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四关”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来源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_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电针"四关"组穴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PSD组、电针组、氟西汀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除MCAO组外,其余大鼠于MCAO造模成功7 d后予以孤养加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应激(CUMS)方法建立PSD模型。其中电针组予以电针"四关"组穴治疗,氟西汀组灌胃氟西汀溶液2.33 mg/(kg•d),对照组、MCAO组、PSD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1次/d,连续干预21 d。于干预第1、7、14、21天进行糖水实验,干预第22天,处死大鼠取脑,采用RP-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5-HT、NE、DA水平。

结果

与PSD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糖水消耗量治疗第7天[(51.09±3.68)%比(38.97±4.07)%]、第14天[(68.25±4.69)%比(39.64±4.49)%]、第21天[(41.56±2.12)%比(41.56±2.12)%]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21 d,电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5-HT[(526.31±54.41)ng/g比(221.56±39.57)ng/g]、NE[(244.93±44.57)ng/g比(129.27±11.68)ng/g]、DA[(86.80±14.64)ng/g比(44.22±7.60)ng/g]水平较PSD组显著升高(P<0.01)。

结论

电针"四关"组穴可改善PSD大鼠快感消失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大鼠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相关。

其他文献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是两种作用相反的血管活性物质,两者共同作用影响眼底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毛细血管的闭塞、内皮细胞的增殖、周细胞的凋亡以及基底膜的增厚密切相关,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提出了新的认识,也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肺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既包括环境因素,又包括个体的遗传因素.在遗传因素中,染色体畸变、微卫星的不稳定性及基因的表达异常等往往可引起细胞癌变.肺
作者从海洋海绵 Agelas 藻中分离鉴定出5种新的溴吡咯生物碱类化合物2-bromokeramadine(1)、2-bromo-9,10-dihydrokeramadine (2)、tauroacidin C(3)、tauroacidin D(4)和muk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的眼内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成人的生命,尽管诊断正确率较高,但其病因、发病机制、自然病程尚不清楚,目前除眼球摘除外治疗方式多样,但临床医生对不同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无统一标准.本文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流行病学、生物学特性、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综述.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离体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心肌梗死模型,筛选造模成功的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和参麦组,每组10只,于造模成功24 h后处死取心脏,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法,卡托普利组灌流卡托普利溶液0.05 mol/L;参麦组灌流参麦注射液0.05 mol/L;模型组仅灌流KH营养液。于灌流前5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是一种优秀的重组蛋白表达系统, 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重组蛋白的表达.现就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特点及其用于外源蛋白表达的基本策略作一综述.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局部应用丝裂霉素C可有效防止其复发,但可引起如角膜融解等严重并发症.近有报道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也可明显降低其复发.作者对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低剂量丝裂霉素C的疗效进行了观察. 实验分为三组.组1为36例38眼原发性翼状胬肉,组2为26例26眼复发性翼状胬肉,组3为30例32眼复发性翼状胬肉.其中组1,组2切除翼状胬肉暴露巩膜后,局部用含0.02%的丝裂霉素C的棉片作用30秒钟,之后
作者从Miconia prasina中分离得到1种新的黄酮苷和5种已知的黄烷酮化合物,并评价了化合物1~3与大麻素受体(CB1和CB2)的亲和力。  取M. prasina干燥粉碎茎(140 g),用甲醇提取,除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由于结核分支杆菌侵入血液并播散到脑膜而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该病所导致儿童致残率与病死率较高.目前对TBM的免疫学诊断尚缺乏有力的手段,该
严重眼表疾病的治疗常因角膜或结膜上皮化延迟而变得复杂.上皮化延迟(PED)的治疗涉及导致PED的各种因素,包括异常眼睑重建、人工泪液、自体血清点眼和近期提倡的作为受损基底膜替代物的羊膜之应用.关于羊膜的报道多数集中于羊膜作为基底膜替代物,被认为是促进上皮生长的理想底物.此研究不同于以往的报道,即羊膜被用作遮盖再生上皮的暂时性植片,不包括其基底膜特性. 临床研究:患者20例20眼,分为两组,一组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