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线主题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83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在统编语文教材平台上有了新的起点。凸显双线主题,梳理单元结构,对教材整体做出分析,把握双线主题,前后勾连,理清语文要素的序列,设计好教学策略,才能有效驱动,落实语文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语文素养 双线主题 策略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双线主题”,整体联动,阶梯推进,形成单元学习任务链,共同促进阅读策略的迁移运用和阅读能力的进阶发展。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双线主题统照下如何展开呢?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凸显双线,梳理单元结构
  在整体把握教材的情况下,解读单元至关重要,既能总结以前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又为高年级的学习作好铺垫。
  (一)析人文主题
  四下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 “奔跑,飞舞;驻足,凝望”。初读无味,细细地品析一下:奔跑的是兽类,飞舞的是禽鸟类。自然界如果缺少了这些动物,也就缺少了灵性。这个单元安排了老舍的《猫》《母鸡》和丰子恺的《白鹅》三篇作品。在作家的笔下,猫性格古怪,母鸡慈爱尽职,白鹅高傲,个性鲜明,可亲可爱。此外在《猫》和《白鹅》课后的“阅读链接”中还安排了夏丐尊的《猫》、周而复的《猫》和叶·诺索夫的《白公鹅》,意在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作家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下第一单元主题是“动物植物”,安排了《燕子》一文,学生感受到了燕子的活泼机灵和给春天带来无限的生机,激发了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四下第四单元就是承接着这一人文主题;五上第一单元“一花一鸟总关情”,主题是“万物有灵”,其中《白鹭》和《珍珠鸟》,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但这一人文主题的渗透方式三个年级肯定不能一样,否则我们就在宏观上破坏了教材的整个体系,在微观上可能也造成学习不够深入。三下第一单元,人文主题的熏陶和渗透,要通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词语”;四下第四单元则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而“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的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是五年级上册的要求。在编排上教材体现了人文素养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渐进式的熏陶感染。
  (二)明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个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这是阅读要素,是学生要掌握的阅读方法、策略和措施,也是人文精神熏陶感染的一种方式;一个是“写出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这是习作要素,这一要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学习方法。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建立在第一单元“初步體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要求又有所提高,强调不仅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还要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如三下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和第七单元“了解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课标要求中年级段“抓关键词句体会表情达意”和“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高年级段“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四下正在向高年级转轨,在这里出现表达方法方面的要求,编者肯定是考虑与高年级对接。三四年级主要聚焦在围绕中心意思写清楚,逐步实现从句群段落的表达到篇章完整架构的过渡。到了高年级出现更多的表达方式的学习,如五上第五单元的“场景描写”、第六单元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五下第三单元的“人物表达方法”,六上第二单元的“点面结合”,六下第一单元的“分清主次”和第五单元的“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就承载承上启下的功能,也体现出语文要素螺旋式上升的序列特点。
  这个单元的作品中“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分的构段方式。如:《猫》先总写猫的性格古怪,用具体的事例再从三个方面展开;《母鸡》先总写“一向很讨厌母鸡”,再具体写讨厌的三个理由;《白鹅》写白鹅时,先说明白鹅是一种高傲的动物,再通过“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具体来写白鹅的高傲。
  2.明贬实褒的方法。如:猫“实在有些古怪”; 鹅“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这些语言从表面看都透露出讨厌之情,文字背后却藏着对它们的喜爱。
  3.运用生活化或者幽默风趣的语言。如:《猫》中的“蹭你的腿”;《母鸡》中的“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白鹅》中的“踏着方步”“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这些语言的使用可以让文章变得生动有趣。
