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使用计算机网络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73710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让当代人认识和了解祖先留下的文化,面对新的历史语境,如何结合计算机先进技术,能得以有效保护、传承及普及推广,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传播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1.计算机网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目前我国非遗传承机制仍然存在很大不足,无法对数量众多的非物质遗产进行科学、有效的传承,从而使文化在用户普及网络推广体验上带来阻碍。随着国家一系列遗产保护政策的出台,我国在优秀非物质文化的教育、弘扬和传播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全国两会上就提出了,要全面系统部署中华优秀非物质文化教育,有效整合教育、文化、媒体等各方力量,共同实施。在政策的推动下,以及国民对传统文化逐步关注下,互联网企业也将围绕非物质文化为中心,进行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
  2.如何让年轻人通过计算机网络亲近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于民间、死于庙堂,只有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结合起来,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年轻人不亲近传统文化。他们更亲近电视、电影、戏剧、小说、游戏以及流行音乐这些通俗文化。以往的非物质文化推广,可能是一场古琴演出,或者是一场书法展览,这些都只是点的效应。换言之,如果想让传统非物质文化获得通俗且受大众层面广泛的影响力,就可以用通俗的方法去推广。这应是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重获新生的途径。
  3.使用计算机网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相比于计算机网络与餐饮、出行等领域的火热现状,计算机网络与传统非物质文化领域处于蓝海状态,行业参与者仍然偏少。但在计算机网络与政策的推动下,以及国民对传统文化逐步上升的需求,行业将迎来更多人的关注以及加入。这些都会进一步扩大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3.1、搭建专业平台网站,在线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网站是面对互联网用户的“桥梁”,通过建立这个“桥梁”宣传非物质文化,以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将非物质文化以多种形式进行传播显然更受大众欢迎,将线下搬到线上,同时结合微博、微信公众号推广,用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接受方式来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优秀传统文化尽情展示于现代信息平台之上,不仅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上传承,也充分发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人心、滋养网络的积极作用。
  3.2 使用数字化技术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在网络上越来越红。从早年《舌尖上的中国》,再到《延禧攻略》等热剧中被粉丝挖掘出的一个个服装道具。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优秀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归档,并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记录、编辑、管理和再现,为优秀文化的传承提供资料支持。在影视制作中,注重思维、表达、形式、渠道和体制等多维度的创新,通过明星参与,把价值观的传播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核心。
  3.3 跨界融合行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多元化
  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可以借鉴流行文化传播方式,使其呈现青春化、流行化、时尚化的新面貌。例如《梦幻西游》游戏。一直致力于在虚拟的舞台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游戏内含有许多展现传统文化的玩法与剧情,这样的跨界玩法确实更容易走入年轻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要保护,就是要将希望寄托于年轻人。借助网络游戏传播文化内涵和价值观,最为简单且受众最广。
  除此之外,还可以与社交、餐饮、出行,时装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比如蓝印花布的非遗文化,就与现代流行时尚结合,在北京国际时装周上举办了展现东方艺术美的“被子·蓝染艺术展”活动,赢得了时尚业内人士与观众的一致好评。通过跨界融合,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他们能够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了解到喜欢,甚至到热爱,最终加入到我们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来。
  3.4 互联网技术升级,实现线上线下互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运用网络数字化技术和虚拟现实等技术进行传播。例如,3D版《清明上河图》让人身临其境,而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古代社会的场景,又比如“‘全景故宫’不仅可以带大家走进紫禁城,还能够走进宫殿内部,瞬时获取海棠盛开、大雪纷飞等美好体验”,这就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方式,体现了技术领域创新带来的神奇效果。人们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清晰地、全方位地参观和感受文化,这些都是网络优势,这些网络技术实现了分众化传播。既面向普通网民,也面向具备专业知识、具有专门兴趣的各类文化群体。
  3.5短视频直播,借着网络当网红
  之前,很多人对“非遗”这两个字的了解依然停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其的定义上,认为只有那些“供奉”在国家省市博物馆中的藏品才叫非遗。在如今的各大短视频平台上,非遗借着网络的东风成为新的时尚,抖音快手上涌现出了许多大红大紫的传统文化主播。曾经“藏于深闺无人知”,如今则借着网络当起了网红,直接面向着全世界展示非物质文化风采。这些在短视频平台走红的视频和段子,短短几十分钟的直播,就吸引的大量观众,不仅极大地拓展了观众覆盖面,也以便捷及时的方式满足了公众文化需求,实现了社会服务和自我推介的双赢。
  3.6 研发衍生产品,带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生活
  将传统民间工艺品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才能为古老艺术们赋予新的活力。为此可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设计为周边衍生产品。推出壁纸、玩具、挂饰等产品,并开设淘宝店铺,拼多多店铺,在电商市场上获得了消费者的肯定。真正将作品带进大众的日常生活。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使之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理念。
