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对不同雌激素受体状态乳腺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o579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不同雌激素受体(ER)状态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是否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

方法

取指数生长期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单纯照射组和二甲双胍联合照射组。采用MTT法测定二甲双胍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评估二甲双胍对乳腺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p-AMPK、p-mTOR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这两种细胞均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在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中,二甲双胍联合照射组的DqD0SF2值均较单纯照射组明显降低(MCF-7:t=9.305、14.528、13.708,P<0.05;MDA-MB-231:t=19.560、16.893、36.048,P<0.05),放射增敏比(SERD0)分别为1.29和1.21。二甲双胍联合照射组与单纯照射组相比,G2/M期阻滞更明显(t=6.103、38.431,P<0.05),增加了放射诱导的细胞凋亡(t=9.143、14.561,P<0.05)。在MCF-7细胞中,二甲双胍联合照射组p-AMPK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t=35.194、8.647、10.316,P<0.05),但在MDA-MB-231细胞中,p-AMPK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而对p-mTOR蛋白的抑制作用在这两种细胞中均可见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F-7:t=80.133、31.820、11.308,P<0.05;MDA-MB-231:t=12.436、15.757、8.402,P<0.05)。

结论

二甲双胍对不同ER状态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均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或非AMPK依赖的途径,抑制mTOR信号级联通路,以及增加细胞G2/M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等途径实现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18岁以下妇科急腹症患者中常见疾病的构成、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6年11月期间在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8岁以下的妇科急腹症患者237例,分为Ⅰ组(10岁以下,49例)及Ⅱ组(10~18岁,188例),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首诊科室、各类疾病的构成比、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结果Ⅰ组患者中首诊于妇科的构成比(18.4%,9/49)明显低于Ⅱ组(69.1%,130/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初步探讨正常孕妇妊娠早、中、晚期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的参考值范围。方法前瞻性、纵向序贯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进行规律产前检查并分娩的155例正常、单胎孕妇(研究组),检测其妊娠早期(妊娠9~13周+6)、妊娠中期(妊娠24~27周+6)、妊娠晚期(妊娠32~36周)3个时期的血清TSH、FT4水平,以同期155例育龄期非孕正常妇女为对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对3D打印模板(共面和非共面)辅助治疗软组织肉瘤术前、术后的剂量学比较,探讨其应用的精确性。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软组织肉瘤患者19例,共25处病灶。所有患者行术前病情评估、CT模拟定位、术前计划设计、3D模板打印、3D模板复位、插植粒子针和粒子植入、术后剂量学评估、术后护理及定期随访。对比术前、术后剂量学
目的比较单纯手术与术后放化疗对胸上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168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手术组(86例)和术后放化疗组(82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资料构成比应用χ2检验,应用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