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南京上空的一次起义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qiuli8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俞渤,曾名俞兆海,原籍广西,1926年6月出生于天津,14岁时在长兄的教育下,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18岁时,俞渤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不久考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第二十三期,许志飞行报国。然则,未及毕业,抗战就结束了。
  
  反对内战
  
  1945年,俞渤到美国接受飞行训练,期间,曾经阅读过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以及进步书报《从延安回来》、《华侨日报》等,从中了解到不少救国救民的真理。俞渤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期同学唐宛体、禹庆荣、王玉珂、魏雄英等相约回国后寻找共产党,到解放区参加革命。
  1946年12月,俞渤乘坐轮船横渡太平洋回国,被分配到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飞B—24型轰炸机,先后驻扎上海和北平。在被迫执行任务时,俞渤与机组的其他同志一起将炸弹扔在空旷的雪地上。中共上海局和南京市委地下组织分析认为,俞渤是一个有胆识、富于正义感的青年,在1948年8月份发展其为党员,并告诉他要“保存自己,发展力量,待机发动起义”。俞渤挑选了相熟的郝桂桥和周作舟作为争取发展的对象,并团结了中尉飞行员陈九英、中尉领航员张祖礼和一批思想倾向进步的人员。
  
  建立地下党支部
  
  1948年10、11月,俞渤先后介绍周作舟、郝桂桥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们3人组织起来成为一个党支部,由俞渤担任支部书记。
  党支部与上级组织的联系是通过俞渤和王嘉同志进行的。王嘉同志是惟一负责和俞渤联系的上级组织代表。王嘉同志向俞渤传达党的指示、传达毛主席《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讲述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形势和世界动态,鼓励大家前进。
  当时的上海,国民党疯狂地进行大屠杀,到处都在搜捕、活埋、枪毙革命者和无辜百姓,敌人的口号是“宁可错杀三千,不漏网—个”。在这样的白色恐怖里,俞渤和王嘉同志的每一次会见都是在极端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而每一次会见,俞渤都从王嘉同志身上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第一声枪响,这是关系国民党南京政权生死攸关的一战,国民党空军总司令部将空军差不多4/5的兵力,从四面八方拼凑起来。淮海战役时,第八大队一部分调往南京大校场机场,已经是中尉飞行员的俞渤等也随调南京。12月上旬,俞渤等接到了党组织下达的“组织起义,炸毁大校场和伪总统府”的任务。他们迅速研究可能争取来参加起义的对象,并制定了详细方略和步骤。12月10日,俞渤等把这一情况向上级党组织作了汇报,受到党组织的极大鼓励。党组织确定辽宁省安东为降落场,并决定立即把他们的组织关系转到解放区去。与此同时,党组织再三叮咛他们要提高警惕,保持头脑清醒,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突然变化。
  果然,国民党使出了毒辣手段,将空军飞行人员的妻儿老小用船运到了台湾作人质,危险关头,有些人动摇了,包括原来准备首批起义的人员。面对这一新情况,怎样才能继续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呢?然而在这紧急关头,俞渤却没能联系到上级党组织。15日夜晚,俞渤和郝桂桥、周作舟3人在南京最热闹的夫子庙地区,选择了一家饭馆楼上僻静的单间,召开了紧急党支部会。会上作出3个决定:1.放弃原来组织大规模起义的计划;2.夺机起义不成功便打飞机、扔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3.单独轰炸大校场机场。会后,俞渤等把这一决定告诉了志同道合的陈九英、张祖礼。陈是八大队的中尉飞行员,张则是中尉领航员。这两位同志也都是热爱祖国和人民,强烈不满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热血男儿。
  