  4.运用修辞手法。如:《猫》中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撞疼了也不哭”;《母鸡》中“欲扬先抑”和“对比”手法的使用,文中作者先刻画一只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喜欢炫耀的母鸡,后半部分则写母鸡是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作者的情感由讨厌到尊重再到赞美;《白鹅》中对比和比喻修辞手法的使用,“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表达更生动、形象,并且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5.细致认真的观察。如《猫》中作者为了说明猫性格的古怪,观察猫睡觉、玩耍、抓老鼠时的具体表现,然后对它的性格进行具体描写。《母鸡》中作者写母鸡的叫声也是认真观察的结果。《白鹅》中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都是作者经过细致观察所得到的印象。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将小动物的特点准确而又生动地写出来。
  6.用词的严谨。如《猫》中作者使用了“蹭、伸、踩、跌、抱”来描述猫玩耍时的情景,突出猫活泼可爱的特点。《母鸡》中作者使用了“歪、挺”“半蹲着”“顶”来写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白鹅》中作者使用了“引吭大叫、傲然、架子十足”等来突出白鹅的高傲。
  7.用具体鲜活的事例。如《母鸡》一文中母鸡保护小鸡雏的鲜活事例,《猫》一文中小猫玩耍的事例。动物的趣事更能表现动物的特点,让作品生动。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统编教材三年级和四上没有动物专项写作,但并不是说学生没有写过小动物,如三上第二单元写日记,三下第一、四单元,四上第三单元写观察性的事物,学生肯定会写到小动物。和以往描写小动物的习作不同的是,本单元习作创设了三种不同的情境,并鼓励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根据需要进行表达。不同的情境下,学生习作的内容、表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对动物特点的表现也指向了外形、生活习性和小动物的趣事等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这一独特的编排方式,旨在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交际和表达需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的表达有强烈的对象意识。   (三)理单元结构
  部编教材立足整体,前后勾连,单元内部强化整合。即每个语文要素不是在某个环节独立提出的,而是精心整合单元内部各个环节形成的。
  1.导语:点明语文要素,明确单元导向
  在单元页提出单元学习的目标任务。
  2.课例:学习语文要素,贯穿方法指导
  三篇精读课文的后面,精心设计了围绕语文要素的课后练习。《猫》:说说第1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课文还有哪些自然段写法跟它一样。对比研究《猫》和《母鸡》的表达特点,找出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点。《白公鹅》:体会作者如何把“高傲”写清楚,对比阅读《白鹅》,体会两篇文章表达的相似之处。其目的是把语文要素具体化。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落实这些课后练习,就是落实语文要素最好的途径。
  3.习作:践行语文要素
  本单元习作要素是“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试着写出去特点”。在习作前面安排了三篇描写小动物的名家名作,给了学生很好的示范。习作时首先必要引导学生回顾本组课文的谋篇布局:在描写动物特点时都是先总写后具体描写,如《猫》,总写“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白公鹅》总写“高傲”,然后从“步态、吃相、叫声”三个方面展开。其次要引导学生借鉴本单元语言表达上的特色,如形象生动多样的表达(比喻、拟人)、与其他动物的比较、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用生活化的语言、用具体的事例等。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模仿借鉴名家的写法,实现读写迁移,这样才能有效地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5.交流平台:梳理语文要素
  本单元“交流平台”围绕着“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来梳理语文要素,从三篇课文中各选一句,即“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鹅吃饭时,……架子实足”“……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教材通过两位学生的交流对话,点明这是一种特别的表达方法:表面上好像不喜欢,字里行间却藏着深深的爱。
  6.词句段运用:巩固语文要素
  “词句段运用”有3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题是给出“以物喻人”的十个词语,让学生体会它们的特殊含义,给学生说话和习作提供幽默化的词汇,这是为明贬实褒的表达奠定基础;第二题是体会冒号的用法,冒号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的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者说理,引导学生体会总分表达方式,要求其仿写一段话,这是在巩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第三题是让学生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感受语气词使语言表达更加生活化,读来亲切,这是巩固学习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来提高表达效果。
  这么一梳理,我们应该明白单元需要整体解读。我们从课标出发,到教材宏观编排,再聚焦单元整组,探析单元内部,从微观上去把握每一个部分对语文要素的不同侧重点。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一步一步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前后勾连,探讨教学策略
  具体到每一篇课文,就必须要在整体解读的基础上,前后勾连,在不同的课文中找到单元语文要素教学的落脚点,设计进阶式的语文学习活动任务链,使语文要素真正地落地无声。
  (一)关照整体,准确定位能力生长点
  统编语文教材整体规划知识点和能力点,分布到具体学段、单元甚至每一课,体现出语文素养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生长螺旋上升的序列特点。这样我们在解读单篇文本时,必须在关照整体的基础上,设计出单元内每一课的能力生长点。
