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浅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成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我在三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发现综合性学习开放性强,具有以下特点。
  一、综合性学习从语文中来
  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是从语文学科的这块沃土上来的。综合性学习应当有语文味,这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头和根基,否则综合性学习就是为他人作贡献。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学习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是:感受秋天的快乐,并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把你的画和介绍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这个专题,是很好的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内容。教学时,重点就要从视觉上、听觉上、触觉上及秋天与其他季节的比较等方面,让学生充分观察、体验、感受秋天,从而发现秋之美、秋之趣。由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让笔下流淌出浓浓的秋意。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加强字、词、句、段、篇综合运用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综合性学习服务于生活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个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是为了配合这个单元的专题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既培养语文能力,又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提到: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这一要求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活动途径等方面的建议。
  (一)打开文化的视角。
  综合性学习内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里有生活中的人,有神话中的人;有古建筑,也有古画。《孔子拜师》蕴涵的文化是关于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盘古开天地》蕴涵的文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赵州桥》则从建筑的层面介绍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绘画瑰宝。“日积月累”借助生肖邮票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本单元的内容都在讲“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是对于三年级学生讲,跟他们谈“文化”似乎有点高深,有点玄乎,这就需要教师做点功课,拉近学生与文化之间的距离。教材中出现了剪纸、对联、中国结等很多特具民族特色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然后,要求学生分小组查找像剪纸、对联、中国结这样鲜明可感的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相关资料。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找到的资料也就丰富多了。
  (二)触摸生活中的文化。
  打开了视角,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还是有距离的。“开展综合性学习要因地制宜,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传统文化跟各地的习俗有一定的关联,让学生调查和了解本地特有的习俗、物产、风景、古迹,还有自己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民族的东西,也就让他们触摸到“文化”的外壳。
  三、综合性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课程意识淡薄。广大教师机械地、被动地执行着别人为他们设计的课程,基本上是课程改革的“旁观者”和“局外人”。这次课程改革则不同,它强调广大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人”,是课程的参与者、建构者和促进者。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家庭生活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学不仅是忠实地实施计划、教案,而且是课程的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更需要教师开展创造性的劳动。
  (一)注重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勇于主动体验。
  温州是具有活力的改革开放的城市,而一枚小小的钮扣让永嘉县桥头镇“桥头纽扣市场”成为改革开放中第一个在中国崛起的小商品专业市场,创造很多辉煌。然而,随着“桥头纽扣市场”经营方式的悄然变化,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似乎这纽扣也为很多人漠视,特别是2000年后的新一代孩子,对它的了解更少,甚至一问三不知。因此,让孩子们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走近纽扣,了解永嘉桥头纽扣的影响力、成长史、制作过程、种类等是很有必要的。
  借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达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效果,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关注实践的开放,让学生醉于主动体验。
  形式的开放性是保证学生主体自主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在综合性学习实践中,要时刻注意沟通课堂内外,做到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宽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增加了,使学生在广阔、自由、宽松的氛围下乐于体验、探究、创新。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但愿小学语文老师孜孜探求,让孩子走进综合性学习的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小学语文教学[J].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6.
  [3]滕春友.语文课[M].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6.
  [4]霍华德·加德纳.智力的结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一名普通小学教师,作者在十几年教育经历中对教学有一些粗浅感悟,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交流、浅谈。  关键词: 对症下药 持之以恒 小学教育  自从我负责五年级一班的语文课教学任务,刚上课就发现有一个孩子表现得特别与众不同,于是我开始关注了解他。  他叫俞瑞能,课本、作业、文具在桌面上、桌洞里乱七八糟地堆放着。让他做作业,他总是跌倒爬起、翻上摸下,不是这个找不到了,便是那个坏了。我关切地
摘 要: 教育在我国一直是重点发展的项目,从古至今,语文教学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足以见得其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要价值。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过渡的重要时期,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教学设备不完善,是我国教育的重点扶植地区,近几年,经过社会发展和研究者的实践分析,少数民族初中语文教学开启了一个全新时代——电化教育。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少数民族施行电化教育的重要性,并探究了具体实施方式。  关键词:
摘 要: 在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年龄特点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坚持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原则,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三步走”的教学方法,强调阶段性,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学生从低段到高段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本文针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三步走”教学法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三步走” 小学生 阅读能力 培养方法  引言
摘 要: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重要部分,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驾驭语言的能力及交际沟通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文章针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生 阅读能力 有效措施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的记忆力非常突出,尤其针对直观形象的记忆,印象非常深刻。阅读
摘 要: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但是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课外阅读,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对策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如何在新标准的指引下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探究与深入总结。下面我根据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肤浅看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现状
癫痫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对人类危害甚大,其病因复杂,在癫痫的发病机理和治疗上尚有很多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c-fo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正常细胞基因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