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教学中典型案例的选择及应用举隅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几个典型的教学案例的列举,以展示具体案例在生药学及相关领域教学中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并藉此探讨生药学案例的教学技巧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生药学;案例;课堂教学
  在以往的生药学课堂教学中,笔者收集了生药学领域中一些源自于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的事例,并将其整理成为案例穿插到生药学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的列举以供交流探讨。
  一、都是马兜铃酸惹的祸
  20世纪90年代初,比利时等一些欧洲国家相继报道当地妇女因服用含中药的减肥制剂,导致了接二连三的肾脏中毒病例。其中有不少人出现了肾间质纤维化,严重者甚至需要做肾移植或血液透析治疗。这些病例的出现被怀疑与服用该减肥制剂有关,经调查从这些减肥制剂中检测出了马兜铃酸,并且确定其中的马兜铃酸来源于配方中的药材广防己,而导致的肾毒性的原因是由于本应该使用的是防己科的粉防己而误用了马兜铃科的广防己所致。
  评注:最近几年来,中药不良反应增多,出现了较多引人深思的案例,其中除了药物生产环节和辅料等发生问题外,中药本身存在的内源性毒性物质也是重要原因。故国家药监局在2003年4月1号就曾发出《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的通知》规定:凡生产龙胆泻肝丸的企业,务必将处方中的关木通替换为木通科的木通[1];2004年又取消了广防己、青木香药用标准,将逐渐停止使用,对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朱砂莲的中药将按处方药进行管理。将中药的不良反应事件作为案例,使学生对目前中药发展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及引起的原因有更深刻地认识。
  二、细辛究竟以什么部位入药
  某地食药监局一次到药店抽检药品,发现其出售的细辛均为带根茎的全草,随即认定该店出售的细辛质量不符合要求,并要求停止出售。药店老板不服,拿出《中药鉴定学》教材证明细辛为全草入药。
  评注:历代本草均记载细辛的药用部位为根,后来由于细辛的资源逐渐减少,20世纪中后叶全草开始作为细辛的入药部位被载入当时的《中国药典》及中医药类的教材当中,因其叶含马兜铃酸,而根中几乎检测不到,故2005版中国药典把细辛的药用部位改为带根茎的根。此案例提示我们中药绝大多来源于植物,但植物不同的部位中成分的类型及含量却不尽相同,中药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药用部分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另外案例中牵涉出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假药、劣药含义的理解;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药典的性质和作用,让学生领会到药典作为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是所有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维护药典的权威性对保证药物质量、保障用药安全、维护人民健康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品种一错,全盘皆否
  某研究院的一个课题小组研制一种新药,要使用一个叫作金钱草的植物,结果都到了研究的中途,才知道品种出了问题,原来研究对象是报春花科的一种植物金钱草,但是有的地方用将另一种豆科的草本植物广金钱草也叫作金钱草。结果课题小组把药材广金钱草当金钱草买回来研究,导致前期研究工作不但浪费了时间、精力,而且浪费了科研的经费,最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研究的目的。
  评注: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各地用药经验不同,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甚为普遍。各地往往利用本地资源就地取材,有些名称相同的药材在有效成分和临床疗效上都相差甚远。此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说明中药材品种混乱产生的原因,提示鉴定药材原植物品种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在从事科研工作的时候,如果不能把药材的品种来源作为一个重要的問题加以注意,那么在实际的临床、科研和工作当中就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四、一样开花,两种命运
  2014年8月,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在微博上披露,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利益集团代言,修改药典词条将南方地区习用千年的金银花在药典中更名为山银花,而把金银花作为山东忍冬花的专用名,使南方上千万花农因药典词条变化而损失惨重,并公开呼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更高级别的官员引咎辞职,这一微博在迅速引起较大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金银花与山银花话题的广泛争议。
  评注:据统计近三分之一的中药都有多基源现象。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金银花与山银花两者在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方面一模一样,但在化学成分上有所不同[2]。两者到底是否应该区分?与其各方面争吵个不休,不如通过严格地临床试验看两者在治疗方面到底有何不同,看是否可以互相替代。因此,通过此案例说明正确鉴定生药基源(物种),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是生药学学科的基本任务之一。而案例所涉问题并不一定有标准答案,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达到活跃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红花制假,害人终害己
  李某从亳州市中药材交易中心内以每公斤10元价格购买600公斤已被提取过的红花药渣,经过红色颜料染色加工,冒充真正红花,生产制造假药,后被执法人员当场查获,最终受到法律的处罚。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作案工具予以没收。
