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两点实践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ongjie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部分同学在写作文时,常常心中有话写不出,脑际闪现的事物的形象、颜色,人的动作、神态,笔下不会恰当准确地形容。这也是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语言积累少,表達能力弱,生活经验不足。因此,试着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对作文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索实践。
  关键词:习作能力;实践;善于积累;多练多写
  一、善于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这告诉我们,写作能力不仅是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体现,而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因此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既要培养语文素养,又要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使语文素养与写作能力相辅相成。
  (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语言素养的提高,离不开丰富的语言积累。精彩凝练的语言既潜藏在一篇篇课文中,又融在大量的课外读物里,这就需要老师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好词、佳句以及精彩片断,让学生在理解中积累语言材料。因为我们现在所说的积累不是一种死记硬背,学生是否能将所积累的字、词、句运用于作文,就得看他们是否理解了所学的知识,而后牢记之,随后熟练地运用之。而理解的方法可联系上下文,借助字、词典以及生活经验。
  例如,第五册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中,我首先让学生勾画出“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这几个词和“太阳出来……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这两句比喻句。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词句的理解,从中体会这些词、句能够体现出小兴安岭夏天的美丽景色。然后鼓励学生说说这段中写了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记下这段话。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课后要督促学生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
  积累语言的另一种途径是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每天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课外书40分钟并做好读书笔记,
  从课外阅读中摘抄好词佳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老师有意识的培训下,大家养成了积累语言的好习惯,习作的语言便大大地丰富起来了。
  (二)在生活中积累作文材料
  “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这句话是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可谓字字珠玑。虽说生活像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但是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还是单调了些。如上山摘野果,夏天在游泳池里游泳,冬天在田里挖冰块,有多少孩子经历过?这就要求我们给孩子一个七彩的童年,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一串串生活的脚印。因此,我们可向家长提出建议,让他们在周末,在节假日,带孩子到野外去游玩。在校内老师要充分利用班队课和一些节假日开展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活动,如拔河比赛、词语接龙、脑筋急转弯、演讲比赛……由于这些活动具有挑战性、趣味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活动的场景牢牢地印在脑海里。当老师要他们以这些素材进行写作时,怎么不能妙笔生花呢?
  二、善于抓住契机,耐心引导,多写多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还是难以动笔,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耐心引导,多写多练。
  生活是瞬息万变的,每时每刻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要你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都可以进行作文训练。如,有一次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发现班长不在班里,了解到她是为班级办借书证去了。当时我灵机一动,对同学说:“咱们看看班长是怎样走向座位的?要注意观察她的语言、动作、神态。”话音刚落,门口传来“报告!”班长笑眯眯地走进教室。“站住!”我严肃地说,“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上课迟到?”班长愣住了,说:“给同学办借书证去了。”“办什么事也不应该迟到啊!”班长听出老师语气严肃,低着头,脸上现出为难的神色。“以后注意一点,下去吧!”班长低头走向座位。全班同学大笑。“看到班长的样子,现在马上写一个片断。”老师一句话,班长才知道自己成长活教材了。学生马上写,马上交流,热情高涨。
  教师还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写作契机,指导写作。教材是最好的范文,是现成的例文,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就能从中习作,受益匪浅。
  如,学完了《小摄影师》这篇课文,我让学生根据课文情节,大胆地展开想象:小男孩会回来吗?回来后会发生什么事?然后让学生动笔续写《小摄影师》。
  如,《颐和园》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游览的路线,细致地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三个地方的景物。写作特点是按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学完了这篇课文后,我带学生去游览了附近的森林公园。在游览时,指导学生抓住几个地方的景物,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或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观察,并注意山中景物的特点。晚上,布置学生动笔写《美丽的森林公园》。
  学生有了作文材料,明白表达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表达,这样,习作就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件乐事,真正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编辑 马晓荣
其他文献
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历程,结合南阳市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中突出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农村地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社会经济落后等种种因素的存在,使得农村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师资力量较弱、教学设备不齐全、家长和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观念等等,这都是造成
当前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体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求教师把实验教学应用于课堂中,引导学生体验实践出真知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丰富了学习内涵。对实
化学这门学科在高中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对于很多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学习化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困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挫折教育。挫折是人们成长中不可避免的情绪反应,开展挫折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面对挫折
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 Reeve)属暖水性贝类,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区,在我国东海和南海都有.据在广西和海南沿海的调查,它生活在潮下带至水深78 m的沙或沙泥底质中.营埋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处于严重的供给不足及结构不合理的状态,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瓶颈'因素.追根究底,影响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性因素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