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栏跑中起跨点对身体运动轨迹的影响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cwo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在整个田径项目中跨栏跑的技术动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学习难度比较高,在跨栏跑的各项技术动作中,起跨过栏的动作尤为重要,起跨点远近决定了起跨过栏时的身体运动轨迹。研究起跨点远近对身体运動轨迹的影响,论证一个合理的起跨距离对保持平稳的身体运动轨迹的重要性。跨栏跑的学习者在学习期间要不断摸索一个适合自己的起跨距离,从而提高自己的跨栏跑水平。
  关键词:跨栏跑 起跨点 身体运动轨迹
  在跨栏跑项目学习与训练中,初学者在跨栏步上会出现很多错误现象,笔者通过对专业运动员起跨点远近的分析,同时结合我校运动员在跨栏跑中的起跨点远近,研究起跨点远近对跨栏步身体运动轨迹的影响,讨论与研究在跨栏步的易犯错误,为跨栏跑的学习者提供理论依据。
  1 不同水平运动员跨栏技术对比
  众所周知国际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水平优于国内优秀跨栏运动员,在跨栏这个项目上我国还无法与国际跨栏大国相抗衡,那么我国跨栏运动的水平和国际优秀运动员相差在哪里呢?这主要体现在在平跑速度,过栏技术上,从表1可以看出世界级男选手无论从百米速度,跨栏步速度都优于国内男选手。
  为了提高跨栏跑的速度,需要提高百米速度,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下栏距离,提高过栏技术,增加跨栏步速度。
  2学习跨栏跑学生的起跨点远近对起跨过栏和跨栏跑成绩的影响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110米栏中起跨点过近容易造成跳栏,而起跨点过远容易造成起跨腿打栏架。起跨点与栏架距离在1.5到1.8米的同学110米栏成绩要略高于起跨点与栏架距离在1.2到1.5米和起跨点与栏架在1.8到2.1米的同学,所以一个合适的起跨点距离有利于提高110米栏的成绩。根据我校男生的实际情况,在栏高为0.914米,栏间距为8.7米的情况下,起跨距离为1.5到1.8米比较适合。
  总之,一个合适的起跨点有利于跨栏跑的学习者提高跨栏跑的成绩。过近的容易造成跳栏,而过远的起跨点容易造成起跨腿打栏架。
  4 起跨点远近对跨栏步产生影响的原因
  4.1跳栏
  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心理上怕栏,技术上不全面,为了确保自己能够跨过栏架,一般选择比较近的起跨距离。那么较近的起跨点就会限制摆动腿向前摆动,摆动腿膝关节弯曲过大,摆动腿就会向上提起,垂直方向分力过大,影响向前的水平速度,并且过栏后,由于重心过高,所以摆动腿未能积极前伸拔地,而是落地缓冲,形成跳的动作。因为起跨点与栏架距离较近,起跨蹬伸后,起跨腿无法充分向后伸展,摆动腿和起跨腿的夹角较小,那么摆动腿和起跨腿就无法做绞剪动作,起跨腿过栏时,起跨腿髋关节无法充分向体侧展开,为了使起跨腿能够过栏,就会加剧跳栏。加之摆动腿无法充分前摆,起跨腿无法充分向后伸展,那么上体就无法先倾,也就是为什么多数跳栏的学生在过栏的时候一般身体都是保持正直的。在身体保持正直的前提下,起跨腿在过栏后向前提拉也就无从谈起,只能落地缓冲,造成跳栏。
  4.2 起跨腿打栏架
  当跨栏跑的学习者,水平进一步提高,为了把摆动腿充分前摆,起跨腿充分向后拉伸,在摆动腿和起跨腿之间形成一个大夹角,就会将起跨距离拉长,从而获得更大的水平分力,增加过栏时的水平速度。但是过度的增加起跨点与栏架距离的话,加上如果起跨腿向后蹬伸的力量不够,就无法获得足够的水平分力使起跨腿越过栏架,那么在起跨腿正在过栏的时候身体重心就开始下降,会使起跨腿触碰到栏架,造成起跨腿打栏架。
  5 掌握合适的起跨点
  起跨点的远近是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异。在学习跨栏跑期间,由慢走,慢跑到全速起跑,起跨点与栏架也由近到远,在慢慢过渡中掌握适合自己的起跨点。在练习时可以先确定起跨点,再在起跨点外侧摆放标志物,也可在起跨点上用粉笔或者石灰标注。如果因为心里惧怕栏架,可以先在栏架侧方的跑道练习起跨,等到不惧怕栏架以及技术成熟后,再在由栏架的跑道练习起跨。如果在练习期间发现起跨点不合适,再反复调整起跨点。有些同学因为在练习时改变了起跨点,但是在起跑时却没有改变步幅,导致还是无法正确的踏上起跨点。所以如果增加起跨点与栏架距离,那么起跑的时候,步幅就要减少。反之将起跨距离减少,则要增大步幅。
  因此,起跨距离是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异。在学习跨栏跑期间由慢走,慢跑到全速起跑,起跨距离也由近到远,在慢慢过渡中掌握适合自己的起跨点。在练习时可以先确定起跨点,再在起跨点外侧摆放标志物,可以先在栏架侧方的跑道练习起跨,再有栏架的跑道练习起跨。这样才能很好地掌握动作技术,达到运用自如。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教改的实施对教学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数学教学就引入了问题链的教学概念,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问题链是一种教学方案,它将整节课堂分成一个个小版块,用一个个问题串联起来,每个问题之间都有内在联系,这些问题将教学内容逐步分解透析,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从中领悟知识的内涵。  【关键词】开放性;现实性;探究性;思维性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科学地设置
