育院校思政教育课程的优化,应改变传统记分考核模式,通过教育实践开展教学考核,将开展社区服务及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作为思政教育考核的重点。通过了解不同学生服务表现,掌握学生在思政学习方面的薄弱项,促使思政教育考核实践能更好地反馈学生思政学习现状,提高继续教育院校的思政教育水平。
  四、结语
  网络文化应用于继续教育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思政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继续教育院校应进一步做好教育筛选,将教育工作网络文化内容应用于人才培养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开展系统化教育发展改革,使继续教育院校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更好地促使教育工作与时代发展接轨。
  参考文献:
  [1]李婷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聚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合力[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2):90-92.
  [2]林素琴,邵汉强.文化育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4):138-140.
  [3]迟蓓,蔡文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院校校園文化建设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56-58.
  [4]隋文馨,秦燕,黎红友.跨界与融合:短视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价值困境与路径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2-118.
  [5]李晓宇,文浩然.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研究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89-94.
  (责任编辑:董维)
  收稿日期:2021-04-16 修改日期:2021-07-07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继续教育学生网络素养培育路径及策略研究”(2020SJB0449)
  作者简介:刘秀贤(1973—),女,河北唐山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继续教育管理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2020年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线上教学从应急方式逐渐形成了新范式,本文以华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本校”)英语教学为例,将线上教学与日常教学融合成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关键词:线上教学;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1;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9-00-02  20
摘 要:自由贸易区是指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之间互相彻底取消了商品贸易在关税、数量方面的限制,目的在于使大量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能够实现自由流动[1]。本文简要梳理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分析了自贸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主要任务:充分发挥自由贸易的优势,优化配置国内外市场的资源,创造新经济功能;高效运用自贸区产业政策优势,注重突破高新产业核心技术瓶颈;基于自贸区服务业开放相关制度和措
摘 要:核心素养以及思政教育都是如今研究热点,目的都是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可是,传统模式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没有在思政教育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与价值观念,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与社会必备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今后就业与发展十分不利。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本文就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展开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
高校党员队伍是青年学生中的中坚力量,是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群体,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可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对于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大意义.
摘 要:翻译作为连接不同文化促进沟通的桥梁,会使语言、文化等深层次领域也产生碰撞;而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也会促进语言文化多元化翻译局面的形成,这对于翻译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使用者也更加具有鉴赏性和实用性。本文主要从中西文化差异、归化和异化的历史研究和跨文化交际情景下英语翻译方针,这三方面探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汉翻译归化与异化策略选择。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汉翻译;归化;异化  中图分
新课程标准中就对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指出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和责任四个层面;而且,课程标准中也明确
摘 要:女性常常被视为镜子,沉默的缪斯和家庭的附庸,而这三个方面即女性—镜像范式、男性创造者—女性缪斯传统和女性—家庭范式,分别剥夺了女性的主体性、发言权和自由。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格里克在其诗歌中展现了与传统女性完全不同的形象,破除了陈旧的女性刻板印象。  关键词:“此像非我所愿”;格里克;诗歌;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摘 要:高职数学教育教学要体现出职业性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将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关注数学教学的实用性。本文就数学应用意识和高职数学教育教学进行有效探析,分析了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提出基于高职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旨在为高职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高职;数学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O1-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云南省现有52所高职院校,部分高校外宣材料英译存在问题,比如语言使用错误、用语规范性、文化差异及英语表达方式不符合等.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三维理论为框架,运用语言维、交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1997—2017年近二十年国内外幼儿共情的期刊文献的内容进行仔细梳理,从幼儿共情发展的研究现状中发现幼儿的共情能力是逐渐提高的。但是,存在明显的关键期,幼儿共情能力会受家庭、学校、个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对幼儿共情的测量手段还未成熟,成人必须要高度重视幼儿共情的重要性,自觉增强对幼儿共情能力培养的意识,积极开展提高幼儿共情能力培养策略的培训。  关键词:幼儿;共情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