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漫话二则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gu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人的瓷器情结
  
  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航海业快速发展,东方各国的工艺品开始涌入欧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龙泉青瓷在法国登场。龙泉冰肌玉骨的青色使法国人惊讶不已,他们手捧着龙泉青瓷,眼睛充满着疑惑,泥土放入火中,怎么能烧出这么靓丽的青色来?这简直是一个奇迹。他们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如玉类银的硬质瓷器(那时欧洲人仅仅能生产出一种介乎于陶与瓷之间的陶质瓷器)。当时法国正上演名剧《牧羊女》,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使法国人倾倒,于是法国人索性称中国的龙泉青瓷为“雪拉同”。这显然是一种由衷的赞美。之后中国瓷器迅速占领了这个国家上流人家的厅堂,长时期地成了贵族争相攀比的器物。造成这样的局面,“雪拉同”承担了重要的角色,且在许多欧洲人眼里,“雪拉同”成了中国瓷器的象征。
  中国瓷器与当时欧洲主要的观赏工艺品金银器相比,欧洲人认为中国瓷器更为简洁,更接近自然,更富有诗意。欧洲人为了表示对中国瓷器的永久赞美,称中国为瓷器之国,这已经是全球皆知。硬质瓷器虽然精美,观赏性强,但她像一个容易受伤害的东方少女,欧洲人就用他们珍贵的金或银做成支架,来保护她们。这样加固供养,就可永久性地观赏。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人首先通过欣赏瓷器来认识中国的。由于欧洲各国十分珍爱中国瓷器,至使瓷器的价值超过黄金,因而成为财富、地位、品位的象征。德国奥古斯特二世曾于1717年以600名全副武装的萨克森骑兵换取普鲁士帝国腓特烈·威廉一世的127个中国瓷器,其价值相当27000塔里尔(德国古银币)。这能够称得上当时欧洲人最大的中国瓷器情结。当今,1999年4月,香港苏富比把拳头一般大的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到2900万港币,创世界瓷器之最高记录;2000年,苏富比把嘉靖五彩盖罐拍到4400万港币,又破了世界记录;之后唐三彩马拍卖到了5000万人民币,清朝雍正橄榄瓶拍卖到4500万人民币,宋朝汝窑瓷器在美国拍卖到近6000万人民币,等等,令全球震惊。这些重量级瓷器多数被欧洲人拍走,可见欧洲人的中国瓷器情结延续至今,这个情结同时也抬高了中国古董艺术品的经济价值。
  
  文物市场的“新、假、破”
  
  中国文物拍卖价格越来越高,跟随而至的就是大量仿品,这在全世界的文物市场,都很普遍。而中国文物市场赝品充斥的现象却更加厉害。了解这一点,对于刚开始投资古董艺术品的读者而言十分重要。眼下的文物市场状况全国是一律的“新加坡”,即“新”、“假”、“破”占统治局面,连全国最大的两个文物市场:北京潘家园、上海城隍庙,俱是如此。所谓:“新”,即古玩市场一半是新的工艺品,以新充旧;所谓“假”,就是仿品,赝品,以假当真,蒙骗初涉古玩界的爱好者;所谓“破”,即使是真品,也大半是破损的。
  为什么古玩市场被赝品、新品垄断,原因很简单,新品、赝品一旦蒙骗成功,即是暴利。比如一件清朝乾隆的青花瓶子,新仿不过是几十元的成本,一旦蒙骗成功,就可卖到几万,甚至是几十万的高价。全国各地的造假已经成为一支强有力的“产业”,有的地方受当地政府保护,成为黑色投资领域,与正常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分庭抗礼。并不夸张地说,“造假工作者”的造假热情,工作态度之认真,足以能评上劳模。他们挖空心思地造假,凭借高科技的力量,造得越逼真,赚大钱的可能性越大。他们的“作品”,常常使老资格的鉴赏家“吃药”,把赝品看作了真品。以致某博物馆的陶瓷专家花了公家的几百万钱购买了十几件官窑瓷器,结果全是高仿赝品。前些年,全国书画鉴赏界的两大顶级人物谢稚柳、徐邦达,在判定张大千的画之后,出现截然相反的意见,一人看真,一人看假,成为轰动全世界的事件,这一尴尬事,令各界瞠目结舌,也给收藏家出了难题。张大千的画,真的,就是几百万,可换几套房子,赝了,不过几十元,只能买一堆废纸。顶级专家开的金口,岂是儿戏?!
  从以上事件看出,造假已经到了极高的水平,因此如何识别赝品,就成了读者、收藏者最关心的话题。投资古玩艺术品,当然是一个很好的理财途径,只要买进真的古董,保值升值是肯定的;倘若买进了赝品,自然谈不上保值升值,还要吃亏。因此投资者必须谨慎,在不熟悉古董的情况下,若要投资,必须先请专家把眼。
  