  雄鹰起义
  
  1948年12月16日,机会终于来了。由于国民党在淮海战事不利,杜聿明兵团即将覆灭,蒋介石为了振作士气,决定晚上接见八大队飞行成员。俞渤等人果断决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立即驾机起义。当晚8时许,俞渤等5人,在他人走后便潜回宿舍收拾装备奔赴机场。
  大校场机场,国民党防空部队的探照灯不断地射向天空,气氛十分紧张。在通往八大队停机坪的路中间,停放着蒋介石的C—46型座机,周围有几个专门警戒的宪兵。不远处,B—24型轰炸机巨大的身影整齐地排列着,显然,机务人员的工作已经结束了。俞渤等快步向停机坪走去。
  “口令!”就要靠近B—24飞机时,一个哨兵朝他们喊道。当时,俞渤等谁也不知道口令,猝不及防,可又不能不回答,俞渤便冒出一句话想搪塞过去。哨兵显然不满意他的回答,横端着枪走过来,用更大的声音喊道:“口令!不许动!”
  “什么口令口令的,告诉你是出任务的,你没听见!”俞渤灵机一动,把航行图往哨兵脸上一扬,干脆大声嚷道:“不知道!”
  果然,这一招起了作用。这个哨兵不再朝前走了,但仍站在那里,一直用眼睛瞪着他们。为了监视敌人,他们让身高力大的陈九英过去盯住哨兵,其他人急忙挑选飞机。他们需要加满油、挂满弹的飞机,好对国民党控制的南京城实施轰炸。
  好不容易找到一架514号飞机,油弹均有,机下还外挂着5颗吨级炸弹。俞渤抬起手看了看表,9点10分,有些晚了,他便大声说:“大家动作快点,周作舟打开炸舱,其他的人拿走轮挡和夹板,不要耽误时间!”周作舟首先钻了进去,其他4人也都跟着往里钻。飞机离地后,俞渤等按照预定方案,飞到南京城上空轰炸,可因为飞行仪器故障而未能成功,炸弹落到了长江边的燕子矾附近,石头城为之大震。蒋介石等国民党高层仓惶四处躲避。
  俞渤等迅速撤离,加大油门向北直奔解放区。由于油箱没有加满,油量不够,不能按原计划飞安东机场降落。最近的解放城市只有石家庄,他们当机立断飞往石家庄。由于是黑夜,且云层很厚,飞机无法依靠地标导航,航行困难重重,直到17日零时,飞机才艰难飞抵石家庄上空。凌晨2点多钟,俞渤等终于顺利降落。他们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1949年的春天,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聂荣臻司令员等领导同志在怀仁堂设宴招待了所有驾机起义飞行人员。周恩来说:“希望大家和我们一起建设人民空军,我们一定要有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对周副主席的嘱咐,俞渤一直深深铭记在心,并把它投入到解放后的工作中。“文化大革命”中,俞渤坚决与林彪集团作斗争,受到政治迫害,于1974年1月19日去世,年仅47岁。
   (责编 李欣)
其他文献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一生中所写的最后一首关于战争的诗,它纪实言理,气势豪壮,是一曲抒发今胜于昔的人间正道之歌,是“一首雄浑沉着的新史诗”(郭沫若语)。它使我们充分感受到毛泽东作为政治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作为诗人独特的风骚文采。关于这首诗的发表过程,说来还蛮有趣的呢。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的终结。当时住在北平香山
期刊
汾阳中学的前身为山西公立河汾中学和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办的铭义中学这两所学校的合体。她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而且还是山西中共党组织初创时期重要的活动阵地,许多进步学生在这所学校接受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成为共产党人或者坚定的爱国主义者,走向拯救国家、拯救民族的道路。    “五卅运动”与中共汾阳党组织的成立    1925年5月底,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以武子程(山西汾阳人,1924年加入中国
期刊
阳方口,古为宁武军口,北连管涔山,南挽芦芽山,因其型似瓶口,扼四方之要道,故为历代兵家必争必守之地。在其北面,是辽阔的大同盆地。南面是恢河,史称交河,流经燕赵大地后,最终归入渤海。这里存留的古代重要军事设施:一是长城,二是城堡,三是烽火台。  长城,像一条巨龙,从东山而来,跃过恢河,又向西山而去。这段长城,初建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赵国,后增添于北齐王朝,宋代时曾有过修缮,在此基础上,明代重建。史称内长
