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中的生存悖谬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y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石黑一雄2009年推出的短篇小说集《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讲述了有关音乐的五个故事。石黑一雄以其惯用的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展示了故事中人物生命的悖谬,体现了他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的反思,《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是一部别具美学内涵的短篇小说集。
  关键词:石黑一雄 《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 悖谬 生存状态
  引言
  当代著名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200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小说的五个故事都和音乐相关,这与石黑一雄自身对音乐的偏好有直接关联。石黑一雄酷爱爵士乐,音乐一直是石黑一雄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其作品中的一个特色。年轻的他曾经留着长发,带着吉他,背着背包游走美国,梦想当一名摇滚歌手,然而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并不被看好。当28岁发表处女作小说获得成功时,石黑一雄才确定自己的才华在于写作,文学才是传达他思想的更好“载体”,而非音乐创作。如今,石黑一雄以作家闻名,但是依然热爱音乐,音乐是他每部作品里面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是石黑一雄出版的第一部短片小说,以五个故事刻画了当今音乐人的生存悖谬:风光不再的过气老歌手、遭遇婚姻危机的美国老歌爱好者中年夫妻、郁郁不得志的餐厅乐手、为求出名被迫整容的萨克斯手、孤芳自赏的大提琴手等,故事里的人都是音乐家或者音乐爱好者,音乐是他们人生的导航,然而生存的不易和生活的无奈让他对音乐的激情和执着不得不屈服于现实。与之前的作品一样,石黑一雄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在精确真实的描写之中加入夸张与荒诞的成分,将其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思融入《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从而引起众多生活在现代困境中的读者的共鸣和反思。
  一 生存的悖谬
  小说集第一篇《伤心情歌手》用第一人称讲述了过气歌手托尼·加德纳的故事,加德纳又向“我”讲述了妻子琳迪的故事,小说用这种套嵌式的叙事结构向读者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我”是一名在威尼斯的广场和咖啡厅客串的业余吉他演奏者,在一次演出活动中邂逅了母亲的偶像托尼·加德纳和他的妻子琳迪。加德纳曾经是好莱坞大歌星,他和他的歌曲曾经红极一时。他和妻子琳迪结婚27年,感情颇好。然后现在名气不再的加德纳却要重返歌坛,而他们的婚姻却成了他重闯歌坛的绊脚石。为了像那些至今活跃在歌坛的同辈人一样“每一个都再婚、每一个都牵着年轻的妻子”,他将被迫结束与妻子经营了27年的婚姻。加德纳陪琳迪来到他们度蜜月的城市威尼斯,计划用演奏情歌的方式打动即将分手的妻子。然而他的演唱,仿佛是一曲无奈的绝唱:他和妻子仍然爱着对方,却因为自己要重返歌坛而不得不离婚,悲伤和无奈在他为琳迪的窗下演唱中尽显无疑。然而,加德纳不甘心余生悄然隐退娱乐圈,他想重返歌坛,为此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婚姻。加德纳对“我”叹气说到:
  “我不再是大明星了。如今的我可以接受现实,慢慢隐退,生活在过去的荣耀之上。但我可以说,不,我还没玩完呢。换句话说,我的朋友,我可以重返歌坛。很多像我这样的人,甚至还不如我的人,都这么做了……”
  从加德纳的叙述中,读者了解了琳迪的故事:外貌出众、颇具心机的琳迪从小一心想嫁给明星,从19岁离开家到六年后想方设法嫁给歌星迪诺,然后又甩掉迪诺嫁给更红的明星加德纳,琳迪的整个人生都受控于嫁给明星这个目标。然而在琳迪五十多岁的时候,当她和丈夫依然彼此深爱地方的时候,丈夫加德纳却为了重返歌坛决定和她离婚。石黑一雄以其惯用的叙述和反讽手法,用琳迪生命的悖谬显示了当代社会个体的无助,用加德纳生命的悖谬揭示了在媒体时代遭遇困境的个人主义似乎也难觅出路。在感叹和同情他们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他们为什么要为了某些社会性的需求而牺牲个人的需求,甚至是牺牲爱情和婚姻?这是个人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石黑一雄用这样一个故事冲击着当代人日益被动的思维。
