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传承和弘扬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uli_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在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本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新时代,如何让校园文化建设继续保持特色,同时开拓新局面、更上新台阶,是急待加强研究和实践的问题。本文以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传承;弘扬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诸多文件都强调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这与我校以传统教育为办学特色不谋而合。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位于历史文化科教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有着厚重的区域底蕴和丰富的乡土资源,为古今优秀文化的融通和创办传统教育特色学校,创设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1.改造校园设施,营造文化环境
  为增强儒雅\\厚重又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特色,我校将校园改造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定位为:在喧闹的现代都市生活中开辟一块文化净土,创造适宜12~15岁花季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乐园。为此,在分析建筑空间形态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增添校园空间的传统文化情怀,以入口空间→“植树成林”院落→导向空间→“交流园”→“信息亭”→“读书廊”→“科技园”组成校园景观系统,强调导向空间的流动性,导向空间由“导向墙”“导向板”“钟墙”“思想家”“七彩墙”组成,整个校园建筑以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为基调,弘扬了传统文化中和谐平衡、以人为本的精髓。
  2.学习传统文化,铸塑师德师魂
  教师如不走近先贤圣哲,从中吸取民族精神和力量;不破万卷经典,从中吸取营养,何谈教育出的学生能够肩负民族重任。因此,我们启动了“教师读经典”活动,要求教师每年读1-2本古典书籍,背诵2-3篇古诗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溯现代“和谐教育”之源,用传统的道德孕育现代道德,用传统的优秀人格来塑造现代学生人格,所谓“以读养德,以德益教”。通过读书、师德演讲等活动,实践“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泛爱众而亲人”等,使良言古训与现代教育思想融通连接。在读书中凝练自己的微文化,提炼了42中六种精神,即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爱植于心的育人精神、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开放图强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不断实践并内化为42中校园文化的核心。
  3.延续百年文脉,传承世代薪火
  “每一所百年名校历久不衰,积淀的首先是文化。每一所百年名校积淀的文化,打开来都是充盈的精神宝库和丰厚的思想财富”。①何炳章先生撰文说:“四十二中始建于1906年。早期,该校就以设备俭朴、学风严谨、管理、教授俱见精神而著称。该校坚定地奉行‘以思想教育为主导,以传知解惑为重点,以兴趣小组为拓展’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路子,蜚声于省内外。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还欣然给该校命笔题词。由此可见,四十二中有着珍贵的历史积淀。我认为,这是四十二中最为难得的无形资产。这样的无形资产,对四十二中人的滋养和凝聚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②正是百年的文脉,几代人的薪火传承,铸就了42中八大传统人文精神,即以生为本、全面育人、爱党爱国、团结友爱、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坚毅顽强、敢为人先,它们体现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以穿越时空的文化魅力濡养了一届届42中学人,正在并将继续激励42中人在新的百年里再创辉煌,续写世纪新华章。
  4.利用诵读广场,教人求真务实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③ 。本着这个目的,我校坚持每周在学校的“启明书院”开展“诵读古今经典,孕育时代文明”主题读书活动,全方位地为学生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创造条件;每学期精选一些经典的古今诗词,让各班选手参加朗诵比赛;修建文化走廊,请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名言警句手书并张贴悬挂于各个走廊里,将优美且富有深意的诗词变为生动可感的篇章,实现共勉共学。
  5.建立德育基地,弘扬先烈精神
  学校凭借得天独厚的历史传统及地理优势,始终坚持以“将军学校”为载体,以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敢为人先,学会做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深入挖掘倪映典等革命先烈的历史遗迹,弘扬革命精神,使其成为学校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有效平台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每年清明祭奠倪映典烈士活动是学校将革命传统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校园文化品牌,置身烈士陵园中的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和使命。
  6.宣传三风一训,彰显文化精髓
  校风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精髓,而校训、校歌则是校风的具体体现,是一所学校长期高举的旗帜和坚持的理念,是引导学校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我校在校园网、校报、学校记录片、宣传栏、校徽、贺卡、信封上不失时机地倡导建立“文明团结,勤奋求实”的校风,宣传“启智明德,传承创新”的校训,学校各类会议、文艺活动等都要高唱《让我们扬帆远航》的校歌,向校内外充分展示和发挥校风校训校歌的引导、熏陶和教育作用,有力地传承和弘扬了校风校训校歌中所蕴含的厚德、创新、勤奋等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7.回味校树丰姿,感悟传统魅力
  每每老校友返校,反复问寻我们学校的银杏树那里去了。听老教师说,他们问的是我们学校的老校树——银杏树,她是42中精神的象征。秋冬季节,站在校园里,只见高大挺拔的银杏树满头金色叶片,在风中显得那么沧桑凝重,银杏树树大枝多,挺拔坚强,精神抖擞,老而不衰,美丽非凡……置身树下,全体师生无不被她的高贵无瑕、坚毅顽强、不畏困苦的气势所折服。置身树下,就是培育和升华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写照。可惜的是,这棵银杏树后来因病虫害而枯死,如今,一棵巍峨挺拔的雪松成为42中人文精神的新象征。
  8.开发校本课程,浓缩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校本课程的源泉,校本课程的开发更能浓烈校园文化的气息。合肥市教育工委副书记李仲生当年为42中百年校庆撰写的特稿中说:“合肥42中曾经以庚戌广州新军起义将领合肥籍烈士倪映典命名,用此名共18年时间。映典先烈的精神可作为爱祖国、爱民族、爱学校教育的永远课程资源。我们要把这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提炼成校本课程内容,让她在学生中传播。”④合肥42中正像他说的那样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和课程资源,更像他殷切期盼的那样把这些资源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校本课程内容,我们将上述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编辑成校本教材——《合肥42中学生优秀诗文、作文选》,编辑出版了《合肥42中学百年校史》《合肥42中学百年华诞画册》,建立了校史陈列室,摄制了“百年华诞纪念专题片”,编印了《启明星校报》,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节”……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更传承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和42中本校传统的精髓,增加了学校底蕴。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合肥42中学培养的6名中高考状元中,有5名是高考文科状元,更为国家培养上万名优秀人才。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知识结构、生活情趣、人格完善都具有巨大的良性影響,也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所百年名校的发展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弘扬。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对本工程所采用的煤仓间二种布置形式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采用联合侧煤仓布置或独立侧煤仓布置均是可行的,独立侧煤仓经济性方面更具优势,故推荐采用独立侧煤仓布
伴随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在当前教育教学环境中,越来越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体验,注重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进行情感的感知和表达,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式的写作教
化疗是临床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化疗药物多为生物碱制剂,加之反复穿刺造成机械刺激以及高浓度药物的局部刺激,常常引发静脉炎[1],出现给药静脉和邻近组织发红、肿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治疗结肠造口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结肠造口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常规护理后外涂湿润烧伤膏,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总结2010年1月以来8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以预防术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结果:本
目的:全面履行护理人员职责,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首先选几个试点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修订各项护理职责、制度、常规和工作程序;实行责任大包干,切实落实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对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需求将不断增加。因此,加强中高职衔接,培养满足经济增长对技能型人才的不断需求
当前小学蒙古古语文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要从教学的观念、教学的模式、教育对象的把握、社会制度的影响、教育的手段运用等几个方面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目的研究骨折手术病人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要点及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8月)接收的8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其临床资料,以是否采用手术室护理措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静脉点滴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胎龄30~35周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及间断胃肠道喂养基础上,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