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创设生动的导语、创新阅读课的形式和方法、创设阅读的空间、创设阅读的时间、诱导阅读的渴望、帮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就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
引言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习需求的内在驱动力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乐知者”。而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便可达成,而要不断地激发兴趣,并使兴趣不断地发展,而达成阅读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的阅读倾向于快乐的、新奇的、幻想的、诙谐的、趣味性浓郁的文学作品。童话和儿童故事等儿童文学的作品情节曲折、起伏、悬念倍出,能点燃学生阅读的欲望。儿童文学作品中,无论是童话、故事、诗歌都是作者丰富的想像力的集合与体现。小学生处于一个爱幻想的心理年龄,他们渴望完美的故事结局,渴望英雄主义,渴望自己成为童话中的主角。儿童文学为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供了一个舞台,培养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
1、创设生动的导语
导语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如果导语设计得好,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赢得“开门红”。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导语,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因此精心设计好一个导语,因势利导,那么上课一开始就能扣住学生的探究心理,激发其兴趣,活跃其思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新阅读课的形式和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注重儿童阅读的渗透,实现“读———唱、读———思、读———疑、读———写”相结合,使儿童文学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在读唱结合法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充分发挥歌唱的作用,把儿歌、绕口令、经典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思结合法中,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读疑结合法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已有材料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引导学生个性化表达、自主表达、真实表达、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读促写”、“读写互动”,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融为一体。同时,通过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最佳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阅读需求获得“解放”。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可对传统的“秧田式”学生座位分布变为“双翼式”和“半圆式”,即将课桌椅排成二行,像一只鸟飞行的翅膀,或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学生的桌椅摆成一个半圆形,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互动,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搭建平台。教师可将儿童文学作为素材,组织课堂游戏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语言艺术的理解,也可通过召开和举行“读书汇报大会”、“故事大奖赛”、“角色游戲扮演”、“辩论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
3、创设阅读的空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教师还可以提供图书阅览室,内藏足够的可供阅读的图书,配置足够容纳量的书桌。教室四壁张贴关于读书方面的标语,如“好读书,读好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大量标语充斥在学生的视野,经常看到或诵读到,都会激发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对于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教师要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像“小书迷”、“小博士”、“成语大王”、“字典通”等这些称号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其次,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让学生轻松的阅读,就是让学生在没有过高要求、没有过重压力的环境下阅读。只要学生愿意读,无论他们的收获是大是小,教师都要给予大力的表扬。
4、创设阅读的时间
低年级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及时督促指引,如在家设立“亲子共读”时间,既能保证阅读时间,又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老师在校设立晨读、午读时间,老师也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
5、诱导阅读的渴望
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每两周安排一次班队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1~2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必须从别人那里“取经”,或者要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才能有东西讲,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还可以在班中设立了“阅读章”,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天读一点课外书,读给老师或家长听,一本书读完了,请他们写上看法,即可得到一枚“阅读章”。在每两周一次的“阅读展示赛”上,朗读自己读过的文章、故事,展示合格,即可得到一张“阅读证书”。还有,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6、帮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选择读物内容要健康,要选择与学生兴趣相符合的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很强,对感兴趣的事物会愉快地去探究,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因此,帮助小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就特别重要,学生只有对教师所选的读物感兴趣,才会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思考。大多数儿童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其好奇心的驱使,可向学生推荐《海底两万里》、《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书籍,如低年级学生适宜读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等,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也较丰富,教师可引导他们读一些游记、传记、散文、探险、科幻类的儿童文学读物。
总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是无穷尽的,只要我们老师有大胆的创新精神,一定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广西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
引言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习需求的内在驱动力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乐知者”。而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便可达成,而要不断地激发兴趣,并使兴趣不断地发展,而达成阅读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的阅读倾向于快乐的、新奇的、幻想的、诙谐的、趣味性浓郁的文学作品。童话和儿童故事等儿童文学的作品情节曲折、起伏、悬念倍出,能点燃学生阅读的欲望。儿童文学作品中,无论是童话、故事、诗歌都是作者丰富的想像力的集合与体现。小学生处于一个爱幻想的心理年龄,他们渴望完美的故事结局,渴望英雄主义,渴望自己成为童话中的主角。儿童文学为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供了一个舞台,培养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
1、创设生动的导语
导语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如果导语设计得好,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赢得“开门红”。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导语,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因此精心设计好一个导语,因势利导,那么上课一开始就能扣住学生的探究心理,激发其兴趣,活跃其思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新阅读课的形式和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注重儿童阅读的渗透,实现“读———唱、读———思、读———疑、读———写”相结合,使儿童文学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在读唱结合法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充分发挥歌唱的作用,把儿歌、绕口令、经典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思结合法中,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读疑结合法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已有材料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引导学生个性化表达、自主表达、真实表达、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读促写”、“读写互动”,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融为一体。同时,通过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最佳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阅读需求获得“解放”。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可对传统的“秧田式”学生座位分布变为“双翼式”和“半圆式”,即将课桌椅排成二行,像一只鸟飞行的翅膀,或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学生的桌椅摆成一个半圆形,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互动,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搭建平台。教师可将儿童文学作为素材,组织课堂游戏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语言艺术的理解,也可通过召开和举行“读书汇报大会”、“故事大奖赛”、“角色游戲扮演”、“辩论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
3、创设阅读的空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教师还可以提供图书阅览室,内藏足够的可供阅读的图书,配置足够容纳量的书桌。教室四壁张贴关于读书方面的标语,如“好读书,读好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大量标语充斥在学生的视野,经常看到或诵读到,都会激发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对于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教师要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像“小书迷”、“小博士”、“成语大王”、“字典通”等这些称号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其次,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让学生轻松的阅读,就是让学生在没有过高要求、没有过重压力的环境下阅读。只要学生愿意读,无论他们的收获是大是小,教师都要给予大力的表扬。
4、创设阅读的时间
低年级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及时督促指引,如在家设立“亲子共读”时间,既能保证阅读时间,又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老师在校设立晨读、午读时间,老师也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
5、诱导阅读的渴望
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每两周安排一次班队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1~2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必须从别人那里“取经”,或者要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才能有东西讲,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还可以在班中设立了“阅读章”,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天读一点课外书,读给老师或家长听,一本书读完了,请他们写上看法,即可得到一枚“阅读章”。在每两周一次的“阅读展示赛”上,朗读自己读过的文章、故事,展示合格,即可得到一张“阅读证书”。还有,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6、帮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选择读物内容要健康,要选择与学生兴趣相符合的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很强,对感兴趣的事物会愉快地去探究,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因此,帮助小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就特别重要,学生只有对教师所选的读物感兴趣,才会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思考。大多数儿童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其好奇心的驱使,可向学生推荐《海底两万里》、《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书籍,如低年级学生适宜读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等,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也较丰富,教师可引导他们读一些游记、传记、散文、探险、科幻类的儿童文学读物。
总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是无穷尽的,只要我们老师有大胆的创新精神,一定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广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