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现实状况出发,首先分析了金融危机大环境下中国企业的状况,指出中国企业在这个特殊时期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最后从两个方面总结了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若干策略,希望能够为企业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带来一定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 金融危机;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 F253.7
1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的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危机不再局限于某个狭小的地区,而是由点带面呈现出逐渐扩散的事态。而开放的中国作为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必将会受到难以避免的冲击,并且其影响在慢慢地扩大和深入并凸现出来
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这些行业受到了明显的挫伤。从去年秋季的广交会上不难发现,曾经是中国出口产品消费大户的欧美国家, 2008年的订单已经明显下降,这直接影响了中国劳动力的输出状况。此外,金融危机带来的美元疲软和随着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人民币呈单边升值,以及国内物价的上涨,都无疑导致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优势难以继续巩固,甚至已经是无利可图,从而导致出口进一步受到抑制。歇业与倒闭直接威胁着中国的中小型企业甚至是大中型企业。
就目前中国企业的现状看,普遍存在资金实力比较薄弱的问题,这使得中国的企业在抵御金融风险以及危机的时候能力呈现出明显的不足。在企业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在投资生产方面,容易片面追逐当前利润,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而对于产品的创新、技术的提高、服务的创新、商业经营模式的创新方面则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忽视。这种状况目前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企业的成长,当经济危机来临时,将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首当其冲的进入困难时期。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金融危机是实体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正常现象。当危机逐渐退去,全球经济也将回复平稳,但如何度过经济的寒冬,则是对于企业的重大挑战。每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其自身的独特优势,企业都应根据自己的财务实力和经营能力进行适当的选择。除此以外,随着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启动,企业也完可以通过自身的产品和市场定位,进行合理融资,以增加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优化财务结构。资金历来都是企业的生命,因此充分利用和管理企业的资金便变得十分重要,而这正是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应当发挥的作用所在。一个称职的财务管理应该能够预测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以及因环境而形成的部分不利因素,采用谨慎性原则,防范资金链的断失所导致经营困难。
2 金融危机下日常财务管理策略
2.1 选择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建立真正适合企业的的财务管理体制,这样才能有助于企业的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常而言,财务管理体制可分为集权式、分权制式和混合制式财务管理体制三种。
所谓集权制就是指重大财务决策权都集中在一处,母公司对子公司或者公司对于部门采取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方式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的集权制有利于规范各成员企业的行动,促使集团整体政策目标的贯彻与实现;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集团的各项资源的复合优势,集中力量,达到企业集团的整体目标;利于发挥母公司财务专家的作用,降低子公司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并且利于统一调度集团资金,保证资金头寸,降低资金成本。
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大部分的重大决策权集中在子公司或家及部门中。其优点在于有助于调动子公司或分部门各层次管理者的积极性;市场信息反应灵敏,决策快捷,易于捕捉商业机会,增加创利机会;同时也能够使最高层管理人员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企业最重要的战略决策问题上。
混合制即适度的集权与适度的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恰当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既能发挥调控职能,激发子公司或分属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风险。所以适度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混合制是很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所追求的目标。
2.2 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预算制度。准确的财务预算与资金计划是提供资金保障的前提。资金计划即对各部门的资金需求进行整合,使资金流动最合理、效率最高,以达到降低资金成本、保障资金供给的目的。
第二,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资产入账、管理和清转制度,落实责任人,防止资产的流失。对于公司日常合理的限额以内的资产损失,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可由相关部门自行处理;对于超出限额的资产损失,必须由下级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集团总部统一处理。
第三,成本费用和利润管理制度。价格竞争是企业最常用的竞争策略,而价格竞争的背后主要是成本的竞争。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要审时度势,一方面要转变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要增强控制成本能力,更多地通过加强管理等途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获取新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应对各部门成本费用进行指导、检查,以防止效益低下、资源浪费。还应加强对各部门财务核算与利润分配的管理,维护出资者权益,保证企业发展后劲。着手控制下级部门的营业外支出,对于各种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等,必须由公司批准才能予以执行。
3 金融危机下日常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在企业中,除了日常财务的整顿和维护以外,面对金融危机,企业应当在财务管理上对以下几个方面格外注重:
3.1 生产资金管理方面
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人民币升值和国内物价上涨,使得中国企业普遍面临成本的上升和国际竞争力下降的威胁。长期以来,低成本都是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最大优势,也是吸引外商投资企业来华投资设厂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国内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不断抬高,必然削弱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增大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必须制定谨慎的财务管理政策,开源节流,尽量压缩成本和费用。减少一些无产出性的投资建设,包括高投入低回报的投资项目都应予以否决。确保企业资金链的正常,防止任何内部挪用的行为,制定相关货款回收政策,从根本上防止坏账的形成,加速资金周转速度,帮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
