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良好家风家规根植学生心灵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mond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家风,即是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规则是一个家庭约定俗成的法则、规定等行为规范。在我看来,家风家规就是家庭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家族传承的一种精神。在一个没有良好家风家规的家庭中成长的学生,缺乏做人做事的规矩和标准,在行为上就可能会经常出现偏差。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罗曼·罗兰这段话,可以说是对家风家规影响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最好诠释。
  我家的家风对我影响深远。父母亲一生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就拿他们盖的被罩来说吧,已经是30年前买的了,当年的天蓝色花纹早已黯然。去年十月一天,我双手捏住这面被罩,轻轻一抻,一不小心撕裂了一个大口子。于是,我迅速到超市买了一个新的给他们换上,心想,晚上父母就能够盖上崭新的被罩暖和和地睡觉了。可谁知,第二天早晨起来,母亲又换上了那面已经打上了补丁的旧被罩。父亲说:“你母亲把你撕坏的被罩给缝补好了,旧被罩贴心,新被罩就留给孩子们用吧。”发生在父母身上的诸如这样的一件一件小事,都在我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成为我日后生活的座右铭。最让我感悟深刻的是,节俭还让我摆脱了生活的困境。父亲因患冠心病,至今花费了3万多元,母亲去年左股骨骨折,花费4万多元,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初中教师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可就是因为平时注意节俭,我不但用自己的积蓄及时给父母住院医病,没有欠款,日后还攒钱买了房子、车子,成就了我生活的梦想。所以,我下决心将勤俭进行到底,在我的这个小家代代弘扬。
  学生到学校读书,贵在明理践行、学以致用,最终目的是立德做人。而让我大为忧虑的是,我所教的学生则对家风家规大多一问三不知,几乎所有的回答都是所问非所答,说得张冠李戴,不伦不类,牵强而错位。我曾对七年级近300名学生进行课堂调查,结果仅有15名写出了自己的家风。其中有不少学生将学校开展的“十星”教育活动,在家洗衣服、拖地板、做饭等家务劳动,洗头、勤剪指甲等个人卫生,不吃零食、不吃早餐等个人消费等,通通都认为是家风家规。据我考察,在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风家规是残缺的或支离破碎的,不具体、不全面的,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消极作用。因此,我们需要考虑怎样让良好家风家规根植学生心灵,纠正当今家庭教育乃至学校教育立足于实用功利,忽视良好家风家规立德树人价值的偏颇。积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我基本上形成了以下几点对策思考。
  1.召开“良好家风助成长”主题班会。不同的家庭,家长的从事的职业不同,家风家规的内容就会有很大差异,因此,班会通过讲故事、作演讲、课堂辩论等形式,让学生以“我家的良好家风”“我家的良好家规”为主题,让良好家风在不同家庭背景中成长的学生中相互交流,增强对不良家风家规的辨析能力,鄙视和摒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悖的家风,在班会上布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主题征文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家风、家规、家训的认识,让他们充分意识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学校、班级也是我们的大家,校规、班规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知道从而自觉养成守规矩的良好习惯,长大后才可能避免误入歧途。
  2.举办开展家风家规手抄报活动。为丰富家风家规内容,可组织学生抄写我国古代的家风家规最经典、最生动、最有家教意义、最有影响的句子,如《礼记》《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三字经》中的精美家风家规语句和有关家风家规的名人名言、名人家训,让名家的家风家规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为激励学生,可让手抄报展示在教室的墙上,也可以办专栏,让学生交流学习,对提交有价值的手抄报学生进行奖励和鼓励。同时,组织学生利用班级博客等媒体资源,广泛搜集古今中外的家风、家训、家规,编辑成电子文档在全班同学中传阅。同时,教师要注意把家风家规与遵守校风校纪、国家法纪教育有机结合,与入学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有机契合,促进学生自觉做到在家守规,在学校守纪,在社会上守法,让良好家规成为触动学生心灵的旋律。
  3.布置“家风家规我有责”家庭作业。家风的形成,靠一代代人的言传身教才能形成。可现在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三口小家庭,即便有比较明确的祖传家风家规,也很少当成一件正事在家里被重视起来,大多处于虚无缥缈的状态,说有也有,说无也无。因此,我们要把学生发动起来,让他们回家和父母一起认真思考,自己可爱、温馨的家里应该有什么家规?目前已有的一些成文的不成文的规定是否合适?从中总结自己的小家庭的良好家风,在不违背国家法律、道德、文化的前提下,民主协商出积极可行可操作的、人人遵守、互相监督的家规、家训,让勤劳、节俭、守法、自强不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诚信为本等成为自己小家的闪亮名片。在此基础上组织一次班级交流活动。如,谈谈自己在家里是怎样与父母共同平等地确定家风,制定家规家训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我的家风家规”为主题,把自己家风家规记录下来,从中表达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家风家规。
  4.开展“弘扬良好家风,恪守正确家规”签名活动。签名活动仪式上,可以请学校分管德育的领导,为学生作动员报告,要求学生庄重地签上自己名字,弘扬家风家规之正气。有条件的学校,可将签名学生的视频,制作成课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展示出来,可起到震撼心灵的效果。活动中也可让学生代表宣读自己家的家风家规,通过家风树正风、促学风,清校风。■
  【王守玉,湖北省丹江口市实验中学办公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丹江口市优秀教师】
