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县域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关系研究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ng_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具体分析湖南土地集约利用和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对湖南省各地区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为因子分析法,重点对湖南各地区的耦合关系以空间分布的方式進行分类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湖南西北部地区的市、州、地区,土地的开发程度较低,森林自然覆盖率较高,所以拥有比较大的经济发展空间。湖南省东部地区拥有较为丰厚的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但是这种发展模式也使得土地资源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同时还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湖南 土地集约利用 耦合关系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49-03
  一、引言
  为了使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让经济发展速度与环境合理容量达到平衡的匹配,国务院在2010年6月出台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一发展规划的出台,将全国的不同主体的经济运作规范了固定的区块,让每个区块都在合理的状况下进行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政府不断推进该规划的落实,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让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环境发展合理地同步增长。在具体的实践中,要求不同地区在考察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开发的潜力等因素的情况下,在合理安排不同地区人口布局等的现实条件下有效地开展当地经济发展的具体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同时要求在确定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之后,要依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有效立足点,合理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社会,从而推动我国经济质量的整体提高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各地在现实《规划》的具体实践中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主体功能区不同但是存在经济联系时如何进行统筹发展等问题,尤其对于湖南这种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都比较薄弱的地区,如何解决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的经济联系问题是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湖南各地区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之间耦合的因子分析
  本文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各种指标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此研究是建立在地区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各指标的相关性之上的。采用因子分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研究指标过多,样本数量太大。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研究遵守全面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研究原则。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地区经济和地区土地利用的数据进行收集。分别采用该省九个地区2009-2014年的指标数据为数据基础,同时还采集了2015年该省、市、州、地区的统计年鉴以及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库、国土资源公布与水土流失公报等。
  (二)数据处理过程及结果分析
  1.数据处理。(1)构造公因子变量。
  (2)因子旋转载荷矩阵说明。六个公因子与原始指标之间的关系会在公因子载荷矩阵旋转之后得出。而且能够计算得出载荷系数的具体数值以及相关性和方向。公因子1在指标X6、X14、X16、X18、X19、X20、X23、X24、X26、X27中的载荷比较大,也就是说,土地生态承载力与单位土地面积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指标主要包括财政支出比例、技术研究支出比例、人民人均收入、零售业消费额、经济总收入、农业财政支出以及第三产业产值和新兴产业产值比例等。这些指标从各个方面代表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把公因子1设为土地系统的发展能力因子,能够使得这种发展模式得到量化,如果因子的总得分变高,就说明地区土地系统的发展能力强。公因子1的贡献率为30%,要大于其它因子,就可以得出在对地区经济和土地利用耦合程度的研究上公因子1的作用是最大的。在原始指标中与80%都与公因子1产生了联系,也就可以看出该公因子与原始指标的联系较为紧密。在这些指标中也存在着荷载系数小于0的指标,分别为财政支出中的一般预算支出、农业牧渔业产值中的非农业比例、生态承载力。这也就是说这些质变在该省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阻碍作用。
  公因子2在指标X1、X3、X4、X5、X7、X28的荷载值比较高,也就是说,湖南农村人口的流动主要是受到城市发展建设用地增多和土地出让价格变动以及农耕土地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将公因子2确定为地区城乡土地利用互动因子,对这一因子进行分析可以使得人口流动和城乡土地之间的关系得到一定的量化。这种变化发展和湖南目前的发展方向一致,随着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推广,使得农业用地开始减少,人口涌向城镇,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开始飞速发展。
  公因子3主要与X11、X13、X25有较大的荷载相关系数,可以看出,资源效率GDP主要是受到森立覆盖面积和土地利用结构中的工矿、仓储用地比例的影响。以上的指标对区域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把公因子3确定为区域生态环境因子。实际发展过程中,如果地区的工矿用地过多,那么森林覆盖面就会降低,生态效率GDP的能源消耗就会提高,资源的破坏情况会加重。所以公因子3中的森林覆盖率指标的荷载系数小于0,和别的指标的变化趋势相反。
  与公因子4有关的指标主要为X9、X10、X21、X22。可以得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和固定资产的投入提高与城市商业用地和城市住宅用地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把公因子4确定为区域土地投资因子。
  原始指标中X2、X12、X15与公因子5有一定的联系。可以得出,水土流失与区域基础设计建设和农耕用地转用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可以将公因子5定义为基础设施用地。可以发现,生态条件较差的区域水土流失面积与农业用地转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的关系。
  指标X8、X17与公因子6的关联比较密切,也就是说地区经济增长幅度和国有土地转化价格有很大的联系。所以将这一公因子定义为土地市场因子。可以得出地区经济的发展受到土地市场的限制。
