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与科研已经成为大学的两项基本职能,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在民办高校中尤为重要。本文将针对民办高校的特殊性,提出“三位一体”教研机制,促进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民办高校的影响。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研机制;三位一体
一、 民办高校现状与面临的困境
自1978年恢复高考后,民办大学应运而生;截止2011年,我国民办高校有698所(含独立学院309所),在校生505.07万人,占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21.87% [1]。
民办高校规模的快速扩张,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相对较低,科研水平相对落后,社会认知度也有待提高;所以,民办高校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时,会受到各种各样不利条件的制约[2-4],如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对科研热情不高、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忽视学生的科研创新等问题。民办高校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唯有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社会知名度,形成良性循环。提升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设计很多方面,下面仅从师资角度,即如何处理教学科研的关系方面提出一点自己的想法。
二、“三位一体”教研机制
1、“三位一体”教研机制
所谓“三位一体”的教研机制,即教学、科研、企业培训互动融合,教学和科研共同提高的教研机制。如图1所示。在“三位”互动融合中,教师在教学中更新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要求教师本身应具有“双师型”的特点。所以教师需要到企业中接触实践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企业培训还能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科研工作不仅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够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增强学校的声誉,扩大学校的影响。“三位一体”互动融合,融合中提高。
图1 三位一体的教研机制
在“三位一体”的教研机制中,学校作为主体,需以灵活的思路建设教师队伍,聘请老教授与青年高层次人才结合的方式,提高学校的科研工作整体水平。学校要营造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氛围,支持鼓励教师对外学术交流。企业作为补充,教师在企业的学习,可大大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并将之带到课堂中,从而能够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民办高校,所招收来的生源大多分数比较低,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改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积极实行研究型、体验型、咨询型、辩论型、案例型、参与型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切入点”,让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事业发展舞台的有效途径。
重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首先要建设好一支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对实践教育的认识和实施实践教育的水平,为实践教学提供较为完备的条件,把实践学习全面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民办高校可根据每个教师的专业特长,派教师到不同的企业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根据专业特点,运用自如的选择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促进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师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带动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
三、总结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科研,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办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科研管理工作者和科研骨干教师的出色工作。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种种困境,民办高校教师面对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只有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的科研关系,探索新的教学科研模式,推动教学科研工作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深化和拓展教学科研的渠道和路径,提升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2] 朱中华.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水平的战略思考[J].高教探索.2008(2):68-70
[3] 方卉.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科研状况研究——以毕节学院教师科研状况为案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 杨春山、李晓峰.民办高校的新型教研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10):12-15
作者简介:
杨春山 (1975.5-), 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刘敏 (1980.11—),女,讲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研机制;三位一体
一、 民办高校现状与面临的困境
自1978年恢复高考后,民办大学应运而生;截止2011年,我国民办高校有698所(含独立学院309所),在校生505.07万人,占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21.87% [1]。
民办高校规模的快速扩张,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相对较低,科研水平相对落后,社会认知度也有待提高;所以,民办高校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时,会受到各种各样不利条件的制约[2-4],如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对科研热情不高、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忽视学生的科研创新等问题。民办高校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唯有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社会知名度,形成良性循环。提升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设计很多方面,下面仅从师资角度,即如何处理教学科研的关系方面提出一点自己的想法。
二、“三位一体”教研机制
1、“三位一体”教研机制
所谓“三位一体”的教研机制,即教学、科研、企业培训互动融合,教学和科研共同提高的教研机制。如图1所示。在“三位”互动融合中,教师在教学中更新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要求教师本身应具有“双师型”的特点。所以教师需要到企业中接触实践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企业培训还能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科研工作不仅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够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增强学校的声誉,扩大学校的影响。“三位一体”互动融合,融合中提高。
图1 三位一体的教研机制
在“三位一体”的教研机制中,学校作为主体,需以灵活的思路建设教师队伍,聘请老教授与青年高层次人才结合的方式,提高学校的科研工作整体水平。学校要营造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氛围,支持鼓励教师对外学术交流。企业作为补充,教师在企业的学习,可大大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并将之带到课堂中,从而能够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民办高校,所招收来的生源大多分数比较低,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改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积极实行研究型、体验型、咨询型、辩论型、案例型、参与型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切入点”,让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事业发展舞台的有效途径。
重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首先要建设好一支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对实践教育的认识和实施实践教育的水平,为实践教学提供较为完备的条件,把实践学习全面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民办高校可根据每个教师的专业特长,派教师到不同的企业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根据专业特点,运用自如的选择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促进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师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带动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
三、总结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科研,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办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科研管理工作者和科研骨干教师的出色工作。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种种困境,民办高校教师面对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只有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的科研关系,探索新的教学科研模式,推动教学科研工作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深化和拓展教学科研的渠道和路径,提升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2] 朱中华.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水平的战略思考[J].高教探索.2008(2):68-70
[3] 方卉.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科研状况研究——以毕节学院教师科研状况为案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 杨春山、李晓峰.民办高校的新型教研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10):12-15
作者简介:
杨春山 (1975.5-), 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刘敏 (1980.11—),女,讲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