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养生“十忌”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00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忌久吃药。是药三分毒,常用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特别一些镇静药、止痛药、激素药易产生耐药性,服者常会不自觉地加大药量,使身体受到伤害,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二忌久悲叹。老年人最忌心生苦闷、寂寞、烦躁,心情的不舒畅让你度日如年,常发怒伤神、伤体,没有病也会生出病来,因而要调节情绪,莫忘“笑一笑,十年少”的道理。
  三忌久进补。老年人体质虚弱时,适当的进补可增强机体各方面的功能,增强免疫力,如過多的吃补药,易使体内新陈代谢变得紊乱;过多的补营养,也会使体内营养失去平衡,反而有损健康。
  四忌久无事。培养一些爱好,多参加一些活动,脑常用,身常动,有利增强体力,促进健康。如脑长期不用,手脚长期不动,身体各器官长期得不到锻拣,易使思维能力下降,动作笨拙迟缓、加速衰老。
  五忌久坐定。动静结合养生之道,久坐不动,并让身体保持一种姿势,血液循环不畅,肠胃消化不良,关节得不到伸展,肌肉得不到扩张,会坐出病来。
  六忌久赖床。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八小时,中午略休息为好。睡得过多会因缺水导致血液黏稠,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七忌久嗜瘾。凡事应有度,适当的玩乐有益身心,玩乐无度,通宵达旦的打牌、下棋,精神疲劳体力下降,会诱发疾病:暴饮暴食、烟酒无度、房事无节,更会危害健康,造成不可挽回之损失。
  八忌离群。老年人如长期呆在家中,少于交际,长此下去,心理状况便会恶化。因而老年人应走出家门,融人社会,积极参加各种形式之社会活动,广交朋友,多与他人接触交流,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化解各种不良的心理和精神刺激。
  九忌久住院。老年人当某些疾病发作时,不住院治疗是不行的,但病情稳定后,应在医生建议下及时出院,因老年人体弱抵抗力差,医院是多种疾病患者聚集处,易发生交叉感染。
  十忌久过劳。人老要服老,不做力不从心的事,锻炼时运动量也要适度。适度运动又会休息,才能抗御衰老,延长寿命。
其他文献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陈国斌    日寇侵华似恶狼,生民涂炭失家乡。  金陵屠杀千秋恨,血染神州满目疮。  抗战八年雪国耻,雄师百万奋沙场。  英雄灭敌惊环宇,还我河山壮志扬。    敬贺谢孝思先生百岁寿辰● 杨大年    (一)  万卷读书万里行,姑苏移藉寄深情。  星辉南极尊人瑞,德艺双馨仰典型。    (二)  经师未必易求干,此日人师遭更难。  拜谒不忘书室雅,春风如坐每清欢。  
期刊
长期从事电脑操作的人,由于受到电磁场、X射线和荧光屏光线的影响,同时显示器内高电压产生臭氧形成了空气污染,很容易出现头昏、失眠、乏力、记忆力、视力下降,眼睛发胀、干涩、发痒、畏光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电脑病”。长时间看荧光屏,还会由于人眼视网膜上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消耗过多,引起视力的暂时下降。而食用相关的抗脑体疲劳营养食品和明目食品有助于防治“电脑病”。  茶饮  茶能防止视力衰退和恢复视力。国际
期刊
从1965年算起,到 2005年止,我到贵州已整40年。虽然有许多事值得回忆,但最值得回忆的还是头一年。就是努力作好支黔干部与本地干部的团结工作,共建美好的贵州。  1964年,我原在武汉市农委工作。该年的11月份,组织上找我谈话说:“贵州出了问题,不搞社会主义,要搞资本主义,中央决定在全国选调两千干部,支援贵州。省委决定派你和二十多位同志支援贵州,你去不去?”虽然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
期刊
老爸脖子上桂了一张红色“胸卡”。它是大哥设计制作的:深蓝色的缎带,塑料外壳里面,一張十厘米见方的红色卡纸,上面是大哥用电脑打字机打的几行字:“好心人:家父阮有福,育有六个子女,现已年近/峋,患有耳聋、高血压、冠心病,若您发现他有不适,请速电告知其子女,六个子女都乐意为父亲承担各项费用。谢谢!”反面附六个子女的手机和办公,住宅电话。  心里好感动,小小一张卡凝聚着大哥对父亲的一片孝心。老爸至今和最小
期刊
(一)  老有所学豪情纵,  壮志挥毫展雄风。  墨象气韵生异趣,  遨游学海乐无穷。  (二)  学海无涯苦作舟,  晚年学习何所求。  增长知识身心健,  余热生辉壮志酬。    客游黔灵山    四季常青黔灵山,  八方游客喜赏观。  天然风景这边好,  空气清新润心田。  客去意留思往返;  重游漫步细观看。  时逢春到景更美,  林绿花妍碧空蓝。    赞连战●周毓修    连战先生继先
期刊
人生苦乐共在,可有的人遇苦总是不能自我解脱,不会努力避开:而乐就近在身边,却又不会拾取、享受。为让自己时时有个好心情,促进健康,就要学会避苦拾乐。  老夫我今年75岁,“聋龄”16年。电话早向我“拜拜”,手机更与我无缘,难以与人对话、沟通,简直就是个会说话的“哑巴”。信息不灵,反馈难得,就又成了个不傻的“呆子”。人家三五几人有说有笑,其乐多多,我却总是搭不上腔靠边站,又典型的“孤家寡人”一个。别人
期刊
退休前我是东至县一名中层领导干部,退休后虽然没有了具体工作岗位,但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我想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再为党和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组织上好像摸透了我的心思,根据我过去干过政研工作并爱写点小文章的特点,破例地聘用我为县委特约调研员,经常下乡去搞一些农村经济政策方面的调查研究。2001年省委部署排查扶贫攻坚乡村,我就向县委政研室提议到革命老区高山乡高山村去做一些调查,领导采纳
期刊
走过了人生的风风火火,交过了无数的朋友。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大浪淘沙,经过时间流水的清洗,经过利与害的冲淡,那些出出进进,来来往往,台上台下,幕起幕落的朋友,“那些真朋友、假朋友、有钱的朋友,当官的朋友,便像一次性用具一样,随用随丢,最后留下来的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清淡如水的老友。  老友“知天命”、“不逾矩”,读懂了托尔斯泰的名言:“财富并非永久的朋友,但朋友却是永久的财富。”悟透了孔夫子的
期刊
常言道:忙思闲,闲生烦。你看,有些人在位时盼清闲,退休后无所事事,郁郁寡欢;干啥都不合意,看啥都不顺眼;孤寂烦躁,闷出病来。  由此看,“闲”并非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倒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弄不好还真影响情绪,影响健康。说实话,退休后,肩上少了担子,日常少了应酬,生活少了约束,天地变小了,视野变窄了,家务变多了,是有些不适应、不习惯,难免生出烦闷。但只要转换角色,调适心态,走出过去的自我,溶入新的生活
期刊
一提到乌镇,许多人都知道那是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沈雁冰)先生的故里。它在浙江省的桐乡,与江、浙、沪的周庄、同里、角直、南浔、西塘并称为“江南六大古镇”。如今,中外游人如织,趋之若骛,除了其保存完好的水乡民居风韵,是“人家尽枕河”的典范,更主要的还是出于对茅公的崇敬。  半个世纪前,我读《春蚕》、《林家铺子》等小说,就知道乌镇这个镇市了。尽管它离我的故乡常州并不远,乘大巴只需两个多小时,可多年辗转在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