  2.分析结果。湖南省各地区(州、市)土地利用机制与地区经济耦合程度的综合测评得分通过各公因子特征值方差贡献率(Ri)当做权重来反映,测算模型为:F=ΣRi*Fi。其中:i=1,2,…,6,综合得分在spss中是不能自动计算的,需要一个小的步骤,需要将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对每个因子加权求和,例如:F=0.33679F1+0.18211F2+0.15288F3+0.12780F4+0.10254F5+   0.05712F6其中,F1、F2、F3、F4、F5、F6发可以通过SPSS中自动生成的。
  该式中,F总为某地区在6个公因子上的综合得分;F1、F2、F3、F4、F5、F6分別为公因子1、2、3、4、5、6得分。
  本文测算出湖南省9个地区(州、市)土地利用机制与地区经济耦合度综合得分和排序及各地区在6个公因子上的得分和排序,如表4所示。
  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的荷载系数在公因子1上的得出为前三名。所以可以得出这三个市的经济发展能力要高于其它地区,岳阳市、长沙市和常德市在公因子2中的得分为前三名,可以看出城市建设速度快,土地价格增长较快,株洲市、常德市、衡阳市在公因子三的各项评分中得分较高,所以可以得出土地生态环境因子在这些市区中的耦合度比较高。公因子4中,衡阳市、长沙市、常德市的得分最高,也就是说这些地区的土地投资行为较多。公因子5中的邵阳市、常德市、长沙市的关联最为紧密,表明这些地区的基础设计建设土地利用率较高。公因子6中,常德市、湘潭市、益阳市的联系最为紧密。所以可以看出这些地区的土地市场较为活跃,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综合排名在第一位的是长沙市,其各项数据同高于别的市、州、地区。所以地区经济和土地利用的耦合度也高于其他地区。排名第二的是常德地区,虽然经济方面的排位不高,但是土地利用率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也较高,拥有较大的经济发展空间。第三位是岳阳市,土地价格增长速度过快,城市建设用地较多,能够推动地区经济。
  (三)分析结果在空间上的解释
  对湖南省的地区经济与土地利用率的耦合关系以空间梯度排位的方式进行分类。主要的分布结构有三个区域,分别为第一梯度、第二梯度和第三梯度,其中长沙为第一梯度,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文化中心优势,使长沙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第二梯度主要是在湖南西北部地区的市、州、地区。这些地区因为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因而土地的开发程度较低,森林自然覆盖率较高,所以拥有比较大的经济发展空间,所以耦合度较高。考虑到地方的地理因素,这些地区的土地利用多以生态保护为主,合理开发为辅。第三梯度主要是湖南省东部地区。这些地区因为拥有较为丰厚的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所以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这种发展模式也使得土地资源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所以这一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应该以环保为主,保护环境旅游资源,注重地区的特色发展。
  三、加强湖南各地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对以上的6个公因子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对湖南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地区土地利用耦合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实际情况,在土地利用方面提出一些可行的意见。
  首先,邵阳、常德、张家界市等地区在公因子1中的得分不高,所以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对于邵阳、常德等地区水土流失的问题,应该重新制定土地利用技术,使用立体发展模式。结合实际情况,使得城市发展与土地发展相结合共同发展。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优化土地结构,刺激土地市场的活跃度。结合湖南省的发展特色,科学合理地制定地方发展计划,以提高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
  其次,岳阳和常德地区在公因子2中的得分比较高,也就是说,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过分的依靠土地利用。这于我国整体的发展方向相反。这些地方应该注重城镇化建设,推动地区土地建设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能力,刺激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其向工业化发展靠近。应该加速地区城镇化发展,协调好地方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纠纷,刺激农业发展向科技化转型,使得地方经济和土地利用共同发展。
  第三,株洲、常德、衡阳等地区在公因子3中的得分比较突出,这就是说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比较多,地区工矿发展比较高,但是森林覆盖率不高,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有可能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该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四,常德、衡阳等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公因子4中得到了解释,这些地区的发展过快,但是发展结构并不稳定,人民消费活跃度不高,土地利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地区投资行为控制能力不强,所以在以后的发展过程,应该严格控制地区的投资发展模式,应该注重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从公因子5中所反映的问题来看,长沙等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应该注意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第六,湘潭、常德地区的发展问题是在公因子6中得到了解释。土地市场的活跃度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比较大,但是这些地区的土地市场发展时间太短,并不完善。相关的法律、信息还没有建立起来。此外,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还需要相关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持,因而这些地区的发展在注重房地产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相关制度法规的建立。
  总之,湖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各地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特色,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南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湖南县域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12YBB199)的课题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彦,赵小敏等.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土地利用分区研究:以环鄱阳湖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6)
  [2] 钟海燕,赵小敏,黄宏胜.土地利用分区与主体功能区协调的实证研究:以环鄱阳湖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1(9)