  四下第四单元有三篇课文,都要围绕“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语文要素去展开教学,单元内的每一篇课文都会用多种方法、方式来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但是在有限的课时内,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不能平均用力,而要学会选择、学会聚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单篇文本实现这一要素的方式肯定有它独特之处,这也就是本课的能力生长点,不断深挖,这样才能让语文素养的的养成获得汩汩的清泉。
  围绕上述语文要素,笔者认为,《猫》一文其能力生长点就可确定为四个方面:1.了解先总写后具体描述的表达方式;2.了解生活化的语言描述,如“说……吧……的确……可是……”,文中的语气词“吧、呀、呢”;3.了解作者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4.片段对比,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猫,体会多种表达喜爱之情的方式。第二篇《母鸡》也是老舍的作品,能力生长点为:1.了解用具体的事例来描述,哪些具体事例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辛苦、勇敢”;2.了解作者用对比的方式表达情感;3.回归课文整体,比较同一作家表达的异同之处。《白鹅》一文有了前两篇的学习基础,能力生长点就可以设计为:1.了解用丰富而又准确的词语有助于情感的表达; 2.了解恰当的修辞手法有助于情感的表达;3.对比阅读《白公鹅》,领略语言的趣味性有助于情感的表达。
  在这样的整体关照下设计能力生长点,就避免了每一课面面俱到,水过地皮湿的情况,力求一课一得,后面一课又可以在前面的基础上螺旋提升。
  (二)設计学案,找准语文要素的落脚点
  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找到单篇文本中学生能力提升点后,设计好学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猫》一文层次清晰,语言平实。根据学生的实际年级水平,可以考虑以下四步学习法:1.入境诵读,引导学生读通全文,初步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这是基础性目标。2.切己体察,让学生走进文本,找出哪些地方能体察到老舍对猫的喜爱,最能突出其喜爱之情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此处重点是学生了解生活化的语言描述,如“说……吧……的确……可是……”,文中的语气词“吧、呀、呢”和作者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3.习得行文。默读第一自然段,读懂写了几层意思,教学第一自然段的构段方式,自悟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先总写后具体描述的表达方式。4.比较品读。把老舍的《猫》和夏丐尊的《猫》、周而复的《猫》对比研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方法。通过比较,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母鸡》也是老舍的作品,结构清晰,语言严谨而又生活化,读起来令人倍感亲切。对此也可以设计四步学案:1.自读自悟。读通读顺,悟出作者情感的变化。2.批注互参。老舍先生用词很严谨,了解他写母鸡的特点时用词和用具体的事例来描述的表达方法。3.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出课文的行文构思和内容,了解作者用对比的方式表达情感。4.分类整合。引导学生将本文和《猫》作比较,在比较中从结构方面、语言表达方面、情感表达方面分类整合,发现同一个作家描写不同的动物,所用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异同。   《白鹅》一文语言活泼、诙谐、准确,又极富有情趣,运用了多种表达手法。在前两篇课文的基础上,这课可以这样设计学案:1.自读自悟。感受突出白鹅的高傲,其实是在表达对白鹅的喜爱。2.迁移巩固。在文中找出作者用了哪些前两课所学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3.再悟表达。找出文中还有什么地方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了解用丰富而又准确的词语有助于情感的表达,这里要对表现白鹅高傲的词语分类积累;了解恰当的修辞手法有助于情感的表达。4.比较品读。对比阅读《白公鹅》,分类整合两文表达相似的地方,主要从内容、结构安排、描写手法和表达手法等方式入手。
  (三)还原支架,明确学生言语畅意表达点
  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是“我的动物朋友”,教材创设了3个不同的交际情境,提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向特定的对象进行介绍,强调了交际性。写好小动物仅凭这三个创设的情境是不够的,而需要长期观察,长期相处。只有与小动物成为了朋友,才能了解对方的特点,写起来才会顺手。本单元习作教学可以设计如下:
  1.观察记录:提前一个月时间要求学生在家饲养一只小动物,是什么小动物不限,但要真实地养,一切都要靠自己。记录在饲养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观察到的一切,必须坚持每天记录。利用图书室和网络,搜集有关小动物饲养的一切知识,与观察到的作对比,发现异同点,思考其中的原因。
  2.学以致用:回顾课文,根据本单元课文谋篇布局的方式,指导学生围绕动物的某一特点,按顺序分述这一特点不同方面的具体表现;巧妙运用本单元多样的表达方法(生活化的语言、恰当的修辞手法、明贬实褒的写法、对比方法、具体鲜活的事例)。
  3.分享吸收:按饲养相同小动物的标准分组,小组内相互交流,吸收其他小组成员成果,借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写完后同桌分享,一起欣赏评价,看看是否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表达方法,哪怕只有一个方面,也是值得肯定的。学生在相互欣赏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统编语文教材教学要在双线主题的引导下,围绕“学方法、长能力”的核心目标,前后勾连,整体连接,解读要素图谱,定向教学落点,在策略迁移运用中丰富学生的言语经验、思维图式,發展言语技能。教师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移情共鸣中,帮助学生建立自我世界的认知体系,促进其精神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3]王仲杰,轩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两个版本比对课题组.把握统编教材理论实现教材有效衔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Z1):637.
