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之花在高中地理的“情境”土壤中绽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境教学”,即通过模拟创建某个与知识相关的场景,为学生获得更多情感体验营造良好氛围。其目的是调动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持续保持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本文从情境教学的艺术性角度出发,对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科学运用情境教学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情境教学 艺术性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获得更多情感体验,让他们在一个愉快轻松且能不断收获新知识、具备新能力的环境中实现成长与发展,是每个地理教育者的心声与追求。为调动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持续保持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教师习惯创设某个与知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感受不一样的课堂,认识有显著“文理兼具”特征的高中地理,这种教学方法就是近年来常常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的“情境教学”[1]。情境教学于无形之中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让他们的思维不再受课堂这个有限空间的限制,而是在一些熟悉的、有趣的情境中逐渐树立创造和创新意识。伴随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如何为其注入更多新鲜元素值得关注,本文从情境教学的艺术性角度出发,对开拓高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新思路进行了思考[2]。
  一、情境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如同文学创作中会使用多种诸如对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丰满教学内容一样,对于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空间性与地域性特点的地理学科来说,在组织情境教学时引入多元化的语言艺术成为必然。如巧用“故事”创设情境:在引导学生认识时区与日界线时,用一个“穿越”的故事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识上:著名航海家麦哲伦与他的水手们第一次成功完成航行归来之后,却发生了一件非常“怪异”的事情,水手们的航海日记上记录的时间是9月6日,但西班牙日历显示的是9月7日。这让庄严而虔诚的神甫忍不住责怪他们太大意,但船员们却口径一致地说自己并没有记错日期,大家一起回看航海日记,发现日记的确是按时间每天进行记录的,一天都不会错,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真的有人“穿越”时间和空间?用这种有趣的故事创设情境,会很好地将学生的兴趣与探究心理激发出来,他们会积极地投入思考,认真地探求答案,主动地从课堂、书本中发现“穿越”的原因,学生集中的注意力无疑是成功教学的最好保证。
  二、情境教学中的“模型”艺术
  如同数学教学中我们会通过“建模”提高学生的学习技巧与能力,在地理情境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利用“模型”艺术,为学生展现更精彩的地理知识。如将绘画中的工笔、写意等艺术手法引入情境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创设雕塑,用造型艺术丰富情境教学等。这些艺术元素,不但能够让情境教学更生动,而且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打破他们传统的思维定势,学会从多种角度认识地理。如在教学生认识地球公转的示意图时,我创设了一个“大家来填写图”的情境:教师只将黑板上的示意图标出太阳及公转轨道和四至点位置,然后让学生将其他地理要素,如直射点、北回归线、公转方向等补充完整。学生有的自己在纸上绘制,有的则大胆走上讲台将黑板上教师未完成的这幅“画”画完,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自评与互评。在这样一个别致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在动手中得到升华与提高。而在让学生认识经纬网这种相对抽象的地理知识时,则可以用提前准备好的橡皮泥让学生自己制作“地球仪”,然后将经纬线标在这个“地球仪”上。学生在制作、填绘的过程中,经纬线是如何分布的,都有哪些特点等知识就会以一个十分清晰的脉络浮现于学生脑海中,这种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的情境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最好结合。
  三、情境教学中的“表演”艺术
  教学本身就可称之为一种“表演”艺术,它同样是由一方向另一方传达某种客观事实,同样是借助一方的感官激发另一方对事实所象征的内容进行生动想象。将表演与情境教学融为一体,既可以发挥艺术之引导作用,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与地理之间的密切联系,对高中生综合艺术素养的提升十分有益。最常见的表演艺术是角色扮演,如在让学生中国南北地区差异时,就让学生分别扮演南方人和北方人,然后以在北方生活好还是在南方生活好的主题进行辩论;而在认识长江与黄河时,则可以让学生充当“导游”的角色,模拟一个带领旅行团成员畅游黄河与长江的场景,让其他学生在“导游”的介绍下深入认识中国著名的两大河流;而在了解中国西部的特点时,则可以对交通部长、投资运营商、农民、科技专家等角色进行分配,创设一个“西部开发研讨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自身角色特点提出西部建设的合理化建议。表演艺术不仅局限于角色扮演,音乐、舞蹈、小品等多种形式皆可以作为情境教学的艺术元素进行融合,尤其是多媒体的影视播放功能,同样可以让情境教学更丰富多彩。
  所谓成功教学,一定是形式艺术与科学方法的完美融合,在高中地理课堂组织情境教学同样如此,只有注重情境教学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为其注入新的艺术元素,才能让地理课堂更精彩,也才能为高中生展现更美的世界。
  参考文献:
  [1]苏里担别克·艾尼娃尔汗.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32):106.
  [2]蒋亚琴.让概念充满生命力——以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为例[J].地理教学,2015(6):31-32.
其他文献
摘 要: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制造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编演历史剧,充分展现自我;影视剧片段,渲染历史情境;分组讨论,培养综合能力;音乐辅助,陶冶学生情操;用好课本上插图,激发兴趣。  关键词: 新课改 历史课堂 兴趣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享受课堂”、“快乐课堂”。那么,历史课如何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情,使学生做到“乐学、会学”呢?我认为要利用一切方法、手段和设施做到“寓教
摘 要: 思想品德课程中蕴涵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教师要提高自身生命教育的素养,明确实施生命教育的特殊要求:适时补充死亡教育内容,兼顾个人和社会立场,注重生命教育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力求提高生命教育实效。  关键词: 生命教育 思想品德 死亡教育  重视生命教育,是当代教育应有的职责,也是每个教师的光荣使命。在生命教育尚未单独设科的前提下,将其渗透于其他学科教学之中,成为现阶段必不可少的选择。思想品德
癌症已成为人类生命健康的巨大威胁。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将癌症列为全世界死亡人口头号元凶,有760万人因为癌症死亡,占全年死亡人口的13%。预计到2030年,全球因为癌症死亡人口
摘 要: 教学关系的处理是每一名教师都要面对的课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挖掘积极因素,优化教学关系,架设教与学之间互通的桥梁,是打造高效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教学关系 课堂教学  地理是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教师在设计和开展任何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应是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并最终“服务”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能够优化教学关系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从学习中和周围的、外界的事物
摘 要: 对高中历史课堂而言,合作与交流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发挥各自所长,有利于小组内部取长补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小组群体优势。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进行研究,分析当前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对策。  关键词: 小组合作 高中历史教学 有效开展  引言  传统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多半以理论知识
摘 要: 正确求解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是工程力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几种类型加以总结,并介绍相应求解方法。  关键词: 物体系统 平衡问题 求解方法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相对于单个物体平衡问题要复杂一些,学生在求解物体系统平衡问题时,常常会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求解。对于物体系统平衡问题与单个物体平衡问题的区别在于研究对象的选择及解题的顺序。研究对象可以是整体,也可以取单个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