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的高职英语翻译教学

来源 :知音励志·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dewei6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论是翻译理论中的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指导英语翻译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存在问题的观察,结合翻译目的论,以期增强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英语翻译学习。
  【關键词】目的论;高职英语;翻译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增多,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愈发重要,各个行业对于英语人才的翻译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高职院校内进行的英语翻译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院校内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院不能够利用更为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等等,导致学生英语翻译水平不能很好地提高,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特色就在于提高学生英语运用技能,这就形成了教与学的矛盾。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英语翻译教学时应当基于本专业学生特点,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中进行正确教学,完成翻译教学的目标。
  1 目的论内涵概述
  目的论最早是由德国翻译学家弗米尔和赖斯创立,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翻译者所进行的任何翻译行为受翻译目的限制,而决定翻译目的的最终因素是翻译接收者,他们都有自身度特色背景与知识构成,所以对于翻译预期完成目标有着不同的期待和社交需求。
  目的论具有两大原则:第一,语内连贯原则,即翻译行文应当流畅通顺,通过一些背景知识的灌输与加入,给予译文受众更清晰的翻译内容。第二,忠实原则,即要忠于原著,要在翻译达成预期目的确保语句通顺的情况下,必须保证其中的有关原文的逻辑原则。
  目的论对于英语翻译有许多重要作用。首先,它突破了等值翻译的制约,也就是使翻译者能够依照灵活多变的现实情况开展翻译工作,而不是简单依照原文语句进行机械翻译。其次,它将翻译人员与读者联系起来,通过对读者的了解与定位充分发挥了翻译者的能动性,让翻译更加具有效率与针对性。最后,目的论的出现打破了意译与直译的隔阂,并很好地将二者结合起来,利用二者在翻译中的不同优势进行翻译工作,让翻译内容更加完善,同时目的论也为翻译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
  2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存在问题
  2.1 翻译教学模式僵化
  第一,课时缩短。由于高职院校不断的改革,英语翻译教学的课时有所缩短,这就造成了师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交流,加之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英语水平层次不齐,教师很难在较短课时内完成对所有人的关注,学生也不能很好地进行系统的英语翻译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失去对英语翻译学习的自信心。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所进行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仍延续传统,较为保守,教师仍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主导着全部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各种需求,学生对于各种翻译问题不能很好的理解,被动的接受教师所给出的译文,学生进行机械记忆,久而久之学生对于翻译学习产生惰性,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2.2 翻译教材较为单一
  第一,当前英语翻译教材普遍较少,内容较为滞后。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对于英语统编教材的重视远远大于英语翻译专业教材,英语翻译教材在市面上出现频率高不高,所包含的内容也较为落后,不能与时俱进,翻译材料与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学生无法感受到英语翻译的乐趣;第二,针对高职院校的英语翻译教材较少。当前英语翻译教材并没有根据不同院校特点进行编写,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培养院校,应当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所进行的英语翻译学习应当理论与实际并重,但在当前英语翻译教材并没有进行很好地细分。
  2.3 翻译教学工作者水平参差不齐
  翻译教学工作者不仅要有专业的翻译技巧和完备的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从宏观把握翻译理论,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翻译实践经验,能够将理论应用实践,更能从实践中升华理论。但在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内的翻译教学工作者自身能力欠缺,没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翻译技巧,在课堂实践中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4 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基础较弱
  高职院校相较普通高校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首先,高职院校学生词汇量水平不够。词汇是英语翻译的基础,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在词汇量的积累学习中不能够满足翻译需要,对于日常学习中的词汇解释需要借助电子词典等设备,形成依赖,翻译水平不能有效提高。其次,高职院校学生更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对于英语翻译理论的掌握不足,所以很多时候智能机械的进行等值翻译,翻译水平停留在较低阶段。