  第四篇《小夜曲》讲述了音乐才华横溢的萨克斯手史蒂夫的故事。史蒂夫一直坚持做自己的音乐,然而由于长相平平,一直无法取得音乐事业上的成功,十几年的弹奏和创作碌碌无为。史蒂夫受经纪人和周围人的怂恿,为了职业生涯的包装,无奈地走上了整容的道路,在他还在为是否需要整容犹豫不决的时候,在整容医院,他偶遇了第一篇小说《伤心情歌手》中加纳德的妻子琳迪。和加德纳离婚后,琳迪为了再次嫁给明星,选择了第三次整容手术。在与琳迪的交谈中,史蒂夫不再质疑整容的决定。因为他从琳迪的故事中意识到了当代演艺圈的生存法则:一个成功周旋在演艺圈的人,靠的不是才能,而是外形和人际。
  一个执着于音乐理念和修养的萨克斯手,在短短的几星期就认同了世俗的价值观,认为整容可以成为自己音乐生涯的转折点,帮助他实现明星梦,这无疑是对当代人生存困境的讽刺和悲鸣。石黑一雄用一场由包装艺术引发的闹剧揭示了当代艺术家的生存状态:艺术家们为了艺术圈的名利终究抛弃坚守的爱情和理想,热衷于包装、制造绯闻等,一切看起来理所当然,却充满讽刺。石黑一雄用史蒂夫生存的悖谬折射了当代艺术家的生存困境,令读者深思。
  二 理想与现实的悖谬
  《不论下雨或晴天》被很多评论家视为一场“闹剧”。小说主人公“我”是美国老歌爱好者,快50岁了,人生却一无所获。做客于一对面临着情感危机的老情侣查理夫妇家时,“我”用煮破靴子的气味、像狗一样在地上爬等行为制造有狗入室捣乱的现场感,以便掩饰偷窥好友妻子日记本的尴尬。实为可笑,更令人觉得可怜。表面上“我”是失败者,查理夫妇是成功人士,有收入丰厚的工作,有温馨的房子,但他们的内心的脆弱更令读者感到悲悯。小说中描写到,他们的家就像是个“艺术展”:
  “查理,我要百叶窗干吗?”那一次我问道。“醒来的时候我想看见外面。窗帘就可以了。”
  “这些百叶窗是瑞士的,”他这么回答,好像这就说明了一切。
  一味追求物质,内心却不感到满足。能给埃米莉带来心灵慰藉的却是那些查理不让她听的老唱片。小说题目《不论下雨或晴天》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著名歌手雷·查尔斯的经典歌曲,小说讲述的故事正如乐曲蓝调节奏,低缓优雅,忧伤坚定。石黑一雄用一场闹剧向读者展示了老歌爱好者“我”在现实中的凄惨状况和在老歌中体味人生残留温存的忧伤和无奈,颇具讽刺。   小说《莫尔文山》中,“我”是一位热衷于创作的歌手,在无数次试音碰壁之后,万般无奈下来到姐姐玛吉开在莫文尔山的小饭馆里边打工边写歌,过着甚是不顺心的生活。在此期间,“我”结识了一对来自德国生活同样不如意的上了年纪的夫妇,他们是巡回表演的乐手,常年周游欧洲各国,以音乐为生。在交流中得知,这对夫妇为了生计,不得不投观众所好,经常表演在广场、饭店等场所表演一些低俗的音乐。现实让这对夫妻产生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隔阂:丈夫蒂洛依然执着于梦想,而妻子却开始质疑人生,怀疑生活的不如意摧毁了丈夫的才华。她对“我”说:
  “如果蒂洛在这,他会对你说,永远别灰心。他会说你一定要回到伦敦试着组建自己的乐队。你一定会成功的。蒂洛会这么说的……我也会这么说。因为你既年轻又有才华。可是我不那么肯定。生活总是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如果那是你的梦想……可我不应该说这些。我不是你的好榜样。”
  生存的困境摧残了蒂洛的音乐才华,也正在磨灭“我”对音乐的创作热情。当代艺术圈里音乐人面对生存的困境,长期从事于违心的工作,而离自己热爱的音乐事业越来越远,时光慢慢褪去的不光是他们的青春,还有他们对音乐的执着和才华,甚至是他们背后的家庭和爱情。读者在阅读体会这些音乐人的生活困境时,不禁会反思自己的人生和生存困境,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对生活的妥协,从而引起无限共鸣。
  《大提琴手》的主人公蒂博尔是一名匈牙利大提琴手,对音乐有着执着的追求,并且乐观、上进。蒂博尔虽然出师名门,但是他的大提琴演奏技巧却总是不太理想,因而至今仍在咖啡馆等小场所做小型表演。当旅游到意大利的埃洛伊斯听到了蒂博尔的音乐之后,看到了他的才华,同时也觉察到了他大提琴演奏的不足,这位女“知音”后来每天指导他练琴,帮他突破了瓶颈。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埃洛伊斯从11岁之后就从没摸过大提琴,因为她从未遇到过“优秀的”、“真正懂她”的老师。为了保护她的音乐天赋,她宁愿什么也不学。如今,人到中年的她在旅途中遇到蒂博尔,用她的音乐天赋完善了蒂博尔的大提琴技巧,提升了他的音乐品质。然后他们的命运却没能走到一起:蒂博尔为了生计接受了一家五星级酒店演奏的工作,结束了埃洛伊斯的指导;带有母性色彩的埃洛伊斯最后嫁给了一个不懂音乐的商人。蒂博尔对音乐的执着被生活慢慢磨灭,最后他连一名通俗的歌手都不是了。故事的结局是令人遗憾的,艺术界里始终都没有出现过蒂博尔和埃洛伊斯的身影和琴声。
  在这3个故事当中,石黑一雄用简单而荒诞的叙述展示了现代人面对理想与现实悖谬时的无奈和绝望。当自己对理想的激情和执着长期受挫时,当自己的人生四处碰壁时,当自己的执着一再被否定时,这些有音乐天赋的人开始犹豫:坚持还是放弃?这是一个艰难而折磨人的决定。正如译者张晓意在书中所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满腹的才华得不到施展和认可,这些才华反而成了最折磨人的东西”。二十多年前石黑一雄选择了放弃音乐创作,走文学之路,然而他对音乐的挚爱却不曾退去,石黑一雄文笔中流露出来的对作品中人物悖谬人生的悲悯之情处处可见,这也许是石黑一雄对自己当年做音乐创作不被看好而不得不放弃自己音乐之路的无奈的委婉表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因为现实放弃了自己的某些理想和追求,过着郁郁不得志的生活。尤其是那些没有能力改变环境、只能适应环境的普通个体的命运,往往在理想和现实面悖谬之间迷失了自我。石黑一雄用他的作品引起读者的共鸣,冲击着我们日益被动的思维,引导我们对现代生活状态进行深刻的反思。
