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东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全县最低海拔66.6 m,最高海拔3 052 m,立体气候明显,在长期的栽培驯化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粮油作物。近几年,随着农业供结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特色粮油作物得到了较快发展,促进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全县特色粮油年种植面积43.25万亩,占全县粮油播种面积的39.3%。
1.薯类。全县薯类种植面积34.72万亩,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8%,总产量6.23万吨(折主粮),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30%,其中,马铃薯播种面积24.68万亩,红薯10.04萬亩。马铃薯主要遍布全县的低山、二高山、高山,有冬播、春播、秋播三种种植季节;红薯主要在海拔1 000 m以下的低山、二高山种植,种植方式为春苕、夏苕、秋苕。
2.“两豆”。豌豆、胡豆(蚕豆),在我县习惯称为“两豆”,是秋播夏收作物,主要分布于低山、河谷地区,播种面积1.1万亩,种植产品原来做口粮使用,现在大多菜用、加工成食品或调味品。
3.大豆。大豆近两年恢复性增长,种植面积达到了5万亩,总产4 400吨,种植方式由原来的间种,改变为套种和单作。
4.杂豆。主要是红小豆、黄豆,种植面积 0.67万亩,总产500吨。
5.花生。全县花生种植面积0.5万亩,主要在海拔800 m以下的低山地区种植,以鲜食为主。
6.高粱。高粱曾经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后来随着玉米播种面积的扩大,高粱逐渐退出。近几年,随着酿酒需求的增加,一部分企业重新引进种植,种植面积2 000亩左右。
7.绿豆。绿豆的播种面积为600亩。
8.芝麻。芝麻播种面积为1 000亩。
9.青贮玉米。近年来,围绕草食畜牧业的发展,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每年均在2 000亩以上。
1.大力推广“马铃薯 玉米”“马铃薯 玉米 红薯”“马铃薯 玉米 红薯 秋马铃薯”的高效模式,玉米品种选用植株中等、较耐荫蔽、抗性强的品种;马铃薯选用品质好、早熟、较抗晚疫病的品种;红薯选用藤蔓较短、早熟、品质好的品种。
2.试验示范“薯玉豆”宽幅种植模式,提高大豆和马铃薯的产量。
3.大力推广马铃薯深沟高垄高效栽培,提高马铃薯产量,增加抗病能力。
4.引进示范推广淀粉加工型和鲜食的红薯品种,如淀粉加工型品种商薯19、恩薯2号,鲜食型品种龙薯9号等。
5.引进示范特色粮油优质品种,如中芝10号、中花2号、中豌6号、中绿1号等,应用于生产。
6.开展青贮玉米品种试验、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
1.鲜食马铃薯效益逐年提高,“巴东小土豆”品牌效益逐步显现。马铃薯的田间收购价最低1.6元/kg,最高4元/kg,每亩的产值3 200~6 000元。鲜食马铃薯销售形式主要是电商、微商等网络销售,“巴东小土豆”已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各大电商平台上线,销售到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好评。巴东县土家乐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马铃薯,已于2019年5月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净含量2.5 kg的马铃薯销售价39.6元。
2.红薯亩平产量3 300 kg,亩收入2 900元,亩成本1 800元,亩均利润1 100元。其中化肥、种子、农药等物化成本投入300元,人工成本1 300元,租地成本200元。
1.种植业与养殖业融合。巴东县硒牛养殖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专门养殖西门塔尔肉牛,2018年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2019年150万元,养殖规模已达260多头。相比其他养牛企业,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能在很短时间内良性发展,且效益较好,在养牛业中一枝独秀。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是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带动农户、贫困户种植青贮玉米,由专业合作社回收全部青贮玉米,收购价0.32~0.4元/kg,农户每亩增收500元,同时,专业合作社解决饲草问题,一举两得。
2.巴东县神峰薯业公司实行“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种植加工型红薯和鲜薯,公司以0.8元/kg的价格回收,进行深加工。公司建有加工厂,主要生产红薯淀粉、红薯粉丝、薯叶柄菜、软体薯干等。年加工红薯粉丝1 600吨,淀粉2 400吨,软体薯干1 200吨。2018年国家电网为合作社投资购买了100套淀粉初加工设备,发给红薯种植大户进行淀粉初加工,加工的湿淀粉由公司回收,公司再将粗淀粉加工成成品,收购价为4元/kg。鲜薯主要销往福建,品种为龙薯9号,福建用于加工果脯,合同销售价1.5元/kg,农户收购价0.8元/kg,加工成品主要销往超市、餐馆,销售区域为武汉、重庆、广州、上海、北京等地。2018年,国家电网为了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助力精准扶贫,与公司签订了产品销售协议,协议规定,河南、江西、湖南、湖北等四个省县级公司的食堂和北京国网公司总部食堂,全部采购神峰薯业合作社生产的红薯粉条,采购方式由各公司在线上下单,然后通过电商平台配送到各食堂。目前,已完成采购40万斤,年总量预计在100万斤以上。