  4.结语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网络文化给非物质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走向网络带来了新契机。推动中华优秀非物质文化积极挺进网络文化阵地,以优秀非物质文化甘霖滋润网络空间,大力推进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思维在传承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中的应用,充分完全地挖掘出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的现代价值,为优秀非物質文化传承注入新的动力,从而构建利于现代、顺应时代、融会贯通的优秀非物质文化传承体系。借助”网络媒体“与世界各国文化接轨,以此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李贞,网络时代非遗传承离不开数字化和网络手段,人民网,2020.1.22
  [2]刘天琪,“互联网+非遗”大有可为,光明网,2017.9.28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造价行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管是算量还是组价,都由传统的手工计量、套价演变为利用造价软件进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数据的准确性。但对于园林造价工作而言,目前主流的造价软件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本文将对造价软件在园林造价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造价软件;园林造价  1 主流造价软件  1.1广联达软件  广联达是目前市面上运用得
期刊
摘 要:二胡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具有代表性的拉弦乐器,其在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点。陈耀星在二胡作品创作中对其演奏技法、创作内容进行优化,开创出军旅题材的二胡作品。因此,为深入研究二胡作品军旅风格艺术表现力,文章对陈耀星军旅风格二胡作品展开分析。借此在军旅风格二胡作品解读中,明确陈耀星该类二胡作品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陈耀星;军旅风格;二胡作品  引言  在二胡艺术体系中,陈耀星在二胡作品创作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并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文章通过对“互联网+”概念的描述及对读者阅读影响的梳理,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阅读推广的优势,就“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如何积极应对,直面挑战,顺应时代变革,用“互联网+”提升图书馆服务,创建适合读者现代阅读习惯的新型阅读服务模式进行了探讨,为提高、增强图书馆“互联网+”时代的服务水平、服务效能提
期刊
摘 要:现代主义发展在二十世纪初期一直到二战结束这段时期,它在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均有体现,像文学、艺术、哲学等等,都有着其不同的观念与精神。其中現代主义设计是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家具设计能够清晰的反应出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通过分析与研究现代主义家具设计代表人物及作品,总结其特征,了解发展历程,归纳其技术与材料,将其设计方法、设计理念运用到当代家具设计中。  关键词:现代主义;家具;设计 
期刊
摘 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对于建筑工程有着深远意义,勘察质量影响工程顺利施工和工程安全性。基于此,本文先分析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質量控制因素,进一步提出了地质勘察质量控制措施。以期能够加强勘察质量,提高勘察数据精准性,为建筑工程奠定稳定的基础,支持建筑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  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只是建筑工程的基础环节,但是影响着工程整体质量和安全。为保证勘察准确性,为
期刊
摘 要:空间具有三种空间形态,分别是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和灰空间,灰空间通常是过渡空间的一种说法,代表折在不同空间形式边缘存在的,从此到彼的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空间存在狼,这种形式是典型的灰空间。灰空间特性概括可以称之为跨界理论化界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对它的研究极大地会影响着现在的建筑发展和未来的设计发展。  关键词:灰空间;空间;建筑空间  一、前言  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在
期刊
摘 要:在当今的世界潮流大循环当中,文化相互交融结合,已然形成世界范围的大文化交流。以前具有特殊意义的代表和文化,也逐渐融合进这个世界的大潮流当中。而正是这世界潮流的推动,让各国各民族在保留自身民族服饰的精神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加深配饰的美感与其工艺的魅力。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可谓是历史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个民族经济文化的反应,更是在其中融入了本民族的精神寄托。它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中逐渐形成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于农耕社会的生产劳作,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让“非遗”的生存土壤不复从前,所以需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在当今社会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之路。属于“非遗”的蜡染技艺同样也面临着发展困境,以有“蜡染之乡”美誉的凤凰县为例,分析当地蜡染名人作为,期以对蜡染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县  一、凤凰蜡染介绍  湘西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凭借其别具一格
期刊
摘 要:山歌将歌曲,语言以及本地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具有口头语言文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的特性,使得山歌不仅具有文化遗产的人文研究和探索价值,同时也能起到艺术欣赏和社会服务的作用。吴歌以一种特殊的艺术风格反应当地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传统,反应劳动人民的真实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本文将主要围绕民间山歌的保护与传承而展开。  关键词:民间山歌;传承与保护;吴歌  山歌主要是下层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身意愿,
期刊
摘 要: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刘彻十六岁登基,为巩固皇权,汉武帝设置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  关键词:汉武帝;独尊儒术;霸王道杂之  一、汉代无为而治的背景  汉高祖在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