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青春电影对当代青年的作用特点分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qiangwu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产青春电影已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它对其主要受众——青年群體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分析认为国产青春电影在对当代青年发挥作用方面,存在“非理性情感的唤醒”“幻想的虚拟满足”及“挫折的精神抚慰”三个特点,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青春电影 青年 作用特点
  一、研究的缘起
  近年来,青春电影的大卖无疑使其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到《小时代》系列,再到《中国合伙人》《同桌的你》等电影,不仅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而且每一部青春电影都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即使电影已经停止在院线放映,对它们的讨论和争议依然热度不减。围绕国产青春电影的评价很多都保持着截然对立的态势。以《小时代》青春电影系列为例,《人民日报》、新华社、《新京报》等国内很多重要媒体都将青少年对其狂热的追捧当成一种社会现象讨论,甚至措辞严厉地指出影片体现出拜金炫富等扭曲的价值观,但是这些批评并没有影响该电影的票房成绩。
  青春电影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观影群体。调查显示,中国电影观众的平均年龄只有21.7岁,而国产青春电影的观众群体中,19至30岁的青年观众占一半以上[1]。显而易见,青年是青春电影的主要观看群体。但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依然有着较强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其在选择自主观看电影的同时,极易受到电影传递的价值观念的影响[2]。由此,对国产青春电影对当代青年的作用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尤为重要。
  二、非理性情感的唤醒——打造专属的“粉丝电影”
  细致分析国产青春电影,就会发现它们有着极为相似的制作特点与营销模式。电影剧本多来自较为热门的青春小说;影片的歌曲多来自青年中传唱度较高的流行歌曲;最重要的是其主要的演职人员多是粉丝众多、青春阳光的明星。明星对粉丝号召力成为电影票房的保证。
  粉丝作为一种特定的消费群体,已经引起了电影制作方面的高度关注。为粉丝们量身定制的“粉丝电影”,也被市场证明其广受粉丝们的欢迎。且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明星们与粉丝线上和线下的“扁平化”互动变得更加便利和频繁,使得明星们对粉丝的影响越来越大,票房的号召力愈发惊人。电影《小时代I》上映9天,就斩获了3.78亿的票房,最后的累计票房达到4.9亿,放映了近60万场。《小时代I》与《小时代II》总共的成本也就五千多万元[3]。但《小时代》系列电影票房的成功并不与其艺术品质相匹配。权威媒体及资深影评人对其的批判,还有较低的豆瓣得分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它的高票房与粉丝们“非理性”的观影热情紧密相关。韩寒曾这样评价郭敬明的粉丝:“他们傻,幼稚,没有是非观,心智就不齐全,发育就不完善。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纯真和善良。”韩寒的评价一语中的。粉丝对偶像的非理性崇拜能够形成狂热的消费力量。如果从艺术角度来评价,《栀子花开》《何以笙箫默》《小时代》系列确实难以称为上乘之作,但是大量非理性粉丝群体的摇旗呐喊却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力量和舆论力量。所以当影评家周黎明批评《小时代》时,“你老了,跟不上这个小时代了”成为郭敬明粉丝反驳其观点的称手利器。
  稍加分析,想找出《小时代》系列电影在艺术品质和价值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非难事。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其在商业上的成功及对粉丝群体的影响。最重要的成功之道是对目标消费群体——自己粉丝需求的精准把握。也就是说,电影越是接近观众的心理需求,就越容易被观众需要。以青年人为目标群体的《小时代》系列电影,从准备摄制到摄制期间,直到营销的各个环节都在极力缩小自己与粉丝的距离,通过与粉丝的及时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不断完善自己拍摄和营销的过程。做到了“年轻人爱‘玩’什么,《小时代》就做什么;年轻人在哪里,《小时代》就在哪里”[4]。这种情形明确显示了国产青春电影的粉丝电影发展趋向,精准把握和迎合粉丝群体的消费心理需求,通过精致的营销手段组织和动员并唤醒粉丝对偶像的“情感”,实现对其影视作品的追捧[5]。
  三、幻想的虚拟满足——美好期待的替代性满足
  青春电影的受众主要是处于青春阶段的青年。青春是人生当中不确定性最高的一个阶段,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青春是一个多“梦”的季节,容易沉浸在关于未来的各种美好想象之中。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难觅踪迹的纯洁幻想,在青春电影中可以得到“实现”与满足。青年受众可以借助青春电影绚丽的光影对自己的情感进行洗礼。与其说观看青春电影是在欣赏别人的故事,还不如说在观看别人的“沉浸中”欣赏自我。观众在观看着别人的梦想,其实也在“圆”自己的梦想。或许在青春电影中,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就是它从不追究真正的现实与梦幻。青年受众在梦幻的观影中忘记了现实与梦幻的区别,在某种难以言表的“沉浸中”体味或期待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成长。