  3 目的论视角下对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反思
  3.1 重视翻译目的论的教学融入
  目的论所推崇的连贯、忠实原则能够对翻译教学提供宏观指导,旨在根据实际情况对翻译进行调整以符合现实需要,这种灵活多变的翻译形式是与高职教学培养目标相吻合的,高职学生应当掌握随机应变的专业技能,我们可以利用目的论进行教学的融入,针对不同的翻译对象的需要,应当在翻译教学中倡导不同的翻译方法,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可以使这种灵活的翻译策略应用于各种实际场合,通过将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使它们能够相辅相成,达到更为优质的翻译效果,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英语翻译教学应当进一步走进生活,让学生在不同交际场合对目的论进行实践,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英语翻译的实质内涵。
  3.2 基于目的论进行教学定位
  首先,高职院校翻译教育工作者应当转变教学思路,切实将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当前院校学生的英语实际能力状况,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立,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充分肯定翻译目的论的良好效果,积极运用该理论进行教学指导。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英语基础知识与实际交流背景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为学生普及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在不同背景下的不同翻译技巧。
  3.3 将目的论融入课堂教学
  目的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将文化融入翻译中,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目的论的有效指导,就要努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让学生能够将翻译放到大的文化背景中去。首先,运用多种手段在课堂中为学生普及相关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各种文化背景下翻译的不同,让学生能够树立起跨文化交流意识,更好地应对不同场合的翻译工作;其次,翻译课堂可以延伸至生活,通过夏令营、交换生等实际交流形式,让学生真正了解英语语言文化,帮助学生能够更灵活的解决翻译问题。   3.4 完善翻译教材
  首先,翻译教材应当更具实用性。当前英语教材通常是机械的以对等翻译为基础进行编写的,翻译过程几乎未涉及相关文化、环境因素,因此,英语翻译教材除了将直译作为内容之外,还要加入意译方式内容,将扩充、取舍、阐释、补充等方法根据不同情景进行演示说明,让学习者能够感受到不同背景下的不同翻译方式。其次,英语翻译教材编写应当更具有针对性。教材编写应当注重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特性,对教材进行分类编写,让高职院校学生能够拥有较普通院校更为专业的英语翻译教材。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内设不同专业,他们在未来会走入不同职业岗位,对于不同岗位英语翻译的要求也会不同,所以,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材应当更注重实践性,根据时代与岗位发展与时俱进,将更贴近生活的翻译材料纳入其中。
  4 提高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师的理论素质
  高职院校应当注重英语翻译的实践教学,首先应当提高自身对于英语翻译目的论的认识,通过对理论的学习更好地进行翻译实践,将自己所进行的有关于翻译的练习,例如直译与意义相结合、增译减译等以亲身经历讲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英语翻译的不同技巧。同时,教师应当及时总结目的论在应用于英语翻译教学指导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加深对于目的论的理解,将理论与现实翻译教学切实结合起来,探索出更加符合学生兴趣与学习需要的翻译技巧,在进行翻译教学指导的过程中也不断完善自身翻译教学体系。
  英语翻译本身是一项综合技能,其标准并非只有“信”、“达”、“雅”,而是需要我们在不同场合依据不同对象、客户进行相应的变通已达到更好地翻译效果。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为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论则是将原有的翻译理论进行转向,让学生能够在这个时代中进行更加有效的翻译工作。诚然,高职院校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思想、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对于英语翻译目的论的认识和应用都很不足,但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会对英语翻译产生工作更多思考,能够更好地依照目的论对学生进行英语翻译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小祎.功能翻译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09(04).
  [2]赵峰,屠立峰.专业教学环节的大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培养[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3]罗选民.中国的翻譯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04).
  [4]陈元骊.功能翻译理论的突破及启示[J]. 大学英语(学术版),2008(01).
  [5]卞建华,崔永禄.功能主义目的论在中国的引进、应用与研究(1987-2005)[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5).
  作者简介
  邓薇薇(1981-),女,江西省九江市人。研究生在读。现为九江职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
  作者单位
  九江职业大学文化旅游学院 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