【摘 要】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正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正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正把书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正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做。”在叶圣陶看来,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本文从地理学习中学生提问意识淡薄的原因谈起,探讨了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习惯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
【摘 要】语文作文一直是初中学习的主要模块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学生害怕写作文,常常敷衍了事。凑字数、内容空泛是目前学生的写作态度,教学模式的传统、没有写作兴趣、缺乏写作素材、没有足够的阅读量、不尝试都是造成学生的写作水平无法提升的主要原因。教师如何能结合教材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如何能做到正确引导都是目前学生与老师极需面临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探讨  
本文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探讨了邓小平同志决策思想表现出的四大特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一切决策的根本目的;科学预测、重视试验、循序
【正】计划干部培训中心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按需办学、按需施教,主动、及时、直接、卓有成效地为社会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提高血压监测及控制的质量.方法 选择血透6月以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n=12)和同时期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CGN组,n=40),测量血透前基础血压及血透0 h、1 h、2 h、3 h血压,计算各时段血压变化值;进一步将DN组分为老年组(≥65岁,n=7)和非老年组(<65岁,n=5),分析其血压变化特点.结果 DN组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为33.3
【摘 要】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浸润,是引领,是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树立起精神的导向。所以,学校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应该是学生,是服务于学生成长的。  【关键词】文化建设;学生;发展  学校是一种充满精神感召力的学习型和发展型的文化组织,是物质环境与心理、精神和谐统一的优质生活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但是,在建设学校文化的进程中
【摘 要】篮球运动是一项强身健体的好运动,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籃球教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需要加以切实解决。教育部门和学校以及广大教师,应当积极改善篮球教学条件,培养优质师资力量,编撰系统教材以及统筹教学安排,推动篮球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推广。  【关键词】篮球运动;青少年体育;教学研究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体育运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对
【正】 正当我们庆贺《广东行政学院学报》创刊10周年,并获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之际,探讨一下有关学报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问题,推进学报的繁荣和发展,还是有意义的。 一、学报的
【摘 要】在地理新课改的形势下,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新课标、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关键。本文结合地理教学实践,探索了有关培养学生兴趣的有益方法,浅析如下。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地理;培养兴趣;方式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到的知识记得牢,掌握得住,收到预期的效果。根据新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