  幻想是青春前方投下的一缕阳光,是激励青年前行的温暖,不断用未来的美好激励现在前行的力量。青春电影就是为青年观众在个人情感的取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提供一种直观的参照和一种温暖的力量。它力图捕捉影片人物与观众之间关于青春的共同记忆与生命体验。不可否认,青春有自己的梦。每一部青春电影基本上都不会回避青年的感情生活和感情需要。无论灰姑娘与王子的桥段如何经典或老套,都契合青年成长的主题和美好设想的主要内容,能直抵青年受众内心最脆弱或最柔软的部分。在“过来人”眼中,电影中烘托情感种种不切实际的“虚华”及人物“无病呻吟”似的“做作”,都可能触及青年受众长久隐藏内心对情感及其发生场景最美丽的、童话般的幻想。抛却关于《小时代》系列电影负面评价不谈,我们或许可以将其理解为一部关于几个年轻女孩成长的故事。它的主题就是友谊、成长与爱。郭敬明在表现这样的青春理想时,并没有过多考虑青年受众在现实中如何更好成长的问题,而是跳过现实直接将观众头脑中不现实又“华丽”的想法直接置入了电影[6]。在现实中的不可能可以在电影中得到实现。因为电影梦幻制造的沉浸机制,使青年受众在观影过程中很容易进入一种“似梦非梦”的沉浸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观众将自己现实的情绪和情感投射进影片虚构的人物与情节,并跟随情节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在青春电影观影过程中,青年受众既轻松又努力地在影片中寻找与自己美好幻想相契合的情節与观点,希望在青春电影中实现自己的幻想,从而为现实中“温暖的”坚守提供力量和理由。就像很多青年观众希冀在电影中满足自己对纯情唯美爱情故事的幻想,所以“心甘情愿”跟随电影做一个灰姑娘变公主的“美梦”。
  四、挫折的精神抚慰——寻找轻松生活的参照
  在日新月异、快速变化的后工业时代,青年们的生活境遇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过往的崇高、神圣以至于整个生活方式被颠覆和解构。那些不可置疑的规范和目的都必须经过彻底的审视和批判才最终被接受。特别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以后带来的纷繁复杂的利益纠葛,以及青年人面临的前辈们从未见的生存压力和社会竞争。青年们主动寻找一种能够宣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的方式。由此,一种“娱乐至死”、以释放和宣泄为目的的消费文化充斥着精神产品市场,过往的神圣、庄严乃至生命的崇高被置于一种解构、颠覆以至戏谑的后现代语境。这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告别了传统的宏大叙事而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青春电影不仅准确折射了青年们的生存境遇,而且通过戏谑、解构乃至嘲讽的方式映射了这种转变,带给青年们另外一种“俯视”生活的视角。生活中的“权威”和困难被影片反复嘲弄,而人生的境遇往往在轻松、滑稽中实现巨大的转折。这无疑满足了青年受众在特定生存境遇中的心理需求。国产青春电影也有严肃的,主人翁的境遇也会有低谷,但是其通过解构、颠覆、戏谑嘲弄命运的坎坷。这对青年受众而言未必是一种错误的价值导向,而是基于一种乐观对待难以改变的生活现状的勇气与轻松释然。它看似缺少传统宏大叙事应有的严肃,却会给那些生活中确实面对生存压力的青年受众一种正能量。“满不在乎”“吹着口哨”面对生活或许能够让身心俱疲的青年受众享受到青春电影舒缓、亲切和抚平心灵创伤的功能,让人暂时忘记生活的不快,甚至给予一种对待困难乐观和轻蔑的态度。不同于宏大叙事对个体的忽视,青春电影始终通过一种淡淡的情感色彩引起青年受众的共鸣,使其尽快将情绪情感投射进电影。这种情绪情感的代入使青春电影对青年受众的精神抚慰功能发挥得更精致和巧妙。契合青年通过主动娱乐休闲放松心情、宣泄负面情绪,在审美体验的满足中“治疗”自己疲惫的身心[7]。
  国产青春电影充分迎合青年受众心理诉求,充分利用电影的“造梦”功能,用故作轻松的轻喜剧格调将一个个故事讲述得温暖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国产青春电影试图努力慰藉被生活所伤害的、不断躁动的年轻心灵[8]。有学者指出,以《小时代》为代表的青春电影是一种电影的“奶嘴电影”,也可称之为“心理断乳期”电影。观看电影的青年观众虽然已是成人,但是在心理特点上仍表现出青春期的特点。基于对现实社会存在的困难和责任,有某种躲避“成熟”并借助青春电影实现精神慰藉的倾向。国产青春电影正为他们提供这种可能与选择。
  五、结语
  国产青春电影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电影类型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其对青春的言说方式和表达特点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青年受众。本文通过分析得出国产青春电影对当代青年发挥作用的三个特点,目的在于通过不断地梳理与细致分析真正理解国产青春电影的作用机理,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对当代青年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婷婷.青春电影创作与观众的审美默契[J].电影文学,2016(3):38-40.
  [2]韩波.交互协同:好莱坞大片对当代青年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6(12):111-115.
  [3]范丽珍.《小时代》现象分析[J].中国电影市场,2013(9).