  评注:中药材是一类特殊商品,一般消费者缺乏对药材及饮片真伪优劣的识别能力,而目前获得中药材的渠道除了有医院、药店、集贸市场等正规途径外,还有一些不正规的渠道,如街头小贩、民间草医、游医,甚至骗子等,导致经常有人购得伪劣商品[3]。而且现在人们普通注重养生保健,特别是名贵中药材的造假,利润相当惊人,使得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为了暴利而肆意染色掺假,使中药行业的信誉受到冲击,让老百姓对中药的信心逐渐缺失。
  六、结语
  案例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深化。教学案例的选择应以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为切入,其中来源于行业领域中的案例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学子而言无疑能够有效弥补其社会经验的不足,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当前药材生产、流通和使用领域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情况,树立医药行业从业者所应具备的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同时,针对高职学生普遍地对枯燥理论缺乏兴趣且接受差较的情况,通过案例的巧妙构思,生动地描述既可以调节课堂氛围,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又可以通过案例引出问题,将相关理论渗透到具体问题的分析和方案解决的过程中,从而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其主动探究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郝福,蒋晔,李艳荣等.禁用含马兜铃酸中药的法规及专业问题探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08):511-512.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王忠壮.中药的常见造假手段[J].家庭用药,2004(07):35-35.
  作者简介:骆航(1984.02-),男,湖南永州人,本科学历,讲师,主要从事药学教学与相关科研。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上饶市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涉及征地拆迁领域的资金大量投入,一些国家工作人员,以及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或委托从事公务人员,乘当前征地、拆迁领域工作机制不健全之际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中国画独特的“色彩观”,更好地了解中国画色彩的特征,对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历经发展又延伸出了更丰富的含义,为色彩的分析和运用提供了深厚的历史背景。
《三字经》作为国学启蒙的经典之作,英译本众多,但中国学者赵彦春的译本是第一部采用三字格形式,因而广受关注,影响较大.本文以莱斯的翻译批评理论为指导,对赵彦春的《三字经
摘要:高校美术教学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不断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形成自身对待事物的独特审美视觉。但是在当代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高校美术教学现状,提出高校美术艺术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对策,为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创新能力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校美术;艺术素质;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美术课程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艺术修养以及审美能力提升,如何使得
本文评述了列宁在十月革命前主张建立统一的民主集中制共和国,原则上反对联邦制,同时提出民族自决权原则并考虑了联邦制在某些条件下的可行性的思路发展过程;分析了十月革命后布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沟通能力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做到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意义,接着提出了应该如何贯彻到实践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主体性
【摘要】调查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呈普遍下降的趋势。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现代职业教育观。在传统的人文素养教学目标的呈现时,着重强调有效性是关键之所在,也是众多语文教师所探讨的话题。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多年的有效性教学的研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人文素养的有效性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职语文;人文素养;有效性;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
目的:本文将情景模拟演练应用于低年资产房助产士的培训中,借此来分析情景模拟演练对于提高助产护士应急能力是否有作用.方法:通过对本院的三十名助产士展开情景模拟,在模拟
本文以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德国诗意现实主义作家施托姆的代表作《茵梦湖》的中译本为研究对象,探究译者是如何调动译者主体性,将阐释学“翻译即理解
倘东家吃的好,西家住房好,人往往会幻想,能“东食西宿”,将两样便宜占全,但现实总不会这么慷慨,能“二选一”,就已经很受生活眷顾了。  早期来加拿大的中国移民通常通过英文学校、教会、社区扩大交际圈,另一个今日已不多见的重要交友渠道,就是“室友”,因为我们那代技术移民刚来时手头一般比较拮据,喜欢和别人拼租。和我们家交往十多年的一家人,最初就是我们的朋友张越夫妇在渥太华大学边高档公寓里的室友。当时30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