其他文献
摘要:2019年安徽省中考物理压轴题得分率很低,这不仅体现了压轴题的难度大,更大程度上也暴露了现在许多初中生物理解题能力较弱。202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分值由90分降为70分,学生对初中物理的重视程度又将降低。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这个问题值得广大物理教师的思考。本文结合2019年安徽省中考物理压轴题,通过“简化复杂电路”“舍弃干扰条件”“呈现试题本真”和“梳理思维导
期刊
摘要:园本教研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案例分析,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等方面阐述园本教研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园本教研专业成长学习故事  合肥市安庆路幼儿园业务园长是一所老园,有着一支新队伍。老园是因为有着六十余年办园史,是一所省级一类园;新队伍是由于公办园迅速扩建,集团化办园,原先较为优化的教师队伍人员结构发生变化,专业成熟的骨干
期刊
摘要:根据国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统编统用的要求,2019年新学期开始,所有年级将全部使用统编教材。本文通过解读统编教材的教育理念,分析统编教材的本质特点,结合当前教学的难点与疑点,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以下简称“五下”)为例,注重本册内容框架以及本册教材与整套教材之间的关联,提出教学建议,帮助老师在实现本册教学目标的同时,把握整套教材,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教学建议  小学语
期刊
摘要:从童年开始,就要对孩子们施以正确的教育: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扎好德行的根基,引导形成善心、善言、善行。为此,学校要树立德育新理念,营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开发科学合理的校本课程,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共同体,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幸福成长,开创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关键词:养正教育立德树人德育文化建设  “蒙以养正,圣功也。”这就是说,对孩子从小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期刊
摘要:分数是沟通整数除法和比知识的桥梁,也是理解分数与整数关系的重要纽带。“分数的意义”建立在关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几)和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几)的基础上,但是由于知识的抽象性,教师需要借助白板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建构“单位1”模型,揭示分数内涵,提高学生分数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白板技术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节内
期刊
摘要:“几何直观”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所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一些直观手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几何直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首次將“几何直观”作为学生和教师都必须重视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学习心理学表明,处于小学年龄段
期刊
摘要: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共享为职教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职教类的技能大赛引领、对口高考模式改革、原有职教资源急需进行补充与扩容等,都要求加快构建与共享具有新时代职教特色的资源库。而信息化背景下职业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和研讨。作为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面对并努力解决职业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本报告就这个问题的探
期刊
摘要:当前很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尊重教育规律,还学生们一片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爱学习、想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但现实并非如此,教师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解放,教育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新高考的改革目前还看不到多大成效,高考、中考的指挥棒还是让应试教育遍地开花,学生们的学业负担有增无减,很多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
期刊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一种文学体裁,常会运用到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读好人物的心理描写,就能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作品内涵。  关键词:  朗读教学 小说 心理活动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
期刊
摘要:“设计·应用”课堂的教学比传统“造型·表现”课堂的教学更为抽象,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那么浓厚。微绘本中大量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设计·应用”课堂教学导入、示范、实践中插入微绘本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多元智能的发展。  关键词:微绘本设计·应用教学应用学习兴趣  引言  本文阐述的“微绘本”是指以美术绘画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