  [3] 王建英,李江风,张丽琴,等.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利用结构预测[J].农业工程学报,2012(4)
  [4] 蔡俊,郑华伟,刘友兆,等.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1(3)
  (作者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59)
  (作者简介:彭光细,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经济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新制度经济学与人力资本理论。)
  (责编:贾伟)
其他文献
摘 要:体验式教学法为课程改革带来新气象的同时,也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影响着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文章阐述了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和引入课堂的作用,以高职市场营销课程为例,指出体验式教学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应用问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6-208-03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宁波市属国企经营管理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和调研宁波几家规模较大并具有代表性的市属国企,从年龄结构、专业领域、学历结构、职称配备和发展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经验和不足,并结合当前国家、省、市人才建设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开展实践分析。在创新国企经营管理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上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 经营管理人才 选拔和培养机制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是近两年来学术界和理论界关注的新领域,于2015年更升级为国家战略,2016年互联网+的改革在更多实践领域中推进。高校财务报账难多年来一直都是师生意见较多的重点领域,恰逢互联网+思维的提倡,Z大学引入互联网+思维力求破解高校财务报账难题。文章深入调查Z大学的财务报账的互联网+改革,搜集了Z大学改革前后可比较的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文章通过分析Z大学财务报账的互联网+改革的案例,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不景气,引发企业对未来发展的焦虑。文章围绕实体书店转型发展若干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实体书店 转型发展 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6-292-02  在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的不景气,引发了从业者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焦虑,常常会追问一个命题,实体书店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期刊
摘 要:实干,才能兴邦。在经济领域,实干的涵义是打造持续健康发展的实体经济。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支柱,发展制造业是实现我国转型发展的主要途径。我国制造业虽然连续五年在全球制造业的比重保持第一,但依然存在大而不强、缺乏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不足。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要认真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制造业的经验,以国家为主导,鼓励创新,营造良好环境,以企业为主体,发展“四化”(专业化、服务化、精细化、智能
期刊
编者按:新常态是指经济运行渡过增速换挡期、步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后的均衡状态。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新常态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引擎和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①实体经济优先发展
期刊
摘 要:资源型经济是以资源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其根本特征是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消耗。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会促使国家或区域经济的迅速繁荣,同时也会造成工业化的逆转和经济社会发展质态的退化。山西是我国最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省份之一,煤炭对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逐步固化形成了“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是资源型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山西的唯一选择。因此,研
期刊
摘 要: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绝大多数产业的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即多为垄断竞争、完全垄断、寡头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是经济社会技術进步、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的主要外在动因。深圳证卷交易所、上海证卷交易所的公开经验数据表明,在最近18年时间序列上中国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最具代表意义的45家上市公司的利润率几乎都不相等。企业因为各自的资源禀赋不同,等量资本也未能获得等量利润。因此,无论是在早期的资本
期刊
摘 要:文章将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三类,一类是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中的技术、资本积累与劳动力;一类是政府调控经济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还有一类是区域自身的区位因素。文章构建了资源禀赋以及交通通达度这两个区位因素,在不同的维度下考察这两个区位因素及技术进步、资本积累等传统影响因素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長的作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各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关键词:区域
期刊
在工业化生产中,焊接作为大型复杂设备零部件的重要连接方法,焊接结构强度对工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激光焊接过程存在复杂的物理信息,其中熔池的动态特性直接影响焊缝成形过程,也决定了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和焊接质量的优劣。若能通过成像手段检测熔池特征来判断焊接缺陷的产生对实现焊接质量的实时评估和状态信息反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课题基于图像技术进行熔池特性评估,研究焊接工艺参数与焊接缺陷、熔池特征的关系,实时在线监测熔池状态,进而预测焊缝质量,为优化焊接工艺以及提高焊接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