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le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一些常见的摩擦现象.2.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及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有关.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2.通过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初步体会如何合理的进行科学猜想,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难点是实验的操作(让弹簧测力计拉动物块匀速运动)和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的设计. 【学生现状分析】一、通过八年级物理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及物理研究方法.二、学生已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和二力平衡的有关知识.三、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且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有关这方面的生活体验.【教材分析】一、本节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2.探究实验: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3.科学世界:摩擦与我们.二、本节教材的内容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探究性,虽然摩擦现象我们并不陌生,但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却并不熟悉,这留给我们一定的探究空间.二是实用性,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三、在讲述摩擦力时,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在教学中可以作适当的补充,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探究法和阅读指导法.【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选用】对于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了相同的器材:一个弹簧测力计、两个钩码、一个长方体木块、一块长木板、一块棉布,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小实验:筷子提米.用水平力来推讲台,讲台不动. 请学生思考一下这些都是什么原因?播放幻灯片.二、进行新课1.摩擦力的概念(1)请大家动手做一做,思考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②手平放在桌面上,不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摩擦力的概念是什么? 全班讨论上述问题后总结得出结论: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着摩擦力.播放幻灯片. (3)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摩擦. 播放幻灯片.(4)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接触面凹凸不平,若接触面光滑,则无摩擦力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可以引导学生,猜想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是凭空的想象,所以要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寻找.例:推箱子,箱子越重越费力;地面越粗糙,越费力.)学生提出猜想后,对一些同类的猜想进行归类,同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播放幻灯片.要求小组之间通过讨论各确定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一个猜想,并设计出记录数据的表格.完成方案后,小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阐述并画出记录表格.幻灯片展示实验方案和记录表格 (1) 每个小组对其所选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2)实验结束后,各派代表上黑板填上实验记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3)全班一起总结.播放幻灯片.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3.摩擦与我们提醒学生注意开始播放的媒体短片,人们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并要求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再举出一些不同的例子.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做适当的表扬和点评.三、交流评估(1)摩擦力的概念及决定因素.(2)物理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控制变量实验法的几个环节.(3)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办法.四、布置作业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分别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的.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问题出发,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观察.探究实验.分析归纳.交流总结等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介入,引导启发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组织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活动,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养成科学的探究习惯和合作学习的精神,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发展了创新实验能力.2.合理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信息,理解概念规律,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动脑动手,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实际的教学中还发现,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合作实验能力的不够制约了课堂教学进度,导致有些环节无法落实.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探究解决之道,课前充分了解学生,作好预习,课中启发诱导更适度更细致,课后不断反思总结.
其他文献
2014年浙江省高考已顺利结束,“重视基础,联系实际,突出能力”是2014年浙江高考物理命题的总思路.物理压轴题与往年相比,更加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更加注重了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物理问题的能力.试题稳中求新,具有良好的区分功能和导向作用.  1试题的呈现和解答  题目离子推进器是太空飞行器常用的动力系统,某种推进器设计的简化原理如图1所示,截面半径为R的圆柱腔分为两个工作区.Ⅰ为电离区
说起“酒仙”,大家一定会想到李白.你们不知道吧,我家里也出了一个“酒仙”.rn深夜,“咚--咚--”重重的不规则的脚步声在楼梯上响起.八九不离十,这肯定是“酒仙”回来了.这不
期刊
“知识与技能”是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之一,在新课标下各地的中考物理试题的命题仍然把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考查的重点,只是在考查方式与传统方式有所变化,在新课标下的中考物理考查“知识与技能”课程目标时,较多的是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境考查,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等方面知识结合起来考查,试题内容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体现新课程理念,渗透“情感、态
李政道在回答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时就曾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物理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因此物理概念教学成为物理教学的核心.在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概念生成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交流抓住
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指出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和活动实施中的常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设置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和有效教学活动的方法。 Based on the
Ⅰ. 词汇。(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写出空白处所缺的单词。   1. Jeff and Helen are Jim’s p____. Jim is their son.    2. T____ for your picture.   3. Lily and Lucy are my c____. They are my aunt’s daughters.  
期刊
自主招生是高校特别是名校选拔优秀毕业生的一种方式,近几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试卷难度也与一般高考大不相同,不少试题貌似超出高考范畴.可是究其根本,却并没有超出课本内容.比如今年华约第七题:  在x轴上有两个点电荷q1和q2(q1在q2左边)电势随着x的关系如图1所示.当x=x0时,电势为零,当x=x1时电势有最小值u=-u0.点电荷产生的电势公式为u=kqr.(1)求两个电荷q1和q2的位置;
Ⅰ. 词汇。(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完成单词。   1. W____ are my pen and pencil case?    2. We n____ ten desks and chairs.    3. “Where are my backpack?” “I don’t k____.”   4. There is an ____(闹钟) on my
期刊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高考复习资料中有这样一题:  2012年10月25日,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升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有地球轨道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看作圆形轨道).其中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位于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有一定的夹角,其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则以下关于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轨道髙度比位于赤道上空的同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