我县特色粮油产业目前主要着力于薯类,因为资金、技术问题,薯类的开发也仅仅才起步,对于其他特色粮油工作做得很少,下一步需要加强特色粮油作物的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开拓市场,延长产业链,加强品牌培育,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一、特色粮油种植面积
全县特色粮油年种植面积43.25万亩,占全县粮油播种面积的39.3%。
1.薯类。全县薯类种植面积34.72万亩,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8%,总产量6.23万吨(折主粮),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30%,其中,马铃薯播种面积24.68万亩,红薯10.04萬亩。马铃薯主要遍布全县的低山、二高山、高山,有冬播、春播、秋播三种种植季节;红薯主要在海拔1 000 m以下的低山、二高山种植,种植方式为春苕、夏苕、秋苕。
2.“两豆”。豌豆、胡豆(蚕豆),在我县习惯称为“两豆”,是秋播夏收作物,主要分布于低山、河谷地区,播种面积1.1万亩,种植产品原来做口粮使用,现在大多菜用、加工成食品或调味品。
3.大豆。大豆近两年恢复性增长,种植面积达到了5万亩,总产4 400吨,种植方式由原来的间种,改变为套种和单作。
4.杂豆。主要是红小豆、黄豆,种植面积 0.67万亩,总产500吨。
5.花生。全县花生种植面积0.5万亩,主要在海拔800 m以下的低山地区种植,以鲜食为主。
6.高粱。高粱曾经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后来随着玉米播种面积的扩大,高粱逐渐退出。近几年,随着酿酒需求的增加,一部分企业重新引进种植,种植面积2 000亩左右。
7.绿豆。绿豆的播种面积为600亩。
8.芝麻。芝麻播种面积为1 000亩。
9.青贮玉米。近年来,围绕草食畜牧业的发展,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每年均在2 000亩以上。
二、特色粮油良种良法配套技术
1.大力推广“马铃薯 玉米”“马铃薯 玉米 红薯”“马铃薯 玉米 红薯 秋马铃薯”的高效模式,玉米品种选用植株中等、较耐荫蔽、抗性强的品种;马铃薯选用品质好、早熟、较抗晚疫病的品种;红薯选用藤蔓较短、早熟、品质好的品种。
2.试验示范“薯玉豆”宽幅种植模式,提高大豆和马铃薯的产量。
3.大力推广马铃薯深沟高垄高效栽培,提高马铃薯产量,增加抗病能力。
4.引进示范推广淀粉加工型和鲜食的红薯品种,如淀粉加工型品种商薯19、恩薯2号,鲜食型品种龙薯9号等。
5.引进示范特色粮油优质品种,如中芝10号、中花2号、中豌6号、中绿1号等,应用于生产。
6.开展青贮玉米品种试验、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
三、特色粮油的生产效益
1.鲜食马铃薯效益逐年提高,“巴东小土豆”品牌效益逐步显现。马铃薯的田间收购价最低1.6元/kg,最高4元/kg,每亩的产值3 200~6 000元。鲜食马铃薯销售形式主要是电商、微商等网络销售,“巴东小土豆”已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各大电商平台上线,销售到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好评。巴东县土家乐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马铃薯,已于2019年5月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净含量2.5 kg的马铃薯销售价39.6元。
2.红薯亩平产量3 300 kg,亩收入2 900元,亩成本1 800元,亩均利润1 100元。其中化肥、种子、农药等物化成本投入300元,人工成本1 300元,租地成本200元。
四、产业融合及产品开发
1.种植业与养殖业融合。巴东县硒牛养殖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专门养殖西门塔尔肉牛,2018年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2019年150万元,养殖规模已达260多头。相比其他养牛企业,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能在很短时间内良性发展,且效益较好,在养牛业中一枝独秀。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是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带动农户、贫困户种植青贮玉米,由专业合作社回收全部青贮玉米,收购价0.32~0.4元/kg,农户每亩增收500元,同时,专业合作社解决饲草问题,一举两得。
2.巴东县神峰薯业公司实行“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种植加工型红薯和鲜薯,公司以0.8元/kg的价格回收,进行深加工。公司建有加工厂,主要生产红薯淀粉、红薯粉丝、薯叶柄菜、软体薯干等。年加工红薯粉丝1 600吨,淀粉2 400吨,软体薯干1 200吨。2018年国家电网为合作社投资购买了100套淀粉初加工设备,发给红薯种植大户进行淀粉初加工,加工的湿淀粉由公司回收,公司再将粗淀粉加工成成品,收购价为4元/kg。鲜薯主要销往福建,品种为龙薯9号,福建用于加工果脯,合同销售价1.5元/kg,农户收购价0.8元/kg,加工成品主要销往超市、餐馆,销售区域为武汉、重庆、广州、上海、北京等地。2018年,国家电网为了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助力精准扶贫,与公司签订了产品销售协议,协议规定,河南、江西、湖南、湖北等四个省县级公司的食堂和北京国网公司总部食堂,全部采购神峰薯业合作社生产的红薯粉条,采购方式由各公司在线上下单,然后通过电商平台配送到各食堂。目前,已完成采购40万斤,年总量预计在100万斤以上。
五、存在的问题
我县特色粮油产业目前主要着力于薯类,因为资金、技术问题,薯类的开发也仅仅才起步,对于其他特色粮油工作做得很少,下一步需要加强特色粮油作物的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开拓市场,延长产业链,加强品牌培育,不断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