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皮质类固醇引起的局部皮肤并发症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83999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对13名继发于注射皮质类固醇悬液的局部皮肤并发症病例进行了分析。最特殊的损害有三种:色素减退斑、皮肤萎缩和皮肤坏死。

其他文献
作者首先略述肠病性肢端皮炎的一般发病情况.自1953年Schlomovitz报告用喹啉制剂口服治疗本病有效,使本病的预后有了改善,但其机理不明.Hansson提出喹啉的效果可能是由于它与毒性色氨酸代谢之间的竞争有关.作者报告1例肠病性肢端皮炎用硫酸锌口服治疗后获得痊愈.患者男18岁(1955年出生)出生后5月开始发病,1岁以后发展为典型的肠病性肢端皮炎,除皮损外,毛发、眉毛、睫毛几乎全部脱落.在2
期刊
本文介绍25例(年龄6~18岁)随访2~103个月(平均26个月)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经验。其中17例为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性肾炎,6例为膜性肾病,2例为局灶性肾小球性肾炎。全部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性肾炎及局灶性肾小球性肾炎患者均有血尿,但在膜性肾病中仅见到3/6有此变化。10/17例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性肾炎及5/6例膜性肾病患者于病程中曾出现肾病综合征。
此种类型的损害最早是1960年在英国伦敦国际病理学会上由Rees替Wadz报告的。这是一类特殊形态的麻风瘤。1963年Wade作了正式报告。同年在第八届国际麻风会议上再次报告了此类病例。此后在阿根廷、埃塞俄比亚、美国、菲律宾、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均先后观察到此类病例。看来,此种病例并非少见。
期刊
作者指出疣病毒是一种含DNA的病毒,目前有许多抗DNA制剂具有一定的抗病毒能力.而且毒性较低.本文是应用这类制荆中的一部分治疗顽固性疣的一个试验性研究报告.对24例患者进行了试验性治疗.年龄15~57岁,平均35岁.16例患者疣限局于足部;5例只有手部受累;3例手足均受累.每例患者疣的数目为1~20个.病期1~21年,平均4.6年.
期刊
Mebryl是一种新型的抗组织胺药物。作者选择了荨麻疹、瘙痒症、接触性皮炎、苔癣化湿疹、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患者共86例,年龄在10~60岁之间,分两组进行治疗。每组43例,分别服Mebryl或Dimethindene作对比观察。服法:Mebryl组每次1片(25毫克),每日2次,少数瘙痒剧烈患者为每日3次。Dimethindene组均为每日3次,每次1毫克。
期刊
人汗液中免疫球蛋白的状况许多作者均曾做过研究,发现有IgG、IgA、IgD和偶见IgM.但未见有IgE的报告.本文作者采用Gleich等的双向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人血清及汗液中的IgE.受测者共18人,其中11人为皮肤正常和无异位过敏史者,7人为皮肤病患者(4名有异位性皮炎,1名皮炎伴有很高水平的血清IgE,1名瘙痒症,1名银屑病).18人中男12人,女6人,年龄为20~57岁.
期刊

日光的红外线使人有立刻的温暖感和迟缓的肤色变黑,使人精神焕发以及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维生素丁等是有益的。但对易感者来说却是害多于益。在阳光强烈,居民的肤色浅的地方,象澳洲和美国,皮肤癌的发病率竟达到皮科门诊患者的30%。日光之紫外线部分是最有害的,可以引起基底细胞癌及鳞状上皮癌、黑色素瘤和日光角化症,另外可伴有老年的变化,如皮肤萎缩、皱纹、雀斑、毛细血管扩张和弹力纤维症等。
期刊
某些先天性氨基酸新陈代谢异常可能伴有皮肤损害已为众所周知。常见的氨基酸血症、苯酮尿症明显地与色素减少有关。婴儿湿疹、皮肤干燥和非特异性发疹也经常出现,对日光过敏可能是一个问题。某些成年苯酮尿患者虽然进行局部治疗而湿疹继续存在,但于限制饮食后对这些病例有时起作用,其损害可在4~5周痊愈。
期刊
二甲基亚砜(DMSO)除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外,尚有提高生物膜通透性及增强药物作用的特性.由于其毒性低,在医学上,特别是皮肤科应用较广.作者采用穿透力最大的90%DMSO水溶液涂擦90只实验用白鼠的肩胛间皮肤,每周三次,连续3~4月,定期剖验以观察试验区皮肤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改变,并对30只白鼠涂蒸溜水以作对照.组织学上显示DMSO对皮肤作用是一种增生性反应,表皮及毛鞘上皮细胞增生,其中核酸、抗坏血酸
期刊
作者于4年中调查了77例脑肿瘤患者的皮肤症状,发现24例有皮肤症状(占31.2%),并将其分为三组。一、皮肤瘙痒:13例主诉或具有皮肤瘙痒的迹象,其中7例为全身性,6例限局于鼻孔。2例全身性瘙痒于肿瘤摘除后瘙痒消失。鼻孔瘙痒是剧烈而持久的,这种特殊情况在其他恶性疾病及非恶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是见不到的。在肿瘤性疾病中全身性瘙痒被认为是对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变态反应。鼻孔瘙痒的发病机理不同,它仅发生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