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对社会归属感的影响

来源 :现代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e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共发放问卷450份,探讨了社会排斥对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感知和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并研究社会距离在社会排斥与社区归属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社会排斥消极影响社会距离和社区归属感;社会距离积极影响社区归属感;社会距离在社会排斥对社区归属感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社会排斥;社区归属感;社会距离
  一、 引言
   我國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大发展的时期,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大中城市冲击了当地的社会生态,同时也对对人口流入地区的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当地人和外来人口在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经济地位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本地社会对外地人的排斥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当地社会对外来人口的开放程度和接纳程度,以及外来人口对当地社会的融入意愿和情感归属是一个亟需关注的时代话题。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在一个本地人和外地人杂处的社区内,社会排斥对被排斥者(主要是外地人)的社区归属感的影响机制是什么,社会排斥是否能够通过扩大社会距离来影响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能够为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居民个人有效应对社会排斥事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减少社会排斥带来的伤害,促进社会融合和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二、 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设
   1. 概念界定。社区归属感(Community Attachment)也叫社区情感或者社区认同感,是个体归属需要在社区层次上的主观感受。对社区归属感的研究由来已久,早期的学者将社区归属感视为个体对所处社区的承诺,即个体愿意在该社区长期居住,并为这个社区的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意愿(Gerson,1977)。桂勇和黄荣贵(2008)认为社区归属感是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并从6个方面来测量社区归属感,即在该社区是否有家的感觉,是否喜欢所在的社区,是否很自豪的告诉别人自己住在哪里,社区居民是否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对小区内的事情是否感兴趣,是否认可自己的社区成员身份。
   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是指个体被家庭或集体拒绝接纳,使其归属需求受到威胁的现象(Twenge et al.,2007)。彭华民(2005)主要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将社会排斥定义为个体在集体生活中受到他人的排挤、忽视、疏远、歧视、嘲弄、侮辱,使建立或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受到阻碍,个体无法平等地参与集体活动和享受成员权利的过程。对社会排斥感的测量比较著名的是Ferris和Brown等(2008)编制的职场排斥量表(Workplace Ostracism Scale,WOS),Stefan等(2015)在研究非伦理行为时根据Ferris等人(2008)的职场排斥问卷和Russell等人(1980)的UCLA孤独感量表编制了社会排斥量表来测量个体可能遭到的社会排斥风险(Risk of Social Exclusion),该量表受到较多的认可。
   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代表着不同个体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亲密程度(Bogardus,1925)。对社会距离的研究多集中在不同族群之间的交流和融合(Lee,1996)、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卢国显,2003)、职业的社会距离(Laumann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實证分析了2004年~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政治关联对上市公司贷款的影响,并通过考察银行贷款的“再分配效应”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政治关联并不影响上市公司的银行贷款,甚至国务院国资委背景下实际控制人企业对企业的银行贷款产生负向影响。文章最后对这一结论进行了讨论,认为可能是银行贷款的硬约束使得具有政治关联的上市公司放弃银行贷款融资而转向股权融资。关
摘要:基于审计师决策视角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对审计费用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审计师要求的审计费用越少,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低;控制相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旧稳健。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渠道是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审计师决策的重要作用途径,社会责任水平越高,企业信息质量越好,信息质量在企业社会责任负向影响审计费用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过
摘要:文章选用了Wind数据库和中国国家统计局2002年-2013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计算了能源、材料和医疗三个行业的勒纳指数,从而对这些行业的垄断程度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煤炭开采与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这两个二级行业的垄断情况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和医疗行业市场竞争不充分,存在一定的市场垄断。煤炭开采与洗选业存在一定的市场垄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存在严重
摘要: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精准且前瞻性地测度金融危机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传染性。文章采用新的量化研究方法,摆脱以往研究的局限。基于多元Hawkes模型,将指标之间大幅度波动的相关性做为监控对象,精准地测度多指标间联动性,以监测国家间金融危机的传染性。此外,研究方法的改变不仅可以实现对危机传染性精准、实时、前瞻性地监测,而且能同时监测多个国家,将所有国家的指标都纳入到模型中。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绿色铸造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的,在分析农民合作社性质的基础上,剖析了农民合作社通过规模经济实现特色小镇的“聚而合”、通过信息对称实现特色小镇的“精而美”、通过议价能力实现特色小镇的“特而强”、通过深加工实现了特色小镇的 “新而活”及通过助贫扶贫实现了特色小镇的“裕而健”。以青岛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情况为例,通过分析其在党委和带头人引领的组织保障、“买全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公共项目的需求与日俱增,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目前来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主要是政府和国有企业合作在“搭台唱戏”,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意愿并不强烈。文章首先简要阐述PPP模式的相关理论,随后深入分析了PPP模式在福建泉州刺桐大桥项目应用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以案例项目运营实况为基础和支撑,深入挖掘民间资
摘要:文章从创新投入和信息通信技术(ICT,包括数据湖、区块链、云技术、窄带物联网等)能力两个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两者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并研究提出我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关键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创新投入;ICT能力经济学界将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视为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内源动力。但是,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经济
摘要:文章以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企业的知识转化为研究对象,从知识资产管理的视角对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的知识转化进行分析,进一步丰富对企业知识转化的理解,以便帮助管理者制定更有效的知识转化策略。文章阐述了开放式创新过程中知识转化的内涵,并依据知识资产的分类,探究不同类型知识的转化过程。研究表明,尽管开放式创新为企业获取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不意味着企业自身的创新水平就能实现提升,企业管理
摘要:长三角地区物产丰富,生鲜农产品众多,随着互联网 、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支持,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在生鲜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存在着成本高、配送范围有限、损耗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冷链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损耗,降低物流成本;实时监控生鲜农产品,便于追溯和召回,保证质量安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客户服务水平。希望冷链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推动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我国金融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我国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当前宏观经济如何影响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我国金融体系未来将往何处去?文章尝试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些思考。关键词:金融理论;金融实践;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经历了1978年到1992年的初步建立阶段、1992年到2001年的市场化改革阶段、2001年到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