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需处长》教学片段及评析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alz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1】
  师:看到题目你想到什么?
  生:军需处长是干什么的?
  生:在军需处长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我发现同学们很会思考问题,现在请大家带着问题快速地阅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后)
  师:读懂了吗?谁能说一说,军需处长是干什么的?
  生:我觉得军需处长是给部队提供物资的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讲“为什么没有给战士发棉衣”,我认为军需处长是干这件事的。
  师:这位同学真会读书,他注意到课文的一句话,你读给大家读读。(生读)
  师:看了课题产生的疑问,通过读书大部分都能自己解决。联系课文我们能知道军需处长是干什么的,军需处长就是给部队供给给养,如被服,物资等,相当于后勤部长,那么课文围绕军需处长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只红军队伍,在雪地里发现了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将军以为是军需处长的工作不到位,没给战士发棉衣,没想到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将军被感动了,给他敬了一个军礼。
  师:这位同学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读懂了,其他同学读懂了吗?
  生:我想补充一下,这个人物就是军需处长,棉衣不够用了,军需处长把棉衣全让给了别人,自己没有棉衣穿。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读了一遍课文,就能把握了课文的内容。真的是非常会思考问题。
  【点评】从课题入手寻疑,通过读书解疑,既解了题,又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既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可谓一石数鸟。
  
  【片段2】
  师:大家自由读课文,拿出笔,把自己印象深的,能打动你的地方圈一圈,划一划,反复读一读,同学这么会思考问题,一定能读出更多的思考和发现。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我发现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边读边画,有的同学还做了简单的批注,看来大家平时的读书习惯都非常好。)
  师:现在交流。谁来谈一谈你印象最深的,最打动你的地方?
  生:我觉得在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打动我,“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这句话我感觉到红军要行进翻越过大雪山,走过草地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而且战士们的条件、装备也很差。
  师:真了不起,读书关注了排比,知道了战士面临的考验,而且清清楚楚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还有谁也关注了这个的句子?听了她的发言,你有什么感受?谁愿意来读一下。(生读)
  师:你读得很正确、很流利。但是课文强调了四种可能,如果读的时候强调出来,别人会听得更懂,重新读。(生重新读)
  师:请坐,大家注意到了,她的读有变化了,这样读我们就清楚了有那么多的可能,红军战士面临那么多严峻的考验。试试像她这样读一读。(自由诵读)
  师: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可能吃不上饭,论当时的条件别说吃不上饭,是吃不到饭,当时的资源非常的稀少,只能省啊省,省了又省的;睡雪窝,他们根本就没有地方睡觉,只能挖雪窝睡觉,在晚上非常的寒冷,是睡不安稳的;每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那是非常长的距离,人会非常累;遭到敌人突然袭击,后面有人追杀,天上有轰炸机,附近有埋伏的敌人,所以非常危险,万一有敌人出来了,就要立刻作出作战的准备。
  师:这位男孩子很棒,读出危机四伏,我听出了他的担忧,在读的时候,当你深入体会了,你读得就更打动人,自由读。
  师:老师从你们的表情看出,你们真的是读懂了。
  【点评】关于修辞句的教学,传统的教法往往只注重于修辞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其表达效果的领悟。陈老师一反传统,把体会“表达效果”作为引导的重点,使学生通过读书,领悟到排比句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 (省略了自然环境和战斗环境描写的部分)
  
  【片段3】
  师:除了关注了环境,你还关注了哪些印象深的?打动你的地方?
  生:在第七自然段。“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从这句话我看出环境非常恶劣以及红军战士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前进非常艰难。我们平常很少听说有人是被冻死的,这个老战士是被严寒冻死的,可以看出环境非常恶劣,非常冷。
  师:这位同学关注一个人物——军需处长,也就是老战士,而且非常敏感意识到人物和环境的关系,这个老战士是被冻死的。这里注意一个字音“夹”,夹是多音字,表示双层衣服的时候,读jia(第二声),人的腋窝读ga,其他情况读jia。这段话很长,确实是不好读,自由读读这段话。
  师:大家练读得很认真,谁来读一读。
  指名生读。
  师:这位同学听到别人读错的地方,自己就能读对,夹读得很好,“树干”要注意一下,这位同学读出了老战士的镇定安详,谁再来读?
  生读。
  师:听到她读,我仿佛看到那样的画面了,我是不是叫得特别准,她是咱们班读课文最棒的,是吗?不过,老师想问你,读到这样的文字,你是什么样的感受啊?
  生:我感觉当时的环境一定非常寒冷,这个老战士居然没有穿棉袄,就单薄的衣服紧紧贴在身上,非常冷。
  师:看到老战士那么冷的天,穿着单薄的破衣服冻死了,你什么心情?
  生:我觉得非常悲伤。很可怜他。
  师:很心疼他?你读的时候要把这种感受通过你的声音和表情体会出来,可是他又是那么镇定安详,不太好读,你能读好吗?
  【点评】读书训练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所谓保底,就是要确保人人把书读正确、流利。而上不封顶,就是要给学生无限的创造空间。陈老师的朗读指导,首先抓好保底的——一个字的读音都不放过。然后充分引导,鼓励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朗读——既要读出主人公的“镇定安详”,又要读出自己的“悲伤”“心疼”,其情感的反差和复杂,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片段4】
  生再次读。(配乐响起。)
  师:是这样,不仅要读出老战士严寒中冻死依然保持那种神态的镇定安详,还要读出我们的那种感受,我们同学一起来读这段话。
  齐读。
  总评: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陈老师是一位“诱导”的高手,她把教材资源和课堂生成资源有机地结合,运用得适时适度,展现了一个有梯度、有力度、有效度的训练过程,使学生在读书中不断地提升和发展——学到了科学的读书方法,赏析了精妙的语言文字,受到了丰富的情感洗礼。
  另外,教师在“诱导”中,相机地辅以激励、提醒、追问、调控等,使得整个课堂流程如行云流水,轻松、自然。
  
  (陈吉荣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孙景华本刊特约编辑、特级教师)
其他文献
From January 8 to 10, French President Emmanuel Macron conducted his first state visit to China, bringing new momentum to Sino-French and Sino-European relations. On January 4, Charhar Institute, a Be
期刊
期刊
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是由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东华大学、国家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联合主办,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化纤行业的年度盛事。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活动作为化纤行业的品牌摇篮,不仅促进了化纤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应用,逐步形成了化纤产业链上下游有效对接的新模式,并且企业收益提升显著。据悉,这几年,参与发布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化纤企业其新产品销售利润率达到1
本文从人民币发展现状,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以及影响三方面介绍了作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想法和见解.
【片段1】  师:同学们,词语掌握得不错,那么课文主要写的什么呢?  生:作者写了时间的匆匆溜走,而自己所走过的日子“像针尖的一滴水,滴到大海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 “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同时板书:一去不返)  生:一是抓住课题,二是引用课文语句。  师:好的!说的非常好。记住课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来孩子们,把
文章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分析了住房保障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管理保障档案的具体措施,以促进我国住房保障工作的健康发展.
期刊
20世纪末,西方学术界刮起了一阵研究创意经济的浪潮,先后从研究创意,延伸到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发展和组织活动,即创意产业,逐渐聚焦在具有创意的人力资本,即创意资本和创意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