  责任编辑/李书华
其他文献
2010年3月,山东省成立了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研究项目组,枣庄十五中成功入选首批家委会建设典型学校。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学校在家委会组织建设、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家长资源开发、家庭教育提升、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家委会科研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对家长教育资源和家长民主参与学校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家长教育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如何将丰富的家长资源转化为学校教育资源?学校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取
为在塑造学生品格方面有所突破,我们决定通过以开展“主人日”教育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成长为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以“主人日”教育活动为抓手  受历史、文化、国民性和教育等因素的长期影响和作用,在师生关系当中,学生始终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尽管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不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育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没有得到真正和有效的落实。由于处于被支配地位所形成的依附人格,直接导致了学生责任感的缺失
亲爱的同学:你好!  收到你的来信,并认真读过了。谢谢你对我的信任,谢谢你把自己在信仰上的苦恼这样真实地告诉我,并希望我给你一些建议或忠告。作为一名“思修”课的教师,能够在这样深层的心灵问题上得到你的信任,我感到很荣幸,也觉得有责任在这些问题上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来,告诉你,以及像你一样的那些对宗教有强烈兴趣或受到宗教吸引,多或少有某种信仰宗教的意向的同学们。  你问我:“假如我去信教”,老师和学
常听到老师抱怨自己的班级和学生,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好,就像一堆没用的木头。听到这里,我思考了很久,心酸之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个故事。  有一位充满智慧的校长,别出心裁地组织了一次活动,让老师们从一堆废木料中找出一块有用的。老师们反复挑选,最后能找到有用木头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老师都是空手而归。  “一堆废料,能有什么用?”老师们开始议论。老校长什么也没说,只是请来了一个木匠,木匠看到这堆废料后高
教育口号是反映一种教育思想、影响教育行动、易记易传播的流行语。建国以来,我们的教育从来不乏口号,有大家耳熟能详、推崇至今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有饱受争议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  不论是哪种,一旦成为口号,都以其宣传鼓动、引导推动的强大功能,影响着教育理论的构建,影响着参与教育活动的每一个人,甚至左右一个时期的教育走向。  从已有的教育口号来看,可谓良莠不齐。有科学的、正确的口号,
一座古城让世人读了2500年,这就是江苏省苏州市。它用深厚和精深的文化滋养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并促进了教育的兴旺和昌盛。唐代诗人张继所写的一首《枫桥夜泊》更让这座城市成为历代文人墨客驻足停留的垂青之地。近年来,苏州市教育系统一方面弘扬千年古城传统文化积淀,另一方面吸收苏州城市精神的现代底蕴,以开阔的文化视野和开放的文化气度,为德育植入文化之韵,在传统和现代的交相辉映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人生的不如
学校教育有特定的阶段目标和进度要求,如何满足教育目标和内容进度的需求,更加实效地安排好有相应接待和合作能力的资源单位,是“社会大课堂”工作实践中的一个难点。学校的教学进度总体不能变,资源单位的客观条件短期不能变,能变的是我们组织“社会大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视野以及与资源单位的合作方式。通过加强与众多资源单位的联系与沟通,了解在不同资源单位开展活动的条件与特点,我校“社会大课堂”活动的组织形成了“时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在校内外教育有机结合,课程综合改革模式,学校与社会合作育人机制上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践行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体验、新认识。  一、更新育人观念,建立综合育人  工作机制  社会大课堂是整合利用北京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科研院所、企业农村、社区服务等人文和自然资源,通过提供适合
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向美而生。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在“建成全川一流水平的教育强市,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教育培训中心”的目标指引下,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以“感恩教育”为突破口,唤醒师生的人性之美,打造出酒城德育的闪亮名片。  策划 / 记 者 刘东秀 宋立文 通讯员 唐淑华
:高局长,您好!大连金州新区作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北方建立的唯一的一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以“多元开放、国际融合”为发展理念,经过近几年积极探索,成果斐然,请问这一理念的提出有何深意?  高奇志:“多元开放、国际融合”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袁振国院长对金州新区教育发展提出的一个高位理念。这一理念为我们金州新区教育发展指明了一条正确的、切实可行并且是行之有效的道路。  作为旨在打造大连新市区的中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