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 “提问”的反思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边讲边问正取代满堂灌,经常提问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提问是反馈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思考的有效方式。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精心设计提问,讲究回答技巧,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有直接影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手段。下面就是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课堂提问的体会:
  一、懂得指导学生答问
  问是开启思路,答是问的延伸,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为了使两个环节更好地相互促动,把课堂教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我们要高度重视答问,善于把导学生答问。
  比如在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后有一题:一些大白菜要装箱,然后装上车到外地去卖,每箱如果装5千克,还有16千克没装,每箱如果多装0.2千克,刚好全部装完,问这些大白菜一共有多少千克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的做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指导学生回答①如果设这批大白菜共有x千克怎么列出方程?②如果设这些大白菜有x箱,怎么列出方程?③可以用算术解吗?从而得出不同的三种解法:①、解:设这批苹果共有x千克。 (x -16)÷5=x÷(5 0.2)②、解:设这批苹果有x箱。5x 16=(5 0.2)x??? (计算出箱数后再计算千克数)③、 16÷0.2=80(箱)? 5×80 16=416(千克)
  二、数学课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手段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师生即能进行书本知识的交流,又能进行情感的交流,提问能搞活课堂气氛,会带动学生去思考。把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探讨,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参加双边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主主导的原则。
  比如在圆的周长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一个圆规、几个大小不一的圆、一把有刻度的直尺、一根绳子。要研究其中一个圆的周长,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找到这个圆的周长吗?让学生大胆经过动手操作、观察、想象,有的同学提出用绳子直接跟着圆的周围转一圈,再测出绳子的长,有的同学提出圆直接放在直尺上滚动,再看直尺的长,有的同学提出用绳子量出它的这个直径的长度,待大部分同学得出周长后和直径看看什么关系。让同学分组讨论后,有些同学得出圆的周长是三到四个直径的长度。教师这时让同学们继续更大圆的周长,让学生们知道:用圆规画圆,半径越长,圆就越大,也就是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所以,用直径求圆的周长,既准确,又省力。
  三、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调控功能
  有效的提问源于正确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机智。教学中必须常常实施“提问”策略,对主体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努力实现既定的目标。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课前先准备好一些平行四边形纸张,教师首先从学生出发,让学生观察后自己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学生由于思维不严密,容易用边相等或角相等来概括,教师可以提示从对边平行来考虑,就会有学生概括: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显然,这个定义不准确,教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其他同学,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观察后修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这个定义要让学生知道必须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不能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教师这时巧妙引导,发挥了主导作用,出示一个梯形:“这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这样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发现,最终得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不够,要两组都分别平行才可以,这样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一方面弄清了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区别,同时又理解和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四、要让学生“有的放失”
  在讲解数学问题时,教师应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去读、去想、去练,其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学生亲历亲为,学习结果是经过自己努力得到的,他们的回答才能发乎其心,这是一种成功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会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越学越会学,越说越想说。例如,第四册数学中有这样一类题目:小明身上有15元,他到文具店买3支圆珠笔和15本数学本,每支圆珠笔2元,每本数学本3角,文具店应找还多少元?对于二年级这样的小学生,不是一道很简单的问题。我让他们课前准备些钱带到教室,让他们有的做售货员有的做顾客来买卖,让他们把实际情景与题目叙述的情景联系起来,大部分同学会在同学交流过程中得出要分开算,圆珠笔多少元,再算数学本多少元?显而易见他们会知道3支圆珠笔是3×2=6元,15本数学本15×3=45角=四元五角这样总共是10元5角,所以售货员应找回4元5角。
  【作者单位: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 福建】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基因改良型玉米的不断涌现及其在饲料业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宽,这些改良型玉米的营养价值评定成为一个重点问题.高赖氨酸玉米出现较早,人们发现用等量高赖氨酸玉米
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以养护为主,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意识为主,以发展学生身体的一般能力为主。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唱游、编口诀等形式处理教材,使学生在身心负荷适度的情况下接受体育的启蒙教育,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得到健康愉快的发展。  从事体育教学多年,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教育孩子必须先了解孩子的心理,若能根据孩子的心理而实施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有人认为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读书只求记忆,没有研究的方法,没有实践的机会,那究不会切合人生,丝毫没有用处。”只有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让他们尝试成功与失败,才会使他们逐步积累自己的经验,并能运用这些经验
一、仿写式习作教学提出的原因:  我们对一个四年级的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班级中共46名学生,一名学生病假,45人参加问卷)认为习作没有什么内容好写的有16人,占35.6%;认为习作有了内容不知道该怎么写26人,占57.8%;认为习作既没内容写又不知道怎么写的有3人占,6.7%。从调查结果看,我们发现更多学生习作的苦恼在于有了材料却不知道该从何入手,不知道该怎样写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这类学生又以中
1973年,Steinman和Cohn在小鼠脾和淋巴结内分离出来一种细胞,呈现树突状突起,称之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以后很长时期,由于对其来源和分化发育途径缺乏了解,导致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