  [4]杨晓音.《小时代》:用粉丝发动一场营销攻势[N].中国经营报,2013-07-01.
  [5]王建磊.刍议国产青春电影的“共识性”表达[J].当代电影,2016(3):172-174.
  [6]龙云,敖久丽.谈国产青春电影叙事与美学的融合[J].电影文学,2016(6):19-21.
  [7]伍慷.青年群体治愈系文化流行现象透析[J].青年探索,2017(5):94-100.
  [8]路春艳,王占利.物欲时代心灵的抚慰——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叙事策略与价值观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39-139.
  [9]梁文婷.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10]刘云飞,卢伟试.论当下中国青春电影创作的价值走向[J].电影评介,2016(9):9-12.
  [11]张洁.国产粉丝电影的营销分析——以《小时代》系列电影为例[J].传媒,2017(2):77-79.
  [12]王昕.“粉丝电影”的积极受众分析[J].青年记者,2016(3):66-67.
  [13]谢建华.青春映像:中国青春电影的文化母题与创作趋向[J].当代电影,2010(4):40-45.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推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核心素养培养也成了现代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以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并逐步形成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关注家国命运的情怀。作者在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做了一些实践尝试。  关键词: 乡土历史 家国情怀 教学实践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
摘 要: 贫困生群体是高校中就业较为困难的一个群体,针对这部分学生的精准化就业帮扶工作,需要协调多方资源形成合力,完善多方参与的帮扶体系;同时创造社会实践平台,培育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可以探索将职业技能培训引入校园,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群体开展技能培训,以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贫困生 就业能力 全员育人  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政府相关部门、学校
摘 要: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坚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促进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要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必须组织实施好课堂教学、校园民族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大学生教育 民族团结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提高各
摘 要: 《茧》是张悦然时隔七年之后的长篇新作,在这部作品里,她有意突破以往“青春成长小说”的忧伤疼痛,企图突入历史为其小说创作寻找更加广阔的领地。在《茧》中,张悦然改变了以往的青春独白,设置了两个不断回顾过往的叙述者,故事中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隐隐现现。本文将着重研究《茧》中张悦然对于以往叙事手法的继承与发展,兼及分析这种叙事手法对人物塑造的意义及缺陷。  关键词: 《茧》 叙述视角 叙述者 人
摘 要: 本研究在对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的英语阅读状况进行调查与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分级阅读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阅读能力方面得到充分提升。使用问卷调查法,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阅读情况为样本,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样本的描述和分析,结合理论,最后得出实施分级英语阅读的若干途径。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分级阅读 阅读能力  一、引言  分级阅读的概念源于20世纪20
摘 要: 作为美国华裔女作家代表,谭恩美具有第二代华人女性移民特有的多重身份——母女身份,女性身份与华裔身份。作为海外华人,谭恩美在小说创作中体现了华裔民族文化回归,其作为美国社会中的“边缘人”的境遇,也造成其小说创作中对华裔文化认同的矛盾性。为了更好地评价谭恩美的创作,本文对《灶神娘娘》作品进行解读,分析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华裔文化认同的复杂性。  关键词: 谭恩美 华裔文化
摘 要: 《盐的代价》(原名《卡罗尔》)是美国著名犯罪小说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1952年使用笔名克莱尔·摩根出版的一部描写两个女人之间爱情的小说。当时同性恋情完全不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所认同,禁忌无处不在,加之两人的身份、地位和年龄相差悬殊,这段不被看好的恋情如何收场?她们用抗争和坚守诠释了追求另一种性向真爱的故事。  关键词: 《盐的代价》 爱情 身份 人格 性别包容  派翠西亚·海史密斯
摘 要: 背诵不仅是一种较好的语文教学方法,更是一种较好的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与学习离不开背诵。如今一些学生对背诵毫无兴趣,只是硬着头皮死记。或者为应付老师的检查,浮光掠影地瞬时记忆,老师检查后,一点印象都没有。因此,创设与背诵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背诵以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背诵、角色背诵、为背诵造生活之境、让背诵带上旋律等方法。  关键词: 背诵 情境 教学方法
摘 要: “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对国人的思想与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与规范价值。本文解读儒家“仁爱”思想的深刻内涵,分析当代一些大学生“仁爱”思想缺失的表现,进一步提出将“仁爱”思想贯穿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 仁爱 大学生 德育  随着市场经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已步入信息化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冲击着人类的视觉、神经系统,大学生的思想
摘要: 文章为板桥中学校本课程的教学手记,介绍了《宋玉辞赋注译析》所带来的诸多积极思考与有益启发,让参与活动的师生真正领略到了:一个忠直贫土的家国情怀;一代辞赋大家的卓越才华;一个“铁杆粉丝”的宋玉情结;一个“拼命三郎”的顽强毅力;一个草根学者的执著追求。  关键词: 《宋玉辞赋注译析》校本课程教学手记  近期,学校图书室新购了一批图书,其中一种即普及性通俗读物《宋玉辞赋注译析(修订本)》。湖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