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分子的工资尤应“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来源 :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jizhid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我国从1985年开始,对国家机关、科研文教等单位的工资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实行了以职务工资为主体的结构工资制。这种工资制度在克服论资排辈的平均主义方面前进了一步,初步理顺了这些单位的工资关系,取得了一定成果。不过,这种工资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例如,正副教授、正副研究员、正副编审等高级技术职称的工资、大多相当于处长、司局长,最高不超过部长的工资标准;而讲师、编辑、助理研究员的工
其他文献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燃气流量调节过程中存在负调节,对正常工作有很大影响。文中根据燃气流量调节小扰动数学模型分析了负调量与调节时间之间存在的矛盾,给出了负调受约束下最
<正> 安庆市光泰实业总公司的前身是我市北郊的一个蔬菜大队,原有土地1350多亩,人口2300多人。1974年以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石油化工总厂的兴建,到1982年,土地征用殆尽。无地农民的出路何在,是靠征地单位“带人”、进城做散工,还是组织农民就地“转业”?他们选择了“离土不离乡,就地办工商”,逐步使农民转化为工人,农业转化为工商业,农村转化为城市的“三转化”道路。这种转化是从1976年开始的。当时他们利用归大队所有的邻近市
<正> 我厂是1983年9月份由两个工厂合并而成的县属大集体企业。几年来,随着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及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推行,使企业增强了活力,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我国25家重点生产空调器企业中唯一的县属企业。一个县属小企业,为什么能在市场竞争中,得到较快地发展呢?回顾近三年多来所走过的历程,我们感到,除了靠国家的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和一系列经济政策之外,主要是我们从企业实际出发,走了产品专业化道路的结果。
<正> 我国改革设计体制的工作,从1979年实行收费试点开始,已有八年时间了。八年来,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尚需进一步深化。设计单位改革设计体制,实现企业化、社会化的阶段、步骤与模式怎样?创造什么样的内外部环境才能加快改革的进程?这是深化设计体制改革面临的至关重要问题。本文拟就此谈些看法。
<正> 在一些商品广告中,常常见到这样的字样:“认准真品,谨防假冒”。这是企业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一种防范行为。除此以外,企业还可借助于“法”的力量,同冒牌商品、冒牌商标作斗争。冒牌货、冒牌商标是激烈商战中出现的一种不法行为。企业为
<正> 厂长(经理)决策首要是用人决策用人决策,就是人才使用方案的选择和决定。企业的最佳用人决策,就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等要求,按“量才录用,专才专用,人尽其才,整体优化”的原则,根据人才的专长、气质、体魄等具体条件,选择、决定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利于经营开拓、利于发展生产的人才使用方案。其实质是生产力结构的优化问题。它不仅关系企业的成败,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厂长(经理)要想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能力,对社会作出更多贡献,就必须将用人决策作为首要任务,力争在
<正> 涟邵矿务局是江南重要煤炭生产基地,下辖十矿二厂,有职工4.2万多人,固定资产4.6亿元,流动资金4800万元。1984年以前,省煤炭厅实行盈亏包干,产量年均增长3.5%,产值年均增长25%,亏损年均减少6%,职工收入年均增长3.19%。1985年纳入煤炭部投入产出总承包,与承包前的1984年相比,产量下降2.8%,产值下降0.5%,亏损增加2093万元。1986年又比1985年产量
<正> 关于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问题,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商榷。一、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是一项多层次、多区域、多阶段的系统工程:从宏观经济管理来看,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再生产环节;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地方;涉及到国家、地方(部门)、企业、职工个人四个方面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从微观经济管理来看,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涉及到企业劳动力的再生产;涉及
<正> 产业与金融的结合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产融应当如何结合?吉林市松江财团的实践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银行与大中型工业企业共同组成财团,是实现产融结合的一种好形式。松江财团是在工业企业为增强活力,迫切需要金融体制改革相配套,银行需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融通资金,为搞活企业创造宽松的资金环境的情况下,于今年二月份成立的。它是吉林市金融体制改革的一种新形式、新探索。它的出现标志着吉林市金融体制改革正在深入
<正> 去年,我厂实行了厂长负责制。在厂长的任期目标中,规定我厂要达到国家二级企业的标准,质量管理要夺奖牌,产品质量要创优质名牌、创国优。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根据“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用户”的精神,改革了检验工作体制,调整了质量检验人员的隶属关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质量检验工作,在传统质量管理阶段和统计质量管理阶段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