  结语
  石黑一雄的小说集《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情,是一部颇受好评的短篇小说集。石黑一雄以其惯用的“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分别描述了5个故事中人物荒诞悖谬的人生困境,从而展现人类生存困境,揭示现代社会对人性的戕害。石黑一雄以忧伤、悲凉的音乐节奏,讲述了不同音乐艺术人的人生故事,谱写成一曲发人深思的小夜曲。小说题目中的“黄昏”体现了他对当代艺术家生存状态的忧伤和失望。石黑一雄通过小说中一个个与音乐相关人物生命的悖谬,体现了他作品中一贯的主题: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的反思。
  注:本文系2012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科研项目:石黑一雄作品中的生态反乌托邦思想研究,A30XK121106;2013年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项目:英语语言文学重点学科,XXKPY1309。
  参考文献:
  [1] Pearson,Amber.Short Stories [N].Daily Mail,2009-06-26.
  [2] 石黑一雄,张晓意译:《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3] 张伯权:《卡夫卡寓言和格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王红丽,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2012年4月6日,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新品发布会暨“进入中国三十周年庆祝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召开。自1982年进入中国市场至今,赛默飞秉承“植根中国,服务中国”
摘要 《纳棺夫日记》是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获奖影片《入殓师》的原著。此书以作者青木新门从事纳棺工作四十年来的日记为基础整理而成,记录了纳棺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通过面对生死时的表现分析世人的生死观,并结合佛教理论以及曾有濒死经历之人的真实感受阐述了作者独特的生死观。  关键词:《纳棺夫日记》 生死观 生死一如 开悟  一 关于青木新门和《纳棺夫日记》  青木新门出生于日本富山县,曾经营过咖啡馆。
乌托邦化的形象建构具有“社会颠覆功能”。它质疑本国现有的秩序,向往与本国完全不同的乐园般的社会模本。对异国文明的肯定与追求,对本国现实的否定与厌恶是这类形象的特征
“开元寺到了!”车上有人说。1993年,中国刚开放不久,我到厦门大学进修,课程结束后,为了寻根,一家人在没有高速公路的情况下,辗转乘车摇晃到惠安。平日在槟城,各自开车上班、
由冶金部生产司地方中小办召开的高炉球式热风炉和煤气布袋除尘技术应用、完善、升级研讨会,于1990年9月2~7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来自全国各有关企事业50个单位的104名代
欧洲粉末冶金协会(EPMA)决定授予三项产品“粉末冶金革新奖”。EPMA奖进一步证明了粉末冶金技术能够在开发新产品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而这些产品用传统加工方法生产几乎是不可
一雷蒙德·卡佛属于那种以少胜多的短篇小说家。他在短短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不算多的71篇短篇小说和300多首诗歌,还有一点散文和随笔,然后,50岁就因为肺癌而离开了这个艰难
法国索拉克公司敦刻尔克厂4号高炉,炉容为3650m~3,炉缸直径14m,有风口40个,铁口4个,于1987年11月投产。该高炉1990年7月综合燃料比445kg/t铁,其中冶金焦(>25mm)270kg/t铁,碎
1990年11月1~4日,本标准在徐州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装备局主持的有色总公司铝冶炼企业能耗标准审定会议审定通过。1992年4月按(92)中色科字第0148号关于发布《铝冶炼产
据美国媒体3月18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目前正在着手一项大规模研究,以探究含有黑巧克力中营养成分可可黄烷醇的药片是否可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和中风。这项研究的试验药片中所含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