3.2 财务经营管理方面
在材料采购方面,应着眼于降低原材料成本,适当加大海外采购力度。人民币升值和物价上涨导致国内原材料采购成本急剧上升,因此应考虑拓宽原材料采购渠道。其次,人力资源的优化也是必须注意的方面,扁平而富有效率的组织结构是企业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企业降低人工成本的重要举措。在企业运行成本不断上升的状况下,企业应根据国内外经营环境的需要,对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重整和总体优化。这样有利于精简机构并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再次,在税收法律以及相关政策方面,应当注重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水平。一般在面临货币价值变动的时候,有关政府会调整税收政策以调整贸易顺差,如取消相关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等。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应认真研究税收政策,有效利用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以达到降低税负成本的目的。
3.3 企业融资方面
在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大环境下,国内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及时调整不同货币的负债结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美元在负债结构中的比例,获得美元负债贬值所带来的汇兑收益,达到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的目的。企业可以借助国外金融市场,通过货币互换等多种途径与方式实现美元负债融资,并要提前或按时偿还人民币负债,以达到优化负债币种结构的目的。
债务期限结构也是影响企业资金成本的重要方面。在人民币长期渐进式升值预期假设下,企业可以考虑适当提高人民币短期负债的比例,降低人民币长期负债的比例,以达到降低人民币长期负债的目的。对于美元负债则可以采取相反策略,企业可以适当提高美元的短期负债的比例,降低美元的长期负债的比例,以期提高美元的长期负债。
3.4 企业投资方面
美国此次危机首先在债券市场爆发并殃及股票市场和经济实体。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企业的投资渠道除了股权投资外,还有通过二级市场的证券投资等众多方面。由于企业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间接性以及经济地域差异等特点,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等情形下,极容易造成经理人利用手中掌握的经营管理实质性控制权,借助信息不对称优势,谋求内部控制利益。
金融危机时期,由于经济总体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滑坡现象,因此经理人就更容易趁这个机会在经营管理方面作弊。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转移所有者财富、过渡在职消费、目标次优化选择等行为会比平常以更大几率出现在企业中,其投资风险亦随之增加。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可以考虑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对社会经济各项指标展开监控,防止经理人推诿责任。同时强化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并实施财务的全面信息化,力争保持信息对称。
总之,在金融危机这一特殊的环境之下,企业需要依靠日常对于财务的有效切实管理,以及必要的应对措施,才能有趋利避害,达到安然度过金融冬季,甚至是从金融危机中淘得金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汶奎著.《华尔街金融危机:危机四伏的全球经济》.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年11月.
郭收库.对财务管理假设体系的构建研究[M].会计之友,2006(1).
秦少卿.化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困境的思考[M].会计之友,2007(2).
王军, 董方军.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J].中国城市经济,2009(01).
【关键词】 金融危机;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 F253.7
1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的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危机不再局限于某个狭小的地区,而是由点带面呈现出逐渐扩散的事态。而开放的中国作为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必将会受到难以避免的冲击,并且其影响在慢慢地扩大和深入并凸现出来
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这些行业受到了明显的挫伤。从去年秋季的广交会上不难发现,曾经是中国出口产品消费大户的欧美国家, 2008年的订单已经明显下降,这直接影响了中国劳动力的输出状况。此外,金融危机带来的美元疲软和随着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人民币呈单边升值,以及国内物价的上涨,都无疑导致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优势难以继续巩固,甚至已经是无利可图,从而导致出口进一步受到抑制。歇业与倒闭直接威胁着中国的中小型企业甚至是大中型企业。
就目前中国企业的现状看,普遍存在资金实力比较薄弱的问题,这使得中国的企业在抵御金融风险以及危机的时候能力呈现出明显的不足。在企业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在投资生产方面,容易片面追逐当前利润,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而对于产品的创新、技术的提高、服务的创新、商业经营模式的创新方面则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忽视。这种状况目前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企业的成长,当经济危机来临时,将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首当其冲的进入困难时期。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金融危机是实体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正常现象。当危机逐渐退去,全球经济也将回复平稳,但如何度过经济的寒冬,则是对于企业的重大挑战。每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其自身的独特优势,企业都应根据自己的财务实力和经营能力进行适当的选择。除此以外,随着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启动,企业也完可以通过自身的产品和市场定位,进行合理融资,以增加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优化财务结构。资金历来都是企业的生命,因此充分利用和管理企业的资金便变得十分重要,而这正是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应当发挥的作用所在。一个称职的财务管理应该能够预测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以及因环境而形成的部分不利因素,采用谨慎性原则,防范资金链的断失所导致经营困难。
2 金融危机下日常财务管理策略
2.1 选择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建立真正适合企业的的财务管理体制,这样才能有助于企业的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常而言,财务管理体制可分为集权式、分权制式和混合制式财务管理体制三种。
所谓集权制就是指重大财务决策权都集中在一处,母公司对子公司或者公司对于部门采取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方式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的集权制有利于规范各成员企业的行动,促使集团整体政策目标的贯彻与实现;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集团的各项资源的复合优势,集中力量,达到企业集团的整体目标;利于发挥母公司财务专家的作用,降低子公司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并且利于统一调度集团资金,保证资金头寸,降低资金成本。
