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提高科学探究实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uraitru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物理课堂中通过优化情境创设、优化探究要素、探究形式设计、优化实验设计、优化学法与研究方法指导、优化多种教学手段组合运用、优化语言艺术等教学策略可以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科学探究 实效性
  科学探究的理念已在广大物理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并且指导着教师的教学。初中物理课呈现出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事实上,许多科学探究存在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中缺乏有效教学策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
  一、优化情境创设,提高科学探究实效性
  创设有效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个好的情境能引发学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进入有效的探究式课堂。例如在“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时,我取两个粗细差别不大的试管套起来,在它们的间隙中倒进些水,当把两支套着的试管忽然倒过来朝下时,学生认为细试管要掉到地上,可是细试管却徐徐上升,意外的结果有力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探究大气压存在的问题上。又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我将自己照镜子的过程录下来让学生看。在我照镜子过程中刻意将左右颠倒等常见像的特点表现出来,引起学生对像的关注,继而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平面镜成像问题。我认为如果将探究情景创设好,学生探究性学习才能是自主的、主动的,而不是在老师的指令下被动地参与。
  二、优化探究要素和探究形式设计,提高科学探究实效性
  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分为七个要素,我们不能机械运用,应该灵活处理,根据具体探究问题,对这七个要素进行组合、改变顺序、合理增减。例如在“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中,我的设计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把探究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及“分析与论证”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其他要素淡化一些。另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灵活采用多种探究形式,将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小组探究和个人探究、实验探究和演示探究、讨论探究和发现探究等方式灵活运用,以使科学探究更有效。
  三、优化实验设计,提高科学探究实效性
  如果将一些实验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更好地提高探究实效性。例如《压强》一课,课本用砖、海绵状泡沫塑料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是效果不佳,于是我把这个实验改为用矿泉水瓶、水、海绵做器材让学生探究实验,通过增减矿泉水瓶中水量和瓶底、瓶盖面积差异大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操作方便效果好;《物体的浮与沉》一课,先进行潜水艇模型实验,学生动手让自己的潜艇下沉、上浮,并说出自己的做法和理论依据。学生进一步思考、动手、总结得出物体浮沉的条件;《来自地球的力》一课,先让学生手举重物松手后重物向下运动探究重力方向。然后再由大砝码和小橡皮砸在纸上的效果不同探究重力也不同,进而想到质量影响重力,再经过实验探究得出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的结论。
  四、优化学法与研究方法指导,提高科学探究实效性
  探究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探究思维方法。巴甫洛夫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更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结果,而缺乏必要的科学素养,这需要教师给予科学引导。例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探究课中渗透怎样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呢?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是找到像,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在镜后找不到的,编者就注意用一个实物代替像的位置,找到一个等大的蜡烛来与像完全重合。通过研究两根蜡烛的关系研究像和物的关系,这样就需要用玻璃板而不是镜子。因为玻璃板既能看到像又能看到后面那支蜡烛移动的空间,这是它的第一个思维。第二,该实验中有的学生点燃了一支蜡烛,有的两支都点燃,甚至有的两支都不点燃。很显然点燃一支蜡烛,另外一支蜡烛和像重合的时候,看起来像被点燃一样,这种做法更有效。
  五、优化多种教学手段组合运用,提高科学探究实效性
  科学探究教学课堂容量大,如果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多种教学手段,协调地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之中,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信息技术与传统实验的整合。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我常将学生探究实验中容易出现的共性问题事先录下来。在交流评价过程中实况播放,起到对实验重要的补充和说明作用。同时压缩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突破传统教学的难点。例如在传统教学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原理的讲解是非常复杂的,这恰好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由多媒体演示其成像全过程,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便于理解和接受。
  3.学科间整合。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多种学科之间的整合,从而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
  六、优化语言艺术,提高科学探究实效性
  科学探究物理课堂教学语言要求严密准确、逻辑性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物理语言训练,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风气。另外,教师评价性语言对培养学生探究热情及养成健全人格都尤为重要。教师用“肯定、承认和赞扬”的语言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随着学生探究热情的高涨,科学探究的高收获是情理之中的事。
  以上是我在平时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反思,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大胆尝试和创新,努力寻找提高科学探究实效性的新途径,初中物理课堂一定会变得更生动有序,科学探究的实效性一定会更加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应用高频超声评价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处内膜增生与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超声进行动静脉内瘘超声检查的尿毒症患者36例.其中动
摘 要: 在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逐步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以合作的方式开展起来的学习活动更加彰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这种合作学习是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一种非常受关注的学习方式。作者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简单谈了一在实施合作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能够在不断实践中越发完善。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合作学习
摘 要: 初中地理课程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学生以后进入高中学习做准备,另一方面是为了普及基本地理常识,做一个现代化公民所必须具有的知识。而由于地理课程本身具有抽象、知识多而杂的特征,使得学生大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这就导致兴趣普遍丧失的现象。本文基于此探讨一些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兴趣。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兴趣 教学方法  一、引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对一个领域的爱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多是采用“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的模式,即“组、复、新、巩、布”而进行的。新的教学形势给地理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重建课堂结构,与教育变革精神相适应。建立新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一要考虑把地理教材中的文字、图像、训练三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得当地加以处理;二要恰当安排和实施“读、动、讲、练、评”几个课堂教学的环节。  1.读,是指在教师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在宫颈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2例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门诊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常规组34例
摘 要: 由于地理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学生对地理的概念、分布、规律和成因等内容多多少少会感到抽象、难以理解,且有些不利于教师的教。作者选取比较法从其常见的类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入手探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比较法这一问题。  关键词: 比较法 初中地理教学 教学应用  比较就是把不同事物加以对比,达到认识事物间区别的一种思维学习方法。因为地理学有综合性和区域性两大特征,加上地理教学内容广泛,地理事物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病例中的70例患者予以随机抽取,研究病例均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入院
Understanding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 is essential to constrain the compositions in the subduction zone and continental c
摘 要: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目前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物理教学 主体作用 教学策略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传统“一元化的教育”漠视学生个性和发展
摘 要: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和锻炼的关键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课程目标”的要求,而发散思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诠释了物理发散思维的内涵,提出了培养高中生物理发散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发散思维 培养策略  新课程标准的研制目的是培养出适合21世纪社会发展所需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