期刊
攻打石家庄    清风店战役后,守备石家庄的敌军更加孤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审时度势,立即向中央军委和中央工委提出了“乘胜夺取石家庄”的建议。1947年10月24日,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复电指示,要求我各部队休息10天左右,并整顿部队、完成攻打石家庄的一切准备。  这时,唐子安同志病愈归来,我当即移交工作,告别曾思玉司令员、王昭政委和唐子安参谋长,傍晚时分,乘一辆美式吉普返回野司。  10月2
期刊
山西,表里山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古老的黄河流域生活着勤劳淳朴的人民,这里不仅有古老的文明,更涌现出许多令炎黄子孙为之骄傲的人杰。在黄河母亲的怀抱中,炎黄于此融合、繁衍、壮大,“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开创了华夏文明之源。芮城的西侯渡遗址,是人类用火的最早记录者,夏县西阴遗址出土的半个蚕茧,证明了华夏祖先农桑的开始,而后稷于稷王山教人稼穑,仓颉造字,以及汾阴祭祀后土等等
期刊
囚徒困境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甲乙两个囚徒在坦白与不坦白之间刑期的判处也大不同。如果甲乙都不坦白,则甲乙的刑期同为1年,加起来共2年;如果甲不坦白、乙坦白,则甲判10年,乙判3个月,加起来共10年3个月;如果甲坦白,乙不坦白,则甲判3个月,乙判10年,甲乙刑期加起来也是10年3个月;如果甲乙都坦白,则刑期各判5年,加起来共10年。这一案例说明,如果甲乙两囚徒事先形成同盟,达成合作,要么守口如瓶,可能
期刊
1949年12月,成都战役结束,国民党军队大部起义,少部被歼,只有一小部分向西昌逃窜。为了拔除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西昌,我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命令第十四、十五、六十二军各一部,配属桂、滇、黔边纵队,以南北合击,发起西昌战役。  北线:我十八兵团(徐向前兵团)六十二军奉命于1950年3月由川北南下进军西康。此时,国民党西康省主席兼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在解放军的威慑下,宣布起义,并按我
期刊
提起“呼拉圈”,很多女性都喜欢;闲暇时间,把呼拉圈套在腰上,随着它的旋转轻轻地扭动腰肢,燃烧脂肪,使身体灵活健美。1992年和2003年,我国很多城市都曾掀起过“呼拉圈热”,不仅有大量的中青年女性和大、中、小学校的学生热心学扭呼拉圈,居民小区、公园里、操场上随处可见扭呼拉圈者的身影,而且有人把它和舞蹈、杂技结合起来,舞得让人叫绝,玩得令人钦慕。然而,很多人可能想不到,1959年春节前后,面对风靡世
期刊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背依悬瓮山麓,前临晋水,山环水绕,苍松翠柏,风光秀美,它以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成为遐尔闻名的古迹名胜游览胜地。1961年3月,国务院将晋祠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际山枕水,景色绚丽,尤其是那清冽如玉的晋水,清波涟涟,晶莹透亮,历经人间风雨春秋,见证传说沧桑巨变。  晋水源于泉。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是《山海经》:“悬瓮之山,晋水出焉。”古唐国亦固封
期刊
2006年是民主革命家、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辞世70周年。章门弟子黄侃、钱玄同、鲁迅等人,都是某一学术领域的大师。姚奠中先生是章门晚辈,毕生以弘扬章先生的讲习精神为己任,在教育事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36年,姚先生在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做研究生,尚未毕业即在预备班任教。抗战开始后又自办国学讲习班,曾先后在安徽、四川、云南、贵州各高校任教。1951年受聘来到山西大学任教授、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