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大部分的重大决策权集中在子公司或家及部门中。其优点在于有助于调动子公司或分部门各层次管理者的积极性;市场信息反应灵敏,决策快捷,易于捕捉商业机会,增加创利机会;同时也能够使最高层管理人员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企业最重要的战略决策问题上。
混合制即适度的集权与适度的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恰当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既能发挥调控职能,激发子公司或分属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风险。所以适度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混合制是很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所追求的目标。
2.2 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预算制度。准确的财务预算与资金计划是提供资金保障的前提。资金计划即对各部门的资金需求进行整合,使资金流动最合理、效率最高,以达到降低资金成本、保障资金供给的目的。
第二,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资产入账、管理和清转制度,落实责任人,防止资产的流失。对于公司日常合理的限额以内的资产损失,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可由相关部门自行处理;对于超出限额的资产损失,必须由下级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集团总部统一处理。
第三,成本费用和利润管理制度。价格竞争是企业最常用的竞争策略,而价格竞争的背后主要是成本的竞争。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要审时度势,一方面要转变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要增强控制成本能力,更多地通过加强管理等途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获取新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应对各部门成本费用进行指导、检查,以防止效益低下、资源浪费。还应加强对各部门财务核算与利润分配的管理,维护出资者权益,保证企业发展后劲。着手控制下级部门的营业外支出,对于各种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等,必须由公司批准才能予以执行。
3 金融危机下日常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在企业中,除了日常财务的整顿和维护以外,面对金融危机,企业应当在财务管理上对以下几个方面格外注重:
3.1 生产资金管理方面
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人民币升值和国内物价上涨,使得中国企业普遍面临成本的上升和国际竞争力下降的威胁。长期以来,低成本都是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最大优势,也是吸引外商投资企业来华投资设厂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国内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不断抬高,必然削弱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增大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必须制定谨慎的财务管理政策,开源节流,尽量压缩成本和费用。减少一些无产出性的投资建设,包括高投入低回报的投资项目都应予以否决。确保企业资金链的正常,防止任何内部挪用的行为,制定相关货款回收政策,从根本上防止坏账的形成,加速资金周转速度,帮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
3.2 财务经营管理方面
在材料采购方面,应着眼于降低原材料成本,适当加大海外采购力度。人民币升值和物价上涨导致国内原材料采购成本急剧上升,因此应考虑拓宽原材料采购渠道。其次,人力资源的优化也是必须注意的方面,扁平而富有效率的组织结构是企业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企业降低人工成本的重要举措。在企业运行成本不断上升的状况下,企业应根据国内外经营环境的需要,对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重整和总体优化。这样有利于精简机构并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再次,在税收法律以及相关政策方面,应当注重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水平。一般在面临货币价值变动的时候,有关政府会调整税收政策以调整贸易顺差,如取消相关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等。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应认真研究税收政策,有效利用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以达到降低税负成本的目的。
3.3 企业融资方面
在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大环境下,国内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及时调整不同货币的负债结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美元在负债结构中的比例,获得美元负债贬值所带来的汇兑收益,达到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的目的。企业可以借助国外金融市场,通过货币互换等多种途径与方式实现美元负债融资,并要提前或按时偿还人民币负债,以达到优化负债币种结构的目的。
债务期限结构也是影响企业资金成本的重要方面。在人民币长期渐进式升值预期假设下,企业可以考虑适当提高人民币短期负债的比例,降低人民币长期负债的比例,以达到降低人民币长期负债的目的。对于美元负债则可以采取相反策略,企业可以适当提高美元的短期负债的比例,降低美元的长期负债的比例,以期提高美元的长期负债。
3.4 企业投资方面
美国此次危机首先在债券市场爆发并殃及股票市场和经济实体。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企业的投资渠道除了股权投资外,还有通过二级市场的证券投资等众多方面。由于企业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间接性以及经济地域差异等特点,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等情形下,极容易造成经理人利用手中掌握的经营管理实质性控制权,借助信息不对称优势,谋求内部控制利益。
金融危机时期,由于经济总体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滑坡现象,因此经理人就更容易趁这个机会在经营管理方面作弊。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转移所有者财富、过渡在职消费、目标次优化选择等行为会比平常以更大几率出现在企业中,其投资风险亦随之增加。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可以考虑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对社会经济各项指标展开监控,防止经理人推诿责任。同时强化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并实施财务的全面信息化,力争保持信息对称。
总之,在金融危机这一特殊的环境之下,企业需要依靠日常对于财务的有效切实管理,以及必要的应对措施,才能有趋利避害,达到安然度过金融冬季,甚至是从金融危机中淘得金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汶奎著.《华尔街金融危机:危机四伏的全球经济》.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年11月.
郭收库.对财务管理假设体系的构建研究[M].会计之友,2006(1).
秦少卿.化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困境的思考[M].会计之友,2007(2).
王军, 董方军.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J].中国城市经济,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