  赏析知识
  
  金银制品是如何制作的
  文/施远
  
  唐代是金银器的时代,是中国金银器艺术的颠峰。无论周秦以邈、汉魏以远,即如宋元之巧、明清之工,金银器的制作都不能与唐朝媲美。金银器不仅是大唐盛世工艺美术的主流和代表,更是当时中西文化、技术交流的载体和象征。
  唐朝的金银器制作,属于成型范畴的主要有铸造、铆接、焊接、切削、镟削等工艺,用于装饰的则有鎏金、掐丝、錾刻、镂雕、抛光等技法,而运用最广的捶揲技术既可以制作器物的形体,也可以制作装饰纹样。
  唐朝金银器中盘、碗、杯、碟等大多用捶揲技术制作。这一技术充分利用金银质地柔软的特点,逐渐捶击金银板片,使其按设计延展为需要的形状。形制简单、内腹平浅的器皿可以直接捶制,复杂的造型则需分别捶出各个部分,然后焊接在一起。在金银片材下衬以预制的底模再加捶击,可制成规定的造型和图案,故又称此工艺为模冲。制成的纹饰正面凸起同浮雕,当时把这种效果叫做“隐起”。
其他文献
一个怀揣200美金,一个以满分的托福成绩获得全额奖学金赴美国攻读经济学硕士,一个经历了酸甜苦辣最后在华尔街的金融大舞台上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上海小子——谭健飞,最近在上海参加了他的《华尔街的激情岁月》的新书座谈会。  回顾谭健飞的成功经历,有一些值得广大经营者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为自己设计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并锲而不舍谭健飞在大学时学的是经济学和财务管理,他的父亲希望他能当一位财会人员或工程师。然
期刊
合同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开始意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愈加重视合同签订以及合同履行的质量。一些比较大型的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成立了专业的合同管理部门,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研究和管理,合同管理开始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  然而,我们看到,国内企业项目管理的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如美国和日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合同管理方面。合同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管理工具之一,在国
期刊
人有的胆子大,有的胆子小,这是事实。一条小河沟,胆子大的一跃而过,胆小的就是挪不开步,生怕掉下去。这胆子是什么?按理说,决定人的思维,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是脑子在起作用,胆子的大小是大脑指挥的结果。但,在人的生理上,这五脏六腑中确实有个胆,分泌胆汁,好象是帮助食物消化的,这与人的“胆大”(行为果断很少考虑后果)和“胆小”(谨小慎微前怕狼后怕虎),有何相干,非医学人士恐怕都回答不上,鄙人亦然。  所
期刊
市工商联十一届四次执常委会传出信息:  2005年1月29日,上海市工商联召开十一届四次执委会,会议工作报告称,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民营企业向海啸灾区的捐款已达1125万元。  会议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工商联会长任文燕主持。会议审议通过了市工商联副会长陈平田所作的《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十一届四次执委会工作报告》。党组书记季晓东作总结讲话。  去年,上海市工商联继续推进光彩事业向前发展,积极引导
期刊
一问:如何看待非常受质疑的多元化    郭广昌:我的第一个问题,在中国非常受质疑的多元化的问题。因为GE是一个多元化很成功的企业,但是在中国一说到多元化就会遭到种种质疑,您是怎么来看这个问题的?  韦尔奇:我认为多元化战略是一直是受到质疑的。在我看来,作为一家控股公司可以提供比股东所能了解的更多的知识。总公司可以提供人力资源、财务系统,所以你不仅仅是一位股东价值的代表,你是企业的领袖,这是每一个跨
期刊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个小职员名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他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是一件
期刊
工程咨询公司属服务型企业。因此,这种类型的公司在管理上必须以顾客为导向,其他所有职能如生产(设计、咨询服务等)、财务、人事及市场开拓等都必须围绕顾客这个核心去了解、服务和满足顾客。当然,建筑工程咨询公司根据其业务的性质,它的管理特色应兼具建筑业及服务业的特征,若其业务涵盖前期投资分析,则又兼具金融业的某些特征,因此对建筑工程咨询公司的管理,在战略上除以顾客为核心外,还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期刊
2004年的秋冬之交,应中华台商联合促进会之邀,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组成工商经贸考察团一行10人赴台访问。笔者作为团员参加了此次为期10天的访问考察。    “红薯”的比喻    这是众所周知的原因,一晃台湾岛阔别祖国大陆55年了。对于大陆同胞来讲,台湾似乎带有点疏远感、距离感和神秘感。  上海距台北1000多公里,如果能直接通航飞行的话,1个多小时足够了。而考察团去时还必须通过香港或澳门转机。考察
期刊
1977年5 月的一天,一份电报将时任上海电热电器厂技术科科长的王文超召到北京,说是有紧急军工任务。王文超到北京一下飞机,就被车子接走。下了车抬头一看,毛主席纪念堂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让王文超一阵激动,当然,还有些许紧张。有关人员向王文超讲明了某处发热管的故障后,王文超用自己娴熟的技术和带去的零配件很快就将故障排除了。毛主席纪念堂为感谢王文超的这一贡献,破例给王文超个人颁发了纪念证书。    一鸣惊
期刊
上海民营科技企业的发轫,时间上大约与私营企业的发展同步,在当初的私营企业花名册上我们都能看到他们醒目的名字。当然,现在最为亮眼的科技企业是那些随着互联网的诞生而应运而生的科技新生代,以及涉足高科技领域的那些科技精英所创办的科技企业的新星。但无论是传统的或新潮的民营科技企业,他们都为上海